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策略
2017-03-21王向红
王向红
摘 要:概念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不仅影响其对概念的应用,更会影响到对相关物理公式、规律的理解程度,会对具体的运用产生重要影响。如果教师在概念教学时注重概念的建立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就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关键词: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1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7.079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家在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思维的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反映物理世界中具有相同本质属性的一类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思维单位。物理学家借助于概念, 提高推理和判断能力, 从而更加深刻地揭示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初中物理概念主要是建立在生活中易见的、比较简单的物理现象以及实验、过程上。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不仅影响其对概念的应用,更会影响到对相关物理公式、规律的理解程度,运用起来会遇上更大的困难。因此,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以及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认知能力,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下面,我对此浅谈几点体会。
一、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先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物理概念,就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习大气压概念时,我是这样做的:将煮熟的鸡蛋剥去壳,放在广口瓶口静止。然后,我将鸡蛋取下来,点燃酒精棉球放入瓶内,再将这只鸡蛋放在瓶口上,这时会发现鸡蛋被慢慢“吞入”瓶中。这时,学生会感到非常的惊奇和新鲜。学生看到这样意想不到、不可思议的现象,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急于想知道为什么,这样就激发起了学生探索知识奥秘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充满生机和活力。在此基础上建立大气压的概念,学生的印象会非常深刻,而且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也会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二、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的本质
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的产物,是科学共同体的语言。物理概念具有确定的内涵与外延。在概念教学中,在学生通过生活现象或演示实验获得相应概念的感性认识后,教师必须要让学生体会和经历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如果只是教师的讲述,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会只停留在文字上,浅尝辄止。因此,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概念,形成正确的概念,教师必须让学生对已有的感性资料进行分析、概括、比较,进而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使他们形成概念。例如,在学习杠杆的概念时,教师可先向学生提供常见的物体,如瓶起子、跷跷板、钳子、镊子、撬棍等,让学生观察它们工作的过程,再用课件慢放工作的过程。教师还可以拿来纸做的撬棍撬物体,让学生对比,总结出上面的物体在工作过程中的共同点,抽象出杠杆概念。所以说,从感知到概念之间还有一段较长的思维过程,这段思维过程对形成物理概念的作用是实质性的,甚至比定义概念更重要。
三、明晰建立物理概念的原因,使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物理意义
由于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相对比较弱,学生只有深入理解概念的物理意义,才能牢固掌握这个概念。概念的物理意义是指引入和建立该物理概念的原因,即为什么要揭示某一研究对象的物理属性。例如,在学习速度概念时,教师可先列举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火车运动快、自行车运动慢这一事实,然后告诉学生为了区分不同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路程的多少,或在相同路程内运动时间的长短,就要引入“速度”这个概念,因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再如,功率是为了描述做功的快慢,质量是反映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温度是为了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电功是电流做功的多少等。另外,深入理解物理概念,还要区分概念的含义或定义不是物理意义不是一回事,例如,速度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它的物理含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定义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四、进行比较与归纳,使学生准确理解物理概念
物理中的许多概念有相近之处,学生容易混淆,如压力和重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共同点是:它们的单位都是牛顿,压力有时由重力产生,物体在水平桌面静止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正因为这样,学生常常混淆这两个概念。但它们的区别也是比较明显的。首先,两个力产生的原因不同。压力是由于物体间的相互挤压产生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其次是概念不同。压力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压力的大小有时跟重力有关有时跟重力无关,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作用点在物体受压面上,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学生只有弄清了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才能准确理解和掌握。
五、“学以致用”,活化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当学生初步形成概念后,必须及时练习,使学生在具体的事例中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并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加深和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了电阻概念后,我们可以给学生呈现这样的问题:某电阻,当两端加上20伏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是2安,则它的电阻是多少?如果它的两端加上0伏电压时,它的电阻又是多少?当这两个问题呈现出来时,学生对于第一问一般不会出现问题,而到了第二问,好多学生要答0欧。针对学生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带领学生回忆影响电阻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区分开定义式和决定式。这样,通过对概念的运用,可以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教师要注意问题不要太难,干扰因素要少,关键在于问题的典型性、代表性、灵活性是否突出,是否对学生有针对性,要注意循序渐进,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中,学生经常反映物理概念抽象難懂,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更存在着困难。这都是因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没有到位、一知半解。因此,认真研究物理概念的教学规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物理概念,并运用概念解决相关实际应用对于学好物理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