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分析

2017-03-21梁思燕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践

梁思燕

【摘 要】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加注重实践与实验。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分析研究,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实验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3-0055-02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普学科,很多学习内容与知识的获取都是通过实验而获得的。因此,做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上好小学科学课的前提与基础。那么要如何促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进行了分析。

一、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兴趣的促使下完成科学实验,这样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记忆的提升。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比较强,遇到问题总是喜欢问为什么。因此,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同时,对于一些教学内容中的实验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改进,或是替换成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实验,以便达到教学目的。

另外,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要加强对实验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可以将注意力投入到实验教学中来,积极地参与实验过程中。在对实验教学进行情境创设时,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更好地体现出科学实验的生活化、社会化,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实用性,使得所学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接受,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与自己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处处是科学,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教学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教学活动,且科学这门课程又有着很强的综合性。这就使得在小学科学实验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对教学任务的分析,结合科学课堂实验中的难点与重点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引导与组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综合素质与能力。

三、明确师生分工与合作

小学科学教学主要是通过实验来完成对知识的获取的。这就使得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动手来完成教学任务,因而必须要明确师生分工与合作。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由实验小组进行分工,教师为各个实验小组进行实验指导,确保实验成功。在实验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主体意识与动手意识的培养,从而确保实验教学可以更加顺利地进行。对于实验的操作,必须要保证科学、顺序正确。而在实验之前,教师要把实验内容、实验中所用到的一些物品准备好,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总结,从而使得实验目的更加明确。

例如,在进行材料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就要在课前做好大量的准备,研究各种材料,准备各种材料,并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的目标,给学生进行合理分工,尽量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来,通过亲自试验,建立科学知识的意义和图式,构建科学知识的网络和体系。学生在进行实验中,可以讨论、合作、质疑和交流,认真听取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分析和归纳实验得到的结论和成果。

四、转变教师角色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的经历与实验,来对自己所提出的一些设想进行分析、证明。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学生对自己的新想法进行实验,从而提出更多的新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置身事外,而是扮演好一个引导者的角色,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实践中来,并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真正做到与学生一起学习。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可以使得教师更清楚地知道学生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对一些知识进行讲解。

例如,观察浮沉现象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马铃薯、泡沫块、橡皮、回形针、小木块、小铁块等。先让学生对哪些物体会沉、哪些物体会浮进行猜测,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这样学生可以在兴致盎然的实验过程中,加强对科学知识的了解。

五、做好实验的演示

在科学课堂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实验的演示,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教师的实验演示,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准确、生动的感性材料,使得知识更加形象化,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记忆。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时,不能局限于教材中所涉及的实验,要加强对实验的创新与设计,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教师通过正确、规范的实验演示,帮助学生学习正确、规范化的实验操作方法,通过对实验演示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推理能力,因此,在科学课堂实验中,教师要把实验的演示做好、做到位,给学生树立好榜样。

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求异发散思维的开发,在实验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引导,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进行“热胀冷缩”的教学时,通过对固体、液体、气体分别进行实验,从而归纳总结:绝大多数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突然有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有没有热缩冷胀的物体?对于这个问题,其他学生进行了讨论与分析,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时,没有必要當时给学生一个肯定的回答,而是鼓励他们在课后对这个问题进行资料的查找。有的学生在自己家中进行了实验,将水放入杯中,放在冰箱里,发现结成冰后冰面超出杯子很多。他将他的实验成果带到了课堂,起到了现身说法的效应。学生的这个表现就是一种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反过来思考,打破常规,并取得了成功。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通过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独特性,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大胆“假设”,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而过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特别是鼓励那些敢于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

另外,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要加强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从而更好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并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实验、去感知自然现象,使学生既学到许多科学知识和方法,又能受到爱家乡、爱大自然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公绪凯.浅议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6(8).

[2] 李艳威.融入生活,让小学科学课堂充满生机[J].中华少年,2016(25).

[3] 林玉云.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3).

[4] 吴回春.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7).

(编辑:杨 迪)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践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