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作文教学
2017-03-21刘芳
刘芳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并未深化作文教学改革。新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写作教学的要求,希望借助于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用更加真挚的感情进行写作,用文字来表达自身对于生活的感受与体会。因而在实际的论文教学过程中应以此为指导开展教学工作。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3-0070-0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新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写作教学的要求,希望借助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用更加真挚的感情进行写作,用文字来表达自身对于生活的感受与体会 ,以此提高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与水平。然而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却是:教师出一道或两道作文题,引导学生进行作文题目的分析,并根据题目及相关要求,对学生的写作范围与文章体裁进行限定,在这一过程中硬性要求学生使用固定的修辞方式与写作技巧。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各种写作知识,但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养成,造成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受限,更不用说写好作文了,这种做法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会产生不利影响。笔者认为不论教师作文水平有多高,对学生都是一种思想上的限制,程序化的作文教学使得学生的写作思路、创新能力受到极大地制约,难以根据自身真实的情感与生活体悟进行作文的写作,只知道一味地模仿,最终造成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内容流于俗套,使得作文写作教学的目的与意义难以实现。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布鲁纳在著作中提及,对于学习来说最好的刺激就是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来源之一就是兴趣,因此在进行作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兴趣为引导进行作文的写作与学习。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可以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例如:在植物描述的过程中,可以播放相关植物的视频与图片资料,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植物的构造与自然美感,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于植物的喜爱,并将这种喜爱转换为写作的兴趣。在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活动的氛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课外活动,如观看比赛。因为比赛时,场内、场外的气氛热闹非凡,同学们不知不觉地融入比赛的全过程并达到了不吐不快之感,激发了写作愿望。
二、指导学生多方面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时,有的学生文思泉涌,信手拈来;有的学生却挠头苦思,无话可说。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关键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写作兴趣,还要有米才能做出色香味美的作文大餐。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积累呢?
一方面,要增加阅读量,从阅读中积累素材。这里的阅读不应局限于学校发给我们的课本和老师介绍的一些书目,应该以课本为基础,逐步发散出去,广泛涉猎各类书籍。教师也要为学生的阅读创设条件,鼓励阅读。比如我们班每星期都有读书日,鼓励学生互相交换图书,在读书班会上轮流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文章,或者向同学们朗读喜欢的经典片段。如在班内举办读后感、优秀读书笔记的竞赛。这样通过常规阅读积累了写作素材,又可在競赛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从而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形成了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还要学会从多个层面上进行生活的观察与体悟,在学习与生活中积累素材。最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生活作为写作的根源,失去了生活的根基,写作也就无从说起。教师应从自身出发,不断进行条件的创造,努力引导学生去发掘身边平凡生活的美。例如,在写《家乡的变化》时,可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去访问老人、收集家乡变化前后的图文资料,并在班内展出。这样积累的素材,学生印象深刻,写作文时往往情景交融,容易写出自己的灵感和个性。只要有了生活的底子,有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学生作文自然会血肉丰满,有真情实感了。
三、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的过程中,会出现雷同的情况,这一情况的出现与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定式思维有着直接的关系。这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联想,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色,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有一次,同学们看了一次杂技表演,并布置了一篇作文。大家千篇一律地写了杂技表演的过程。于是笔者就提问:“看了这场表演,同学们的脑海里只留下对整个表演过程的印象吗?并没有其他的感想吗?还可以写些其他什么类型的作文呢?”过了一会儿,一位学生才缓缓站起:“我想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来写杂技演员为了给人们带来欢乐,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接下来,同学们纷纷发言。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发展了创造性思维。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思维不被局限在固定的框架内,才能写出有新意,充满创新精神的作文。
四、改变作文评改模式
作文评改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但是如何进行作文的科学评改,进行有效讲评,是现阶段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绝大多数学校要求老师进行精细化批改,从文章错句到段落构成,从语法修辞到整体结构,都需要进行细致评价。但是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带来了伤害。因此,还应该改变传统的作文批改模式。
1. 从教师的精批细改到学生的互评互改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自我批改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在自身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尝试进行学生作文的互改互评。首先,让学生朗读代表性作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做好笔记,再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内容是这篇文章整体是否围绕中心来写;作文好,好在哪里,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好;不好,应该怎样去改,等等。讨论后学生发言,然后教师做总结性讲评,指出没发现的不足,请他们以后注意。这样批改的好处有:①学生有共同学习的机会,在批改别人作文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取长补短;②师生角色的转换,避免了由于教师强加评语、学生不服的矛盾和隔阂,提高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③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④缩短了评改作文时间,教师可以节约时间设计更好的课堂教学。
2. 从纠误为主到以鼓励为主
由于受传统作文评改观的影响,以前教师评改作文的重点往往放在发现学生的不足之上,而对学生的闪光点总是一带而过,因此,学生写作文兴趣低落。新课标实施以后,教师注意了鼓励的原则。不管学生写的如何,评语多是激励性的语言,文章的不足也以希望的语气指出,这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和肯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发现充满真情与期待的评语不仅激励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还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新课改下对作文教学的小小尝试。总之,以浓厚的写作兴趣为鼎炉、以丰富的素材为主食、以创新的思维为调料、以形式多样的评改为火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会不断地对作文教学这个食谱进行探索和创新,让学生爱上这美味可口的作文大餐,写出最优秀的作文!
参考文献:
[1] 荣维东.写作课程范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 刘明.小学作文书面评语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3] 丁新明.语文名师写作教学内容确定的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4.
[4] 邓彤.微型化写作课程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5] 胡佩琼.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6] 沈丽珍.试论小学生作文想象能力的培养[J].家教世界,2013,08:56.
[7] 戴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训练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4,96:51.
[8] 陈丽东,许绍丽.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J].新课程(下),2015,01:13.
(编辑:胡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