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紫光集团创新密码
2017-03-21陈茜
陈茜
资本运作只是手段,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到,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集成电路”第一次受到“两会”高度关注。早在2015年“两会”,集成电路产业就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作为国家信息安全和电子信息行业的基础,集成电路产业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近年来,在集成电路领域内,紫光集团异军突起,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凭借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的双轮驱动战略,完成从“芯”到“云”的战略布局,为中国乃至全球互联网产业提供基础产品、关键技术和服务。在科技创新这一国家战略背景下,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接受本刊专访,解读紫光集团的创新发展“密码”。
Q:你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科技创新”有什么体会? “人工智能”“5G”等词首进政府工作报告,这为紫光集团带来哪些机遇?
A:科技创新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没有科技创新,中国的企业和产业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在世界上也不会有真正的竞争力;科技创新也是新时代中国社会文化的核心要素,只有全社会重视科技创新,融入到社会文化的层面,也才能实现真正和持续的创新;“人工智能”“5G”等词首进政府工作报告,表明了中央对科技趋势的敏锐把握,对科技创新的深刻认识和对全社会的引导,既为紫光指明了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为紫光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Q: 为什么选择从“芯”到“云”的战略?紫光在“云”领域是如何布局的?
A:三个原因:第一,这是我熟悉的行业,我能看得懂。我大学和研究生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和微波通信,也做过多年的工程师,对芯片行业比较熟悉,李嘉诚有句话“不熟不做”,所以要找一个熟悉的行业。创新需要准确把握技术的发展趋势,趋势错了,就白白投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但其最基本的基础理论、基础材料等要素还没有颠覆性的变化。我们的发展方向总体来说是“从芯到云”领域。
第二,这是国家需要的产业,对国家的信息安全和产业安全都很重要。中国电子产业一直存在着“缺芯少魂”的问题。目前中国IT产业对集成电路产品需求巨大,但国产产品仅能满足不到20%的需求。国家已经颁布了面向未来十年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立足于全面打造国际先进、安全可控的核心技术体系,带动集成电路、基础软件、核心元器件等薄弱环节实现根本性突破,着力构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优势。这一背景下,紫光开始着手从“芯”到“云”战略。
第三,芯和云,都是可以产生百亿美元利润企业的行业。中国的云产业才刚刚开始,“小荷才露尖尖角”,紫光要在这个领域争先。新经济正以迅猛之势发展,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成长的重要力量。根据IDC预测显示,2015-2018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平均每年将增长26%,而中国将以接近4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在云产业领域,紫光先从核心技术入手,进而逐步进入运营,紫光希望成为中国云产业核心技术和产品的提供者,同时也是中国云服务的重要提供者。
Q:紫光集团芯、存储、云三大业务是如何协同、互补的?
A: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本身是芯片产业的上下游。随着信息科技特别是大数据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海量数据存储和应用的需求日益迫切。特别是国家和政府等职能部门对于大数据分析和存储的需求也十分明确,希望通过新型的数据采集及分析技术,解决原有架构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市场需求與紫光现在的业务布局非常吻合。芯片是云技术和产品的基础性支撑,是整个信息产业最底层也是最基础的技术产品;同时,云业务也是芯片、存储器的广阔市场。
Q:迄今为止,紫光集团给人最深的印象还是“买买买”,但是单纯的并购并不能孵化一个成功的企业,只有创新才是企业的动力。那么紫光集团是如何通过资本运作驱动技术创新的?
A:紫光其实最大的投资是在芯片设计和芯片的工厂投资上,之所以大家比较关心紫光的并购,是因为研发投资和生产制造的投入都是悄无声息的,而并购比较受媒体关注。收购是为了节省研发的时间,并迅速获得人才、技术和市场,我们的策略是收购后加大研发投入,像展讯和锐迪科,紫光收购后,三年累计新增研发投入超过100亿人民币,紫光通过资本运作,为的是给研发筹集足够的资金。
芯片领域的合资,与当年汽车领域的合资完全不同,是“形似而神不同”,汽车领域的合资,基本是外资主导的,紫光在芯片和云领域的合资,紫光不仅拥有控股权,而且是紫光完全主导的,我们合资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获得核心技术基础,然后在这些基础上自主创新,最终不仅积累的是自主核心技术,更重要的是自主创新能力,还包括全球顶尖的技术创新团队。
紫光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技术创新能力。我们旗下的员工总数达到3.2万人,其中工程师的比例占到一半以上;拥有各项技术专利总计已超过1万项,其中绝大部分是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国家技术发明二奖一项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在5G通信标准、下一代数字电视芯片等新兴领域,我们都在进行技术储备,形成更多的专利包。希望到2021年,紫光能够形成更宽更合理的技术与产品布局。
Q:紫光刚刚投资成立了长江存储有限公司,是否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对集团未来的盈利能力有哪些预期?
A:集成电路产业,是一个长期的投入过程,紫光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长江存储公司未来的3~5年主要是投入,整个项目分为两期,第一期的资金已经完全筹集到位,第二期的资金,预计2018年下半年开始筹集。一旦长江存储进入满负荷生产期,相信会带来很好的投资回报。
紫光在移动芯片和云网领域技术研发每年投入超过100亿元,在进入存储器制造和芯片代工后,未来十年,紫光在研发、生产方面的投入将会达到1000亿美元规模,这是相当惊人的。重科技领域的研发只能是打硬仗,靠持续、巨额的研发投入和全球延揽高级人才,充分整合人才、资本、市场、技术四大全球化要素,步步为营、矢志不移、咬紧牙关,在战术层面真的没有什么巧可取。
紫光的未来战略很清晰,依然是“从芯到云”,继续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深耕现有业务,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力度,同时,如果有合适的标的和合适的机会,继续并购。
Q: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公益,你的举动都透露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自于哪里?
A: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来自于清华对我的教育,来自于我对祖国的热爱,来自于我对自身的人生定位。“服务国家,强大产业;造富社会,感恩清华;提升团队,完善个人;生不求名,死不留财”,这三十二个字,是我的人生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