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体学视角下叶芝诗歌《当你老了》的爱情观探讨

2017-03-21

长春大学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叶芝文体学爱情观

袁 微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国际合作部,四川 广汉 618307)

文体学视角下叶芝诗歌《当你老了》的爱情观探讨

袁 微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国际合作部,四川 广汉 618307)

爱情是文学研究的重要母题。叶芝是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之一,《当你老了》是他的经典作品。文体学分析以现代语言学为基础,具有系统性和客观性等优势。在对诗歌语言进行文体学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真切地再现诗歌的巨大魅力,也可以窥探到叶芝的爱情观:爱情可以穿越时空;爱情是灵魂的交融;爱情就是默默的守候。

叶芝;《当你老了》;爱情观;前景化;文体学

在英语文学史上,叶芝(W.B.Yeats,1865-1939)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1923年,叶芝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为“他的诗一如既往地充满了灵感,极富艺术的形式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魂与精神”。其诗歌《当你老了》(When You Are Old)是爱情诗中的经典,自1893年创作以来,风靡全球,脍炙人口。

诗歌中体现的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超越时代与民族。TheCambridgeIntroductiontoW.B.Yeats对《当你老了》有精辟的评述:“《当你老了》却以独特的思想,真切的情感,舒缓而优美的曲调,将爱的失落、爱的忧伤、爱的高尚和爱的永恒轻轻诉说。当青春已从你指尖流逝,风华成为云烟,在某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孤灯夜伴,读这首诗,相信你的心灵将会被深深地震动,感叹诗行的沉重!感叹诗人的伟大!”[1]《当你老了》这首小诗通俗易懂,语言质朴,诗意浓烈,情感真挚,氛围温馨,这正是诗人匠心独具而追求的效果。在短短的诗作中,诗人勾勒出一副浪漫温馨的图景,带有淡淡的惆怅和凄凉。本文在文本细读和文体学视角下从对诗歌的语言进行细致系统的分析,赏析其蕴含的艺术美感与博大情怀,从而进一步探讨叶芝的爱情观。

1 关于本文批评方法

文学文体学是文学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既有传统文学批评的综合性与艺术性,也有语言学分析的系统性和客观性。文学文体学在众多批评方法中独树一帜,因为它避开了文学批评中主观臆断的经验感受,避免了把作品的主题与作者的经历、背景牵强附会地生搬硬套式的主观印象式的批评。“文体学主要侧重于文本的独特性,也就是说,在传达思想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独特性,它把文学文本作为研究对象,用语言学作为手段”[2]。

文体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修辞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学术渊源。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文体学得到了长足的进步。Widdowson指出:“文体学,就是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文学文本,是连接文学和语言学的重要桥梁。”[3]俄国形式主义学家采用了专业术语defamiliariation(陌生化),强调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不像日常生活中的语言那样令人熟悉和“自动”。1926年,Mukarovsky把形式主义的“陌生化”概念发展成Foregrounding(前景化),这在文学文体学中有巨大的影响力,极大地推动了文学文体学的发展。相对于日常语言而言,前景化语言是在阅读中需要读者认真品味才能体会的情景化的艺术,才能理解被前景化的语言丰富的蕴意。如果诗歌语言没有被前景化,那么诗歌就会失去艺术美感,变得苍白暗淡。作为一种创作手法和文体特色的情景化,是“对语言各个组成部分的艺术性的有意图的变异”[4]32。

Leech认为,“前景化在文体学中是一个有用的、甚至关键的概念,它为相对客观的语言学描述和相关主观的文学评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的标准就是我们从很多语言中作出选择,这些语言就与文学效果相关”[5]75。Viktor Shklovsky提出了“文学性”这个术语,指文学作品之所以被称为文学就是因为“文学性”的存在。如果文学作品的语言像日常用语,那么就无法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心灵震撼。Makaiovsky在他的“Standard Language and Poetic Language”(《标准语言和诗歌语言》)中说道,前景化是自动化的对立面,使语言不再自动乏味。自动化让语言形成一定的模式,而前景化就是对这种标准模式的违反。正如Halliday指出:“前景化是一种有动因的突出,在突出的背后,必定有其目的与动机。”[6]通过对前景化语言的分析,就可以体会到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

2 《当你老了》的文体学批评

中国古典文论中的“文似看山不喜平”与西方文体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形成前景化的效果主要有两个手段:变异和排比。前景化语言和普通语言相比,显得“扭曲、怪诞”,后者则走入了另一个方向,显得“过于整齐,有规律”,“前景化”的文体效果随之而出。

2.1 语言的变异

在这首诗里面,有些词汇的选择有艺术匠心,这些有创造性的运用增强了表达效果。第一节是对未来一个温暖场景的想象。look的意思是eyesight(眼神),看似平淡,实则绝妙。look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所以在这里就有一种动态的美感,与eyesight相比,有更强的视觉感受。在第二节,changing face值得研究。如果这里换成changed face,那么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changing是一个动名词,意味着正在发生的整个过程,意味着从“开始到结束”,和changed相比,更能表达一种一如既往的爱与关心。在第三节,hid这个词也很有意蕴,hide的意思是避免被发现或被看到。这里表达了诗人矛盾痛苦的心理。一方面,出于他对她的爱恋,他肯定希望被她看到并得到对方的温柔和理解;另一方面,他愿意默默地关注她,无怨无悔。

通常情况下,普通语言的标准是清楚明确,然而模糊语言却构成了诗意语言的一部分,这也是一种变异。“词语的内涵是词语的词典意义,而词语的外延是其想象意义和联想意义。诗歌特别擅长于探讨词语的联想意义,对词汇联想意义的研究是在理解具有想象性创作时的关键”[7]。在第一节,主语是you,在状语从句When you are old后有一系列的动作:take down, read, dream of。行动的主语可以是“你”,“你”取下这本书,默默地读着,并且回忆着自己的眼光,回味那段岁月;也可以是“我”,“我”取下那本书,默默地读着,梦想着“你”的样子,在逝去的岁月里,幸福抑或悲伤。其实,这里并没有必要得出一个“确定的”答案,正是这样开放性的解读才使诗歌更有内涵、更有诗意。

艺术作品的目的就是改变我们的理解或认知模式,唤醒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审美。Shklovsky认为,“艺术的技能就在于把事物变得‘不熟悉’,使其形式变得难以理解,增加理解的难度和时间跨度,因为理解和认知的过程最终是审美的,那么这个过程就必须延长。艺术是对物体的艺术美感的经验性表达,至于具体的物体则并不那么重要”[4]38。语言变异的作用就在于延长读者在阅读中的时间,迫使读者进行审美过程中的思考,从而让读者体会到文学语言的美学价值。

2.2 语言的排比

语言的“排比”是前景化的另一个核心概念,也是实现前景化效果的重要途径。在普通的日常语言中,一般不会在语音、词汇或句法方面出现大量的反复或排比,然而,在诗歌语言中,语言要素的“排比”手法则可以达到特殊的文体效果和审美效应。

语音模式是英语诗歌的重要文体特色,对语音特殊的、有意的安排就可以在语音方面达到前景化的文体效果。头韵是悠久历史的语音修辞模式。利奇提出了一个语音模式C0-3 V C0-4,根据利奇的理论,头韵可以被解释为对C0-3部分的重复。在“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中,glad, grace押头韵,glandgr,确切地说,就是半头韵。在“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中,“bending”和“beside”有相同的辅音b,运用了头韵的修辞手法,富有音乐的美感。诗和歌有相同的渊源,因此诗歌的音乐美感和传唱功能一直是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重要标志。

尾韵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中,从最后一个音算起,辅音相同,辅音前面的元音也相同,但是元音前面的辅音不能相同。用公式表示就是:CVC。这首诗具有传统的韵律,在第一节诗中,韵律模式为“a b b a”(sleep, book, look, deep),在第二节诗中,韵律模式是“c d e c”(grace, true, you, face), 在第三节中,韵律模式是“f g g f”(bars, fled, overhead, stars)。这样的韵律安排绝非偶然,而是诗人匠心独运,值得研究。如果把这个韵律模式比作一段追求爱的旅程,那么从起点出发,经过千山万水,跌跌撞撞,人情冷暖,悲欢离合,依然不忘初心,回到起点,决不放弃。韵律模式是构建英语诗歌艺术美学的重要手段,需要读者认真体会与欣赏,有无限的审美空间和想象空间。回环往复的韵律模式与诗歌要表达的情感与主题高度契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当你老了》没有呆板地遵循英诗的传统韵律,而是根据诗歌的诗学内涵与情感基调创造性地运用了“a b b a,c d e c,f g g f”这样的韵律模式。一方面,诗歌中的韵脚丰富,一首小诗中有7个韵脚,整首诗的韵脚既和谐统一又避免了单调乏味。第二个诗节的韵脚与其他诗节有所不同,中间两行诗没有押韵,而是具有自然韵律的口语化书写,这不但是对其他诗节韵律的反叛与偏离,也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与诉说在韵律上的反映。这种偏离可以看作是单一韵律在整体韵律中的前景化,具有显著的文体特征与审美意蕴,彰显了诗歌的音韵美学与艺术张力。另一方面,每一节的诗行中,第一句和第四句押韵,首尾呼应,如果把每一节诗行隐喻为一段旅程,那么可以阐释为:旅程就像一个圆,作者在追寻爱情的旅程中,以爱人为圆心,从起点到原点,这样一个环形的韵律结构正隐喻了诗人追求真爱中的坚守与坚定,不忘初心,始终如一。

拟声作为一种文学修辞,是指对自然界声音的一种模仿,给人以栩栩如生的感受。利奇认为拟声有三种层次:模仿拟声,整体动作修辞,语音象征[5]97。在这首诗中,许多发音都有隐含意义。在Sleep、read、dread、deep这几个词语中都有长元音i:,作为一个长元音,发音时肯定要更长的时间,音色优美而绵长,情意绵绵,温柔有加。这种语音象征在诗歌中的应用极其广泛,有利于诗歌的朗诵和传播,诗歌的声音美已经成为诗歌独特的艺术特征之一。长元音i:的发音要领是:将舌前部向硬腭尽量抬起,嘴唇呈扁平状,舌头肌肉保持紧张并且发音时舌位非常靠后,发音时间持续较长。这个长元音刚好符合了整首诗的诗学意蕴和情感基调:柔情似水,浓情蜜意。正如一句谚语所说:声音是意义的回声。在这首诗中,舌边音l被广泛应用,一共出现了20次。如此高频率地使用这个音,意蕴丰富。l是流音,柔软,温柔,舒缓的节奏和抒情的情调就像恋人之间在温柔地诉说情话,情意绵绵。这种语音象征是前景化语言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诗歌的文本解读和批评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本诗的第二节,loved一词诗人用了4次,可以看作是作品的高潮部分,这样的重复反映了诗人强烈的情感和爱意。对于重复的文体效果,利奇指出:“它有其自身的说服力。通过反复地详细地对一条信息解释,可以有力地表达情感,也可能进一步暗示了一种情感的压抑”[5]79。

这首诗中充满了对比,甚至矛盾,通过这些,可以将深情的、真挚的、高尚的爱情展现出来。在第二节,在one man和others之间有一个强烈的对比,其他人爱你是因为“你”年轻美貌的诱惑,但是“我”却爱你一生一世,直到海枯石烂,海角天涯,无论在青春还是在暮年,无论你是美貌还是平凡,无论你是年轻还是苍老。“其他人”爱你也许不是真心或者是别有企图,但是“我”是用最纯洁最真切的情感守护你,一生一世,直到永恒。这样的爱情是多么感人至深!在这里,作为排比,“相同的那一部分”是爱,“不同的那一部分”是不同层次、不同境界的爱,“不同的境界”就造就了千秋经典的诗篇。

3 叶芝的爱情观探讨

爱情是人类世界永恒的话题,也是文学作品的重要母题之一。叶芝一生曲折坎坷,特别是爱情道路曲折。在他风华正茂时,他邂逅了让他痴迷一生的女人:毛德·岗。这个女人让叶芝神魂颠倒,如痴如醉,改变了叶芝一生的轨迹。叶芝对毛德·岗的感情是炽热而执着的。尽管他被这位梦中情人拒绝多次,他从不灰心从不妥协,心中的爱情之火反而愈加热烈而持久。在毛德·岗已经嫁为人妇时,叶芝依然对她魂牵梦绕,痴心不改。他对他梦中的爱情坚守一生,为他的爱守候永久。《当你老了》创作于1893年,正是叶芝对爱情有急切渴望的青春年纪,他对她无私的爱与博大的情怀在《当你老了》这首诗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如江义勇所说,“在早期,叶芝的爱情观是浪漫纯真的,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8],在创造这首诗的时候,叶芝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激情,沐浴在理想的阳光中。

经过系统的文体学分析,叶芝的爱情观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叶芝相信爱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永恒。这首诗以“现在”的时空作为切入点,在年少时光穿越到人生暮年,在未来的时空中书写美好的爱情。也就是说,在叶芝看来,爱绝不是短暂的欢愉,而是一生一世的守候。在“当前”的视角下书写未来,正如诗歌中写道:当你老了,头发花白,倦意沉沉,取下这本书,阅读当年的眼神。如此温馨的画面把读者带入了未来的文本世界中,让诗歌充满艺术张力。第二,叶芝认为爱情是灵魂的交融,而非美貌的吸引;是悲喜与共,而不是劳燕分飞。叶芝说,“多少人爱你那昙花一现般的美貌,唯有一人爱你那朝圣者的心灵,爱你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他认为,爱一个人就是和他(她)心有灵犀,彼此灵魂相融,唯有精神的相恋才会经久不衰。同时,因为美貌而产生的吸引并不是爱,那只是肤浅的欲望,看到对方脸上岁月的痕迹和生活的愁绪并与之惺惺相惜,这才是真爱。第三,叶芝心甘情愿地默默守候,不求回报。“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淡淡的忧伤和惆怅,心胸之宽广,情感之深刻,令人为之动容。也许渴望的爱情并不如意,也许追求的恋人始终遥远,也许一切都会是黄粱一梦。然而,叶芝认为爱就是要无怨无悔、不求回报,他愿意默默地关注和守护对方,正如一句话所说:我爱你,这与你无关。叶芝通过诗歌语言表达了他高尚的爱情观,令无数读者动容和传颂。作为诗人,叶芝情思泉涌,对毛德·岗的爱已经深入骨髓与灵魂。爱情是文学的重要母题,叶芝的这首诗歌让人类的爱情如此高尚和神圣,因此,这首《当你老了》成为世界诗歌的经典之作。

4 结语

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以精妙的语言、动人的情怀和震撼人心的艺术张力成为风靡全球的爱情诗歌,滋养和激励着无数追求爱情的心灵。诗人纯洁的爱意、高尚的情感、淡淡的忧伤,展现了诗人崇高的爱情观和让人钦佩的人格魅力,在诗意语言的背后,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感动与遐想。

[1] David Holdeman.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W.B.Yeat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8: Ⅶ-Ⅷ.

[2] 朱晓丽.叶芝诗歌文体分析:从功能和认知的角度[D].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7.

[3] Widdowson H G.Stylistics and the Teaching Literature[M].London: Longman,1975:17.

[4] Raman Selden,Peter Widdowson,Peter Brooker. 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Pearson Education,2008.

[5] Leech Geoffrey N.A 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6] Halliday M A K.Linguistic Function and Literary Style: An Inquiry Into the Language of William Golding’s The Inheritors[C]∥Shen Dan. Recent Development in Western Stylistic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8:225.

[7] Jin Li,Zhang Jian.Element of literatur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158-159.

[8] 江义勇.从诗歌叙事视角看叶芝爱情观以及诗歌风格的变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4):10.

责任编辑:柳 克

AStudyonLoveViewinYeats’WhenYouAreOldfromthePerspectiveofStylistics

YUAN Wei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epartment, 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of China, Guanghan 618307, China)

Love is the most important motif in literature.W.B.Yeats is one of the greatest poets in the 20th century, whose poemWhenYouAreOldis his classic works. Stylistic analysis has the advantages of being systemic and objective. Through detailed stylistic analysis of the poem, the charm of the poem and his view of love can be revealed and demonstrated. His view of love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following: love can traverse the time and space to eternity; love is the integration of two souls instead of the attraction by appearance; love is waiting and expecting silently without any complaint and regret.

W.B.Yeats;WhenYouAreOld; view of love; foregrounding; stylistics

I562.072

A

1009-3907(2017)09-0044-04

2007-04-26

袁微(1987-),男,陕西宁强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文体学及翻译研究。

猜你喜欢

叶芝文体学爱情观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论柳永情词中的爱情观
在爱尔兰,追寻叶芝的英魂
我是骑者 策马向爱
我是骑者,策马向爱
近期认知研究对戏剧文体学的启示
浅析李清照爱情观
《红与黑》的主题意义与爱情观
佛典譬喻经语篇衔接方式的文体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