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意外”资源成就精彩课堂

2017-03-21曾燕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意外思品小蜜蜂

曾燕

【摘 要】思品课堂中意想不到的教学资源用得好,可以让课堂灵动起来。本文通过对《毅力帮助我们进步》课中几个“意外”案例的分析与处理,阐述了思品课中处理意外事件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思品;意外;小蜜蜂;资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3-0097-02

在笔者执教的四年级3班的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进行“与学习相关的成语”小组赛。比赛规则有三条:1.纪律好的小组可优先说;2.每个成语都要与学习相关,重复了的无效;3.优胜组可获得冠名权。为了争夺发言的机会,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为小组加油,可突然间有几个小脑袋先后晃悠起来,似乎在躲闪着什么,原来教室里飞来了不速之客——一只小蜜蜂。说是小蜜蜂,看它的样子却算是蜜蜂群里的大块头了。大家的眼里满是恐惧,有孩子情急之中脱口而出:“蜜蜂!”眼看大家的学习状态被打扰,即将被这只小蜜蜂搅乱到一盘散沙的地步……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笔者及时调整授课思路。

一、几个案例的描述

教学片段一:笔者冷静地对同学们说:“其实人和动物是可以和谐相处的。当动物知道人并没有攻击它的意图时,它们是不会伤害人类的。”显然,此时学生被这个应景的话题吸引了,他们不再拿起书本去驱赶小蜜蜂,而是在控制自己不被蜜蜂蜇到,并且还将眼睛望向了老师这边,看来他们很想知道此时该如何与这只小蜜蜂和谐共处。笔者马上联想到曾在电视中看过的一个真实事例,便饶有兴趣地说:“大家都认为黑熊是可以将人吃掉的凶猛动物吧,可是当人遇到黑熊时,只要静静地一动不动,甚至装死,黑熊是不会对人进行攻击的,但是你看到黑熊就跑或者有其他的举动,黑熊是不会放过人类的。我曾经在电视中看到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此时同学们坐得更端正了,脖子上的小脑袋一动不动,哪怕小蜜蜂就在眼前也不会晃动着躲开了。教室里又安静下来了,因为同学们知道如何安全地与这只小蜜蜂和平共处了。

教学片断二:教学又走入了正轨,学生都坐得端端正正地重新投入到学习中。但是笔者却分神了半秒钟,因为发现这只小蜜蜂调皮地飞到第一排一个男同学的眼镜片里了,而这名学生居然连眼睛都没眨一下。笔者被他吸引了,有惊叹也有担心,好在这只小蜜蜂并没在镜片之后那片狭小的空间里多呆,又飞到男同学的手上嗅了嗅,然后跑到男同学的脚边转了转,终于无趣地飞离了教室。笔者被这名男生出奇的镇定震撼住了,而他的“坚持”正与本课的教学内容有关,心想等会一定要请他谈谈体会。

教学片断三:教学继续进行着,在涉及“学生在学习中的耐心和意志力”内容时,教师提供了三方面话题。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情况,说说自己在学习上一直坚持做的某件事,也可以说说在学习上,因为坚持而让自己有收获的事情,或者跟自己过去相比,因为某些改变,让自己进步的事情。谁来和我们一起分享?”

学生的发言很真实,那名与小蜜蜂亲密接触的男生也举起了手,笔者赶紧请他发言:“请你来谈谈。”

“我不知道这个算不算?”他犹豫地说道:“刚才蜜蜂飞到我的眼睛和手上,我都没有动一下。”

师:“的确,刚才小蜜蜂钻进他的眼镜片里了,他连眼睛都没眨一下!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男生:“我想如果我一动不动,蜜蜂可能会很快飞走的。如果动了,它会蜇我的。”

师:“正如这位同学所想的,小蜜蜂并没有用毒针蛰他,而是很快飞走了。刚才的情景真是对意志力的挑战呀!同学们,你们说他这算不算有毅力呢?”

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大声说:“算!”

同学们肯定的回答并鼓掌,他们用热烈的掌声表达赞许,伴随而来的是这名男生脸上欣慰的笑意。教师追问:“这件事让你有什么收获吗?”

男生:“多坚持一会就会好的。”

师:“对,在挑战面前我们一定要坚持,再坚持。这样才能锻炼我们的毅力。”我立即将“坚持”二字板书到黑板上了。

二、处理课堂“意外”的策略

1. 生活课堂应勇于直面“意外”

课堂上飞来的小蜜蜂让孩子们恐惧不安,无法静心学习,躲避和驱逐就是他们的本能反应。与其任由学生在课堂上与蜂共舞,不如引导他们积极面对,而科学有效的方法正是他们此时的需要,在认识觉醒后,学生的情绪立马由恐惧转为镇定,他们尝试用新的方法勇敢面对这场意外。课堂上时常有意外发生,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应带领学生勇于直面“意外”。意外往往是给学生的最好的教学资源,而意外之时学生的需求就是教育的最佳时机。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课堂活动要与真实生活相结合,让每位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活动的体验,获得认知和发展,而学生的认知只有回到真实的生活中才能得到强化和巩固。当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时,课程的价值就得以体现了。一堂成功的品社课就应该将光芒辐射到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辐射到学生成长的道路上。

2. 洞悉问题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教师将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知识通过真实的故事传递给学生,达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不仅被故事所吸引,更用行动去效仿并成功地解决了突如其来的危机。课堂上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从而影响正常教学的运行甚至出现连带问题。最常见的就是下课十分钟里同学之间出现的矛盾,到上课了还在纠结着、牵扯着甚至激化着,课堂上如何短平快地平息纠纷呢?如果教师以强制命令的方式使学生安静下来,虽然快速高效但是学生却难以做到心静;如果教师用问询教导的方式使学生安静下来,虽然圆满完结但是耗时费神且远离了教学主题;如果教师有针对性地激励引导,虽然绵里藏针但是学生不仅受用还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教师的教育技巧并不在于他能预见教学中遇到的所有情况,而在于他能机智、及时、有效地驾驭课堂上发生的一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聪明机智,利用最佳的解决方案,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化不利因素为积极导向从而为品德教学活动锦上添花。

3. 联系教学创造动态课程资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在吃透教材的同时,更要灵活运用教材,敢于跳出教材,大胆创新,使教学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力求做到把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果在《毅力帮助我们进步》的教学中,教师只是教给学生如何面对这只小蜜蜂的方法,只是告诉学生人与动物是可以和谐相处的,那么这个小插曲的价值挖掘得并不充分,只有将它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这个小插曲才转化为教学资源,而且是从天而降的宝贵的教学资源。这只意外的小蜜蜂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气,不仅富于动态的美,还让学生充满了神奇的力量,使学生在动态的课堂中学习着、体验着、发展着,成为课堂上无法预约的精彩。

不放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把这些问题视为学生的生活,视为课程内容的来源,灵活机智地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并从中捕捉到与孩子最贴近的生活问题,生成自己的问题,引起他们的关注,让课程资源在问题中动态生成,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成为课程的创造者,让品德教育无痕地在各个时机冒芽、生长……这样不仅能充分体现出思想品德课程的开放性,还秉持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能较好地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做到品德与学生生活一体化。

教材呈现的往往是一个共性问题,如何把共性问题和本班学生真实的生活状态结合起来,这是教师作为一个引领者所必须思考的。真實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这就需要引领者直面学生的问题,去洞悉问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甚至认知缺陷,及时联系教学内容,创造出动态的课程资源,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而不是为教材服务。因为当我们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发展时,那豁然开朗的神情是多么生动迷人啊!

参考文献:

[1] 赵志明.品德课堂如何实现动态生成[J].辽宁教育.2011,Z1.

[2] 尹芳.给课堂教学中的态动生成把好脉[J].山西教育(教学).2010,04.

(编辑:胡 璐)

猜你喜欢

意外思品小蜜蜂
小蜜蜂去哪了?
初中思品课堂有效性的构建方略探析
小蜜蜂请客
小蜜蜂便当
班里那点事儿
菲律宾年底“意外”加入亚投行
“意外”服药被轻判李宗伟“五一”复出
小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