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墙结构的应用
2017-03-21李春雷
李春雷
摘 要:现代社会发展形势下,高层建筑逐渐普及,为保障社会群体的生命财产安全,应当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对抗震墙结构进行合理应用,切实提高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就此进行简要分析,以推进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抗震墙结构;应用
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威胁着社会群体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当对抗震墙结构进行合理应用,从整体上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降低建筑安全隐患。在此种情况下,加大力度探讨抗震墙结构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重要性。
1 抗震墙的特点、分类及优化原则
1.1 抗震墙的特点
抗震墙结构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抗震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抗震墙结构的自重较大,抗侧刚度大,且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但在建筑结构设计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不足,其对施工技术有着严格的要求,并且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抗震墙结构的经济投入较大。抗震墙结构具有一定复杂性,在建筑工程中涉及较多工作内容,使得抗震墙结构的施工难度较大,需要以完善的施工方案为基础,以规范的施工技术为依托严格按照施工工序开展抗震墙施工。
1.2 抗震墙的分类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墙结构具有一定复杂性,按照洞口大小及排列方式的不同,将抗震墙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整体墙,此类抗震墙结构的整个墙面具有整体性,侧面积明显大于洞口,并且洞口长边尺寸小于洞口与墙边的静距离。整体抗震墙以弯曲型为主要变形形式。
二是小开口整体墙,其开口洞面积超出整体墙面的15%以上,但开口洞范围较小。小开口整体墙的弯矩图在连接房梁的部位存在突变,高度上并不具备反弯点。
三是连肢墙,墙面上有一定数量的大洞口,其特点与小开口整体墙的特点相类似。
四是壁式框架,其洞口尺寸较大,在抗震墙基础上,墙肢线的刚度与连接梁线的刚度相近,反弯点和突变均明显的反映于抗震墙弯矩图上。
1.3 优化原则
一是结构优化。在优化抗震墙的结构过程中,应该均匀布置是其主线的方向,且还要做多项设计,这样一来,一定的空间就会在各个抗震墙之间形成,而在设计抗震墙的时候,抗震墙的分布应该是连续多向,尽量保持各个抗震墙的抗侧刚度的一致性。同时由于抗震性、承载能力和抗侧刚度较大是抗震墙所具有的特点,因此要保证抗震墙分布的均匀,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抗震墙的巨大作用。
二是抗震墙结构计算优化。将楼层高度和层间比例调整,将楼层最小剪力系数调整。
在优化抗震墙结构计算的过程中,楼层的高度和层间的比例是首先需要关注的内容。当地震发生时,建筑楼层会产生位移,与此同时各个楼层的弯曲变形和扭曲变形是需要计算出来的。整栋建筑物的扭曲变形也是要考虑的,在计算高层建筑物的过程中,扭转变形量要尽可能的降低,但是纵向构建的抗侧刚度是不能够盲目添加的。
如果总体的倾覆力超过断肢抗震墙承载底部地震的40%,那么抗震墙的数量就应该减少,并且还要设计大开间抗震墙在设计的过程中。这样一来,在一定范围内的最小抗震墙系数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也会大大的减少,建筑成本也大大的节约。
2 抗震墙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具体要求
2.1 合理定位抗震墙
在布置抗震墙的平面的过程中,均匀和对称的原则是需要坚持的,墙面结构的刚度中心要尽量完全重合与质量中心,从而使扭矩大大的减少。还要尽量拉通和对直内外抗震墙,抗震墙的肢截面不应该复杂无规则。
2.2 处理抗震墙中的大墙肢
通常情况下,高状结构的抗震墙在设计抗震墙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且弯曲破坏形式也极容易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脆性破坏现象也将极容易出现。因此在设计长度较长的抗震墙的是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满足其承载力的需求,还可以将抗震墙设计风分层和间隔,也就是说将整体的墙面分割成若干个小而均匀的独立墙段,这样一来,墙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高。与此同时,长度较小的墙段,当发生受弯时裂缝的宽度是较小的,墙体配筋的支撑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3 抗震墙结构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保证抗震墙结构的实际应用价值的有效发挥,应当在准确把握建筑空间性能的基础上,对建筑抗震墙结构进行合理布置,实现结构体系的最优化,最大程度上满足建筑结构设计相关规范要求,优化建筑结构经济指标,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在这一过程中,应当遵循抗震墙布置的具体原则,促进抗风、抗震结构的形成。通常情况下,以主轴方向为标准对抗震墙进行设计,针对一般的矩形和L行等平面,沿两个轴线方向进行布置,针对三角形和Y形平面等,沿三个轴线方向进行布置。针对圆形和弧形平面,可沿环向对抗震墙结构进行布置。在布置抗震墙结构时应当注意,为避免单向墙情况出现,应当讲内外抗震墙尽量拉通对直,并保持两个方向上的抗侧力刚度相接近,通过连梁或框架梁讲两个方向上的抗震墙连成整体,促进抗震墙结构的形成,切实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与此同时,将抗震墙结构应用于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当掌握好抗震墻的侧向刚度和间距,改善抗震墙结构的可利用空间,促进其抗侧力刚度和承载力得到有效发挥,将抗震墙自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切实提高抗震墙结构的经济性。为进一步增强抗震墙结构整体抗侧刚度,应当结合建筑整体结构加以优化分析,适度调整抗震墙墙肢长度,对抗震墙数量和边缘构件数量进行合理控制,最大程度上满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抗侧、抗扭刚度要求。
为促进抗震墙结构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价值的有效发挥,应尽可能布置L形、T形、+字形墙肢,减少复杂形状墙肢和暗柱的布置数量,以免墙肢中出现短横墙或小墙垛。为减少抗震墙结构的扭转频率,应当均匀且对称的布置抗震墙平面,确保抗震墙结构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相重合,并随着建筑结构的高度变化适度调整抗震墙厚度,自上而下对抗震墙结构进行连续布置,切实提高抗震墙结构的稳定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墙结构是一项重要内容,在提升建筑结构稳定性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当充分认识到抗震墙结构的重要性,结合建筑工程实际选取最优的抗震墙结构设计方案,全面提高抗震墙结构设计水平,选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加强抗震墙结构施工质量控制,切实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可靠性,推进建筑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昌旭,兰世贤.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的讨论[J].建材与装饰,2016(19).
[2]刘垚东,赵静.抗震墙结构设计探讨[J].企业导报,2012(15).
[3]周升录.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设计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