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外宣翻译中译者应具备的素质

2017-03-21唐琳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译者翻译

唐琳

摘 要:外宣翻译即是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主要是迎合经济发展需要,进行以各公司、企业报表、合同、报价等材料的翻译。译者在此过程中应发挥主要作用,其具备的素质也成为外宣翻译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影响因素,从外宣翻译的特点出发凸显译者的地位和具备的素质,能够更为合理有效的对外宣材料进行准确的翻译。

关键词:外宣资料;翻译;译者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2-0083-02

目前,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国一直在不断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其中翻译始终作为重要的媒介和工具以达到与世界交流的目的。我国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对外介绍和宣传我国各个领域的成就,从而提升国际形象。对外宣传资料是海外人士获取有关中國信息的窗口,其翻译直接关系到我国对外宣传的效果和国际形象。当前,外宣翻译的质量使许多外国朋友深感不满,引起了国内翻译界人士的忧虑。因此,本文就外宣翻译中译者所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相关看法。

一、外宣翻译的含义

外宣资料即对外宣传资料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而外宣翻译(overseas-targeted publicity translation),就是对以上领域和方面对外宣传资料的准备翻译,是通过语言之间的对等交换实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我国的外宣翻译是中文翻译为英文或其他外文资料,通过翻译让世界了解我国,因此,这几年的外宣翻译已经成为翻译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但我国学者对外宣翻译的理解却还并未完全统一。

沈苏儒曾经认为翻译工作应该成为对外宣传的重要部门;黄友义提出外宣翻译就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类信息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由中文翻译为外文,甚至还可以通过国际会议来对外发表或传播。外宣翻译也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来理解。广义的外宣翻译涵盖更多的领域,涉及更多的内容,几乎包括各个方面、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的翻译活动,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任何一个部门只要与经济、文化有关系,都会存在外宣资料的翻译问题。而狭义的外宣翻译主要是媒体报道政府文件或相关文献,包括企事业单位简介、公示语、产品说明书或者广告词等翻译。

二、外宣翻译的特点

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首先,外宣翻译基本上都是中译外,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信息翻译成外文,并通过各种媒介,对外发表或传播,让外国读者准确地理解译文所传递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在我国,外宣翻译的主要任务是将中文翻译成英文,或者其他外文,向世界传播中国民族文化。凡是同外国人有来往、有接触,影响到外国人在中国的吃、住、行等方面的翻译活动都可称为外宣翻译。因此,外宣翻译是一种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交际现象,译者在翻译外宣材料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进行跨文化的交流工作。

其次,外宣资料的目标读者——外国人,其性质和任务也决定了外宣翻译就是通过译者的翻译使外国人充分了解和认识我国的文化和经济产品形式,更好地实现中国与世界的沟通,让世界全面了解我国的实际情况。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官方交往日益密切,但国外民众或国会议员仍对我国具体情况知之甚少,那么外宣翻译就非常有必要。关联理论创始人Gutt指出,缺失背景文化而去将思想传递出去几乎不可能,面对受众的差异,说话的方式和思想的传达都要借助翻译来实现,必须注意采用目标受众易于接受和可理解的方式去获取认同。可以说,外宣翻译的译者素质直接决定了翻译的效果。

三、外宣翻译中译者的地位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外宣翻译的力度也随之加大。传统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从属性的跨语言活动,译者是隐形的,因此,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作用长期得不到认可,显得较为尴尬。20世纪70年代翻译文化的介入使“译者主体性”问题进入研究范畴。事实上,译者在语言形式、意义传达及文化传播方面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凸显出来,与传统翻译相比,外宣翻译的译者应着重不同语言在风格、逻辑、文化方面的差异,以对方语言为依据使译文受者更能理解译文信息。但由于译者素质不高,外宣翻译中常出现较多难以容忍的错误,影响了对外宣传效果,可能导致某些对外经济项目的损失,甚至损坏我国的形象。可以说,译者在外宣翻译中已经占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外宣翻译同其他文本翻译相比也要遵循基本的翻译特性和标准,对译文同样要做到精确无误,译者为了达到为政治发展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传播我国文化等宣传目的,必须打破原文限制,发挥译者的主体性,而不能按照中文逐字逐句地翻译,必须根据受众思维习惯及接受心理进行加工,译者也可以人为加入大量编码,使译文流畅,清晰易懂,因此,外宣翻译工作关系到国家形象,也关系到文化交流,对译者素质提出较高要求。

比如,上海世博会“海宝”翻译成“Haibao”,虽然海宝一词的英文翻译是它的汉语拼音,但这基本采用音译法,受众读者一看就能记住这个有鲜明特色的汉语名称;再比如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译文为“Five Wa”,当然,曾经的翻译是“Five Friendlies”或 “Friendlies”,“friendlies”是我国自创的词汇,而英语中friendly是形容词,不能有单复数的变化,因此外国读者看到也许会认为是语法错误,或者听起来很别扭,但也能理解“友好、友善”的意义;然而“福娃”和 “Friendlies”给人的联想就差太远了,其中的“福祉、福佑”之意完全丧失,福娃的象征之意也完全失去,因此“Fu Wa”此译文更好地传递了中国民族文化之内涵,使外国读者能够联想,从而记住这个词汇。

四、外宣翻译中译者应具备的素质

1.译者需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熟悉外族文化,了解异域人民审美心理。外宣资料其实也会注意语言的优美,需要译者在翻译时能够充分发挥和体现这种优美。在翻译时尽力向译入语受者传递这种美,需要译者具备较高水平的语言功底,语言不同,其形式、词汇、表达和结构都有极大差别,译者必须具备语言驾驭的能力才能做到翻译准确,避免遗漏或歪曲原文主旨,减少翻译不当或失误造成的麻烦或损失。

例如,我国常用于出口的干电池商标叫“白象”,被译为“White Elephant”就是较为准确的,但“White Elephant”是固定的英文短语,主要被理解为“沉重的负担”(a burdensome possession)或“无用累赘的东西”(useless)。我国“金鸡牌”闹钟具有较高的国际声誉,但其译名却欠缺“雅”的成分,因为“Golden Cock“中的Cock在英美等国家除了“雄鸡”之意,还有“雄性器官”的意思,这样的译名就显得过于粗俗,为使译名变得“雅”,最好的办法是把cock变成rooster,这样的改变就可以使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获得相同的审美感受。

2.译者在向译文读者忠实转达原文信息时,需要适当地进行文化转换。为使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文化信息,翻译过程中遇到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况时,用直译无法准确将译文信息有效传达,译者就要仔细寻找相应的文化表达方式,进行各种转换的尝试,做到意译。不少语言都有以动物为内容或作比喻的习语,同一动物在不同语言的含义也是互不相同的。英国人有爱狗的传统,中国人却崇敬龙的标志,那么,中英两国对狗和龙的心理反应就不同,特别是通过很多熟语反应出来的译文更是如此,翻译的思维转换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例如:“望子成龙”常译为“long to see one son succeed in life”或者“long to see ones son become a dragon”(win success in the world);北京外国语学院在《汉英成语词典》中对此英译解释为意译和直译,但直译后仍加了意译或解释,这种增加非常有必要,因为英美人对“龙”的印象非常可怕,根据《圣经》,他们认为“龙”是罪恶的象征,而中国人却认为“龙”是神圣、帝王的象征。

3.译者要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译者不仅吸收了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文化,从而让中国人更广阔地了解世界,也承担着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使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外宣翻译所发挥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给外宣翻译中的译者赋予了更艰巨的使命。外宣翻译也是我国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宣传的具体体现,要求外宣翻译中的译者必须做到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其治学态度和职业道德必须具备操守,不能马虎草率地翻译。在外宣翻译中,译者应坚决杜绝与业务能力无关却与主观态度不认真有关的低级错误。当外宣材料译者都具有严格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外宣翻译的质量和水平才会提高,才能更好地发挥翻译的作用,达到宣传和沟通的目的。

总之,随着我国对外交流活动的频繁,外宣翻译本身的重要性不断得以凸显,译者素质必须随之提高,需要译者主观上具备翻译的道德观,并规范国内翻译市场,才能真正提高外宣翻译水平,真正起到对外宣传的效果,密切我国与世界的往来,让世界感受我国的民族文化,也让我国紧跟世界的发展潮流。

参考文献:

[1] 姚小玲.对外宣传英译及其策略研究[J].新闻战線,2015,(3):215-216.

[2] 沙莎.外宣材料英译浅析[J].英语广角,2016,(6):41-42.

[3] 朱理.地区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策略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12):251.

[4] 聂泳华.语域分析与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J].海外英语,2014,(10):155-157.

[责任编辑 兴 华]

猜你喜欢

译者翻译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