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错配及经济效率损失研究
2017-03-21张雄张安录邓超
张雄++张安录++邓超
摘要长期以来,政府主导下的土地资源配置模式为中国的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同时也伴随着土地制度和政策不完善引致的土地资源配置扭曲,不同用地单位之间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差异较大,不同用地单位之间的土地资源错配致使总体经济效率损失巨大。调研组通过实地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获取了四大产业不同类型的607个样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投入产出数据,基于C-D生产函数理论,构建土地资源配置及经济效率损失测度模型,测算不同类型企业的土地资源要素错配程度及由此导致的经济效率损失。测算结果显示,环保、生物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土地资源要素投入的相对扭曲系数都大于1,光电子信息产业系数小于1;土地资源错配造成光电子信息产业总体上经济效率损失达10.23%,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达13.82%,生物产业和环保节能产业都超过了20%。研究表明,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土地资源要素投入对企业总体经济产出的贡献率存在显著差异性;同类型企业的土地资源要素配置的相对扭曲系数不同,即土地资源的错配程度不同;从用地规模大小角度分析,同类型企业用地规模大的土地资源要素的相对扭曲系数要明显高于用地规模小的企业,用地规模越大土地资源错配程度越严重;从土地资源错配造成企业经济效率损失测算结果来看,土地资源要素投入相对扭曲系数越大的企业,土地资源错配导致总体经济效率损失越大;在各类型企业的技术和规模效率不变的条件下,不增加资源要素投入,通过纠正企业的土地资源错配,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率。
关键词土地资源:错配;扭曲系数;经济效率
中图分类号F30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7)03-0170-07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7.03.021
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政府部门主导下的土地资源配置,我国的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政府主导的土地资源配置模式可拉动投资,减少外部性问题,促进经济增长,但也带来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和经济结构失衡等问题[1]。研究发现,支撑我国快速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是“低效率、高代价、不可持续”的土地资源配置模式[2-4]。2008年1月3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到:“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土地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2014年3月27日国土资源部审议通过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的法令。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大力开展了各种有益尝试,例如浙江省推行的“零增地”技改、旧厂区改造;广东省实施的“腾笼换鸟”等,目的都是为了在土地资源总量约束条件下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学者们针对土地资源配置问题从多个方面展开研究,包括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率、土地资源利用时空配置等[5-7]。关注的重点集中于土地资源在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之间的配置差异,很少有学者针对性地研究农地非农化后,非农部门内部用地方之间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即用地方之间土地资源的错配问题。据赵小风对江苏的调查表明,2009年苏北工业的地均产值为3 361.79万元/hm2,比苏中(8 868.86万元/ hm2)和苏南(10 996.57万元/ hm2)要低很多,土地資源重新配置效率提升潜力巨大[8]。Bertaud通过对中国土地市场的研究,认为中国土地资源要素市场扭曲是导致土地资源错配的根源[9]。Kimura的研究认为交易费用可引起土地资源要素市场失灵,并抑制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10]。黄忠华认为与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相比,由于土地资源的不可移动性、价值大和再配置调整成本较高,土地资源要素错配引起的问题更为严重,其影响和治理更为复杂[4]。学者们的研究结论集中地反映了我国政府主导的土地资源配置存在的严重问题。长期以来,在一系列相关制度及政策扭曲下,我国的土地资源配置被扭曲,不同地区和部门的土地资源要素投入生产率贡献差异巨大,尤其是非农部门内部用地方之间的土地资源错配致使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依靠的是资源要素的过度投入[11],尤其是土地资源要素。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然绕不开资源约束条件下,一方面依靠技术手段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改进土地资源配置结构。因此,改进土地资源配置模式,纠正非农部门内部用地方之间的土地资源错配,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途径。
张雄等:土地资源错配及经济效率损失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3期1研究思路
本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地非农化后土地资源在用地方之间错配及由土地资源错配导致的经济效率损失问题。前提假设土地资源供给总量是一定的,如果行业间土地资源配置发生扭曲,说明行业间土地资源的价格是扭曲的,从而导致用地企业土地资源要素投入失衡,土地资源要素“过度”投入导致的低效利用现象和土地资源要素“短缺”导致产出受限现象并存。土地资源要素在不同行业、不同用地方之间产生错配及土地资源要素禀赋失衡,使企业生产资源要素投入搭配无法达到“最佳状态”进而致使整体经济效率损失。研究分为两步:首先,借鉴学者们已有研究提出的资源要素错配的研究方法[12-13],测算农地非农化后土地资源在用地方之间配置的相对扭曲系数,来反映土地资源错配程度;其次,运用土地资源的相对扭曲系数测算不同类型用地方由于土地资源错配导致的经济效率损失。
2研究框架构建
研究框架构建借鉴陈永伟等[14-15]研究行业间资源要素错配建构的C-D生产函数模型,在C-D生产函数模型的投入要素中加入土地资源要素,构成由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要素投入组成的生产函数模型,测算农地非农化后土地资源在行业间错配程度及由此导致的经济效率损失。
2.1生产函数模型构建
假设封闭经济体有M种类型企业构成,同一类型企业的生产过程相同,可以用统一的生产函数来表示,所有企业都是投入要素的价格接受者,使用土地(Lan)、资本(K)和劳动力(Lab)三大投入要素进行生产活动。同时,参照已有学者的研究[14-15]用资源要素的价格加成(τ)来表示不同类型企业之间资源要素错配导致的资源要素价格扭曲[12-15],则有i类型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土地资源、资本、劳动力要素的价格分别是(1+τLani)PLan、(1+τKi)Pk和(1+τLabi)PLab;其中PLan、Pk、PLab表示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各类型企业生产三大投入要素的价格水平。
假设i类型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其中,Yi表示i类型企业总经济产出,Pi是i类型企业产出的产品价格,假设在既有的市场环境条件下i类型企业的规模报酬不变,则有αi+βi+γi=1;i类型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则有:
在各生产投入要素供给总量既定的约束条件下,求解各类型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投入要素最优解,即竞争环境下存在的投入要素价格扭曲的均衡解为:
2.2资源要素配置的扭曲系数测算
参照学者们已有研究[12-15],则资源要素绝对扭曲系数可以表示为:
其中,θLani、θKi、θLabi分别表示土地资源、资本、劳动力要素的绝对扭曲系数。
资源要素配置的绝对扭曲系数反映的是i类型企业的资源要素投入价格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i类型企业资源要素投入无扭曲价格的加成程度。学者们的研究认为,决定不同类型企业之间资源要素配置的是资源要素价格的相对扭曲而非绝对扭曲程度[12-15]。因此,将i类型企业的经济总产出所占各类型企业总经济产出的比例表示为:si=Yi/Y,经济产出加权的资源要素贡献值为: ,则资源要素的相对扭曲系数可以表示为:
资源要素的相对扭曲系数反映的是i类型企业资源要素价格相对于同一经济体中的资源要素平均价格水平的相对扭曲状况。联立(3)式和(5)式计算可得第i类型企业的投入资源要素相对扭曲系数为:
以土地资源要素为例,LaniLan表示i类型企业生产使用的土地资源数量占土地资源总量的实际比例,siαiαi—表示i类型企业使用的土地资源数量与土地资源有效配置时数量的理论比例,用实际比例和理论比例的比值来反应用地企业的土地资源错配程度。例如,θLani>1表明第i类型企业的土地资源要素投入成本相对较低,第i类型企業土地资源要素过度投入;反之,θLani<1表明第i类型企业的土地资源要素投入成本高于平均水平,导致第i类型土地资源要素投入不足。通过式(6)的资源要素相对扭曲系数建立起企业生产的资源要素投入相对成本与企业投入要素配置的联系。
2.3资源要素配置扭曲对经济效率及总产出的影响
在测算资源要素配置相对扭曲系数的基础上,与生产函数公式(1)联立可构建资源要素扭曲系数与经济产出的关系。即第i类型企业产出为:
在此基础上,可以将第i类型企业因资源要素投入错配导致的产出损失率ΔE表示为:ΔE=1-Yi/Yi,efficient。将式(7)和(8)代入计算可以发现资源要素相对扭曲系数是第i类型企业产出损失的主要影响因素[12-13]。
3实证研究
3.1数据来源及描述统计
2015年底,课题组对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工业企业及相关部门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涵盖环保节能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光电子信息产业四大类型产业,共计607个样本企业(详见表1)。主要调查内容包括2015年度企业占用土地总面积、企业年均资金投入总额、企业雇佣的劳动力总数、企业年均总产值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投入产出要素。
基于C-D生产函数理论,选取投入指标包括企业的土地、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投入,选取产出指标为企业的经济产出总量。其中,企业土地要素投入用企业申请获批的土地总面积表示;资本投入用企业的生产经营年均资金投入总额代替;劳动力投入用企业雇佣的劳动力总数表示(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生产工人和服务人员)。假设企业的经济产出和产值成正比,这里用企业的年均总产值表示企业的总经济产出。
调研中发现,占用土地规模越大的企业闲置土地的几率越大,闲置土地的面积也越大,已有研究也表明大型企业由于存在长远期用地计划的考虑和部分“土地投机”的可能,申请用地时更容易夸大用地规模导致获批土地的闲置。研究中为了验证企业用地规模大小与土地资源错配是否存在相关性,将所有类型企业按获批占用土地面积指标划分大、小规模两类。根据企业占用土地总面积指标的散点图(图1所示),可以发现占用土地面积指标值5万m2上下,散点图的分散度差异性显著,因此,将占用土地面积指标值5万m2作为划分企业用地规模大小的零界值。表2中分产业类型和企业占地规模大小分别列出各企业投入产出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值。从各个企业的描述
Fig.1Land area occupied by enterprises in 2015性统计值来看,环保节能产业、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占用土地总面积相对高于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类的企业,其占用土地总面积指标均值分别为12.54万和8.58万m2,而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类的企业占用土地总面积指标均值分别为3.89万和4.25万m2,前面两类产业占用土地总面积指标均值是后面两类的两倍多。从企业占用土地总面积指标的标准差来看,环保节能产业的企业占用土地面积指标的标准差最大。从年均总产值来看,光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年均总产值均值是最大的,超过15亿元,分别是环保节能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五倍多,是生物产业的八倍多。因此,从数据的描述统计上可以粗略看出,各类型产业的企业土地资源要素投入指标和企业的经济总产出指标之间并不构成同比关系,原因可能是由于存在投入要素之间的替代作用,也可能是由于不同类型企业间土地资源要素配置失衡,部分企业土地资源要素投入闲置造成的,有待下文的验证来进一步说明。
3.2企业生产函数及全要素生产率估算
将整理好的各个企业的投入产出调查数据输入STATA软件,运用OLS方法估计不同类型产业的生产函数模型的参数(详见表3)。从表中计算结果来看,只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三项投入要素的回归系数之和与1相差较大,其余的环保节能产业、生物产业和光电子信息产
业的三项投入要素的回归系数之和都介于0.9—1之间,这说明选取的研究对象样本企业可以近似地认为规模不变,企业的生产函数模式假定具有合理性。
从各投入要素回归系数来看,总体上各个产业土地资源和资本要素投入的系数都大于劳动力要素投入的系数,说明各个企业生产过程中,土地资源和资本要素对企业经济产出的贡献率要高于劳动力要素。环保节能产业的土地资源要素回归系数大于资本要素的回归系数,而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光电子信息产业的资本要素的回归系数高于土地资源要素的回归系数,这表明土地资源要素对环保节能产业的经济总产出贡献相对较大,而资本要素对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光电子信息产业的经济总产出贡献相对较大。单从土地资源要素投入来看,用地规模小的产业的土地资源要素对经济总产出的边际贡献相对要大于用地规模大的产业。产业之间相比,边际土
地资源要素投入和边际经济总产出不是成正比关系,所以,依据经济总产出来配置土地资源要素投入规模势必造成土地资源错配。
将调查获取的各个企业的投入产出数据与对应的表3中估算的各投入要素回归系数代入公式(1)中,可以估算得到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对数估算值,再将估算值按照产业内企业经济产出占产业经济总产出的比例(Si)进行加权计算可得各个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对数值lnTFPi(详见表4)。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对数估算值要远高于其他三个产业,这是由于光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大多数都属于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是科学技术带动产出,经济产出率相对比较高。单从各个产业用地规模大小来看,用地规模小的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数估算值要高于用地规模大的产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前面计算得出的用地规模小的产业的土地资源要素对经济总产出的边际贡献相对要大于用地规模大的产业。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判断,在土地资源总量约束条件下,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淘汰产能落后的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高高低”产业,土地资源配置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能够有效提升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如“腾龙换鸟”、“退二进三”和“零增地”技改都是区域性改进土地资源配置的有益尝试。
3.3土地资源要素产业间配置的相对扭曲系数测算
将相应的调查数据和计算指标数据带入公式(6)运算可得各个投入要素产业间配置的相对扭曲系数(详见表5)。从测算的结果中可以看出,环保节能产业、生物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土地资源要素投入的相对扭曲系数几乎都大于1,只有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土地资源要素投入的相对扭曲系数小于1。这说明相比土地资源要素产业间的最优配置状况,土地资源在环保节能产业、生物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配置相對过剩;而土地资源在光电子信息产业的配置相对不足。这从产业的地均GDP来看也有所反映。实地调查数据测算的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平均地均GDP是环保节能产业的6.61倍,是生物产业的3.58倍,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2.25倍,说明不同产业之间的土地资源配置相对不均衡,产业间土地资源要素投入存在错配问题。从同一产业内部来看,用地规模大的企业的土地资源要素投入的相对扭曲系数要明显高于用地规模小的企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用地规模大的企业的土地资源要素投入的相对扭曲系数大于1,但是用地规模小的企业的土地资源要素投入的相对扭曲系数又是小于1的。相比较而言,说明用地规模小的企业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要比用地规模大的企业土地资源配置效率高;也说明即使同一产业内部整体上土地资源要素呈现过度投入,但其中用地规模小的企业也有可能土地资源要素投入不足。用实地调查数据测算得出,环保节能产业用地规模小的企业地均GDP是用地规模大的企业的1.97倍,生物产业用地规模小的企业地均GDP是用地规模大的企业的2.2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2.64倍,光电子信息产业是2.12倍。实地调研中也发现不同产业中用地规模小的企业一般土地资源利用相对比较节约,厂区内土地容积率比较高,闲散空置土地面积较小;用地规模大的企业厂区内存在大量闲置土地或绿化面积较大,个别企业圈定的厂区内闲置土地或绿化面积超过总面积的50%。与部分企业负责人座谈中了解到,大多数企业在前期申请土地规模报批中都会有意识地夸大企业用地规模,主要是考虑到为企业以后发展、扩大生产规模留有余地,也有少部分企业是出于“投机”行为的“囤地”。
3.4产业间土地资源错配导致的经济效率损失测算
根据表5测算的各个投入要素产业间配置的相对扭曲系数,将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指标数据进行修正,纠正产业间资本和劳动力要素错配对企业经济总产出的影响,然后将修正过的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指标值和原有土
地资源要素指标值带入公式(7)和(8),计算不同产业之间土地资源要素错配造成的经济效率损失(见表6)。
从表6的测算结果可以看出,土地资源配置对产业间相对经济产出效率有显著的影响。土地资源错配造成光电子信息产业总体上经济效率损失达10.23%,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达13.82%,生物产业和环保节能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率损失都超过了20%。该测算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呼应了表5中的测算结果,土地资源要素投入相对扭曲系数越大的产业,土地资源错配导致产业总体经济效率损失率越大。因此,在各类型产业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不变的条件下,不增加资源要素投入,纠正各类型产业的土地资源错配状况,就能够有效地提升各类型产业的经济产出。
4研究结论
本文在借鉴已有学者研究方法基础上,基于同类型企业加总C-D生产函数假设,构建了不同类型产业土地资源要素错配的分析框架,结合实地随机抽样调查的企业微观数据,分析了不同类型产业由于土地资源要素投入的相对扭曲,影响产业间土地资源要素配置效率,造成企业产出经济效率损失。研究表明:①不同类型产业之间,土地资源要素投入对产业总体经济产出的贡献率存在显著差异性。②从企业用地规模大小的角度分析,数据测算显示用地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土地资源要素对企业经济产出的贡献率反而要高于用地规模大的企业,这说明企业的边际土地资源要素投入和边际经济总产出并不是成正比关系,依据经济总产出来配置土地资源要素投入规模势必造成土地资源错配。③土地资源要素相对扭曲系数和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产业的土地资源要素配置的相对扭曲系数不同,同类型企业用地规模大的土地资源要素的相对扭曲系数要明显高于用地规模小的企业;用地规模小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对数估算值相对要高于用地规模大的企业。这说明不同类型企业之间土地资源的错配程度不同,同类型企业用地规模越大越容易导致土地资源错配,土地资源要素过度投入势必导致企业生产效率损失。④从土地资源错配造成企业的经济效率损失测算结果来看,土地资源要素投入相对扭曲系数越大的企业,土地资源错配导致总体经济效率损失越大。在各类型企业的技术和规模效率不变的条件下,不增加资源要素投入,通过纠正企业的土地资源错配,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率。
(编辑:刘照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钱文荣.中国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市场失灵、政府缺陷与用地规模过度扩张[J].经济地理,2001(7):456-460.[QIAN Wenrong. Market failure, government shortcoming and excessive of landuse scales in Chinas city[J].Economic geography,2001(7):456-460.]
[2]刘纪远,张增祥,徐新良,等.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J].地理学报,2009,64(12):1411-1420.[LIU Jiyuan, ZHANG Zengxiang, XU Xinliang, et al. Spatial patterns and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 change in China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 [J].Acta geographica sinca,2009,64(12):1411-1420.]
[3]蒋省三,刘守英,李青.土地制度改革与国民经济成长[J].管理世界,2007(9):1-9.[JIANG Shengsan, LIU Shouying, LI Qing. The land system reform and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J]. Management world, 2007(9):1-9.]
[4]黄忠华,杜雪君.土地资源错配研究综述[J].中国土地科学,2014,28(8):80-87.[HUANG Zhonghua, DU Xuejun. Review on the land resource misallocation studies [J].China land sciences,2014,28(8):80-87.]
[5]李辉,王良健.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损失与优化途径[J].中国土地科学,2015,29(7):63-72.[LI Hui, WANG Liangjian. The inefficiency of land allocation and its optimization[J].China land sciences,2015,29(7):63-72.]
[6]邵挺,崔凡,范英,等.土地利用效率、省际差异与异地占补平衡[J].经济学(季刊),2011,10(3):1087-1104.[SHAO Ting, CUI Fan, FAN Ying, et al . Land use efficiency, regional disparities and the requisitioncompensation balance among regions [J].China economics quarterly,2011,10(3):1087-1104.]
[7]谭荣,曲福田.农地非农化的空间配置效率与农地损失[J].中国软科学,2006(5):49-57.[TAN Rong, QU Futian. Spatial 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farmland conversion and farmland resource loss in China[J]. Chinese soft science,2006(5):49-57.]
[8]赵小风,黄贤金.基于分层视角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机理研究:以江苏省为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20-145. [ZHAO Xiaofeng, HUANG Xianjin.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intensive use stratification based on industry: a case study of Jiangsu Province[M].Beijing: Science Press,2012:120-145.]
[9]BERTAUD A. Urbanization in China: land use efficiency issues[EB/OL]. http://alainbertaud.com/AB Files/AB China land use report 6.pdf.
[10]KIMURA S, OTSUKA K, SONOBE T, et al. Efficiency of land allocation through tenancy markets: evidence from China[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2011, 59(3): 485-510.
[11]翁媛媛.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28-29.[WENG Yuanyuan. Study on the sustainability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D]. Shanghai: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2011:28-29.]
[12]DOLLAR D, WEI S J. Das (wasted) kapital: firm ownership and investment efficiency in China[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Inc, 2007.
[13]HSIEH C, KLENOW P. Misallo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TFP in China and India[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9, 124 (4), 1403-1448.
[14]陈永伟,胡伟民.价格扭曲、要素错配和效率损失:理论和应用[J].经济学(季刊),2011,10(4):1401-1422. [CHEN Yongwei, HU Weimin. Distortions, misallocation and losses: theory and application[J].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2011,10(4):1401-1422.]
[15]謝呈阳,周海波,胡汉辉.产业转移中要素资源的空间错配与经济效率损失:基于江苏传统企业调查数据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4(12):130-142.[XIE Chengyang, ZHOU Haibo, HU Hanhui. The spatial misallocation of factors and economy efficiency loss in industrial transfer: a study based on survey data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in Jiangsu Province[J].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2014(12):130-142.]
收稿日期:2016-11-01
作者简介:张雄,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经济与土地管理政策。Email:zhangxiong924@163.com。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率测度及效率改进差别化配置策略研究”(批准号:71403300),“经济社会双重转型下土地转换效率测度及效率改进政策调控原理研究”(批准号:715731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微观效率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批准号:CSQ1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