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大选背景下亚太区域一体化路径:TPP还是RCEP

2017-03-21王君莹�オオ�

中国经贸导刊 2016年35期
关键词:双层亚太成员国

王君莹�オオ�

摘要:美国为主导的已完成谈判尚未获批的TPP与东盟国家主导、中国参与的尚处于谈判中的RCEP正在影响亚太地区的贸易规则和政治经济秩序。本文在美国大选TPP遭到两位总统候选人反对的背景下,基于自贸协定的谈判模式和“双层博弈理论”的视角对亚太区域整合路径进行了分析,认为RCEP比TPP更容易实现亚太区域一体化。

关键词:TPPRCEP一体化亚太区域

为应对TPP,捍卫在亚太区域中的地位和利益,东盟在2016年加快推进了RCEP的谈判进程,有望在年底完成协议的签订。与此同时,首先完成谈判的TPP却在美国总统大选中遭到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的反对。就目前TPP遇阻而RECP谈判进程明显加快的情况看,RCEP或能“后来居上”提前实现亚太区域的一体化。已克服重重阻碍完成谈判的TPP为什么遭到国内民众的反对?本文希望从TPP和RECP谈判模式的视角,基于[JP]国际关系学中的“双层博弈”理论ii给予解释分析。

一、RCEP和TPP的谈判模式对比

在RCEP模式(见表1)下的区域整合,从成员国、承诺的程度到具体某项议题等的谈判都是渐进的,类似WTO。WTO从23个缔约方不断扩大到165个成员国,涉及的议题从货物关税扩大到非关税措施、从货物贸易延展到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贸易相关的投资协定等,成员国之间相互承诺的程度也逐步加深。这种谈判模式以不断磨合、循序渐进的方式接收越来越多的成员与议题,逐步塑造全球的贸易规则与秩序。

反观TPP的谈判模式(见表1),先设定准入门槛(协定内容不变),只有成员国数量可以扩大。非成员国愿意接

受协定则加入,否则就被排斥在外。与RCEP模式给予谈判国一定的适应期以培育本土企业竞争力或调整相关政策相比,TPP协定一旦签署将给成员国带来骤然的冲击,例如在美国,面对国外廉价劳动力竞争的美国工薪阶层很容易失业或接受难以维持生计的低工资。所以,在TPP谈判期间,制造业、服务业等处于价值链低端的部门以游行或罢工的方式强烈反对。为了争取选票,特朗普在总统竞选演说中多次称TPP为“最糟糕的协定”,希拉里也在总统辩论赛中称自己反对TPP或要重新谈判。TPP在国内的受挫可以用国际政治学中的“双层博弈理论”进行解释。[FL)]

二、“双层博弈”下谈判难易:RCEP更容易

TPP作为美国在亚太经贸的重要战略支点,是奥巴马政府力推TPP谈判的源动力。但在美国体制下,自由贸易协定最终生效需要得到国会的审批。在美国这样的民主制国家里,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如果不考虑公众利益,政党就无法赢得选举;如果忽视特殊利益群体,政党就无法获得竞选资金,从而拥有并行使制定经济贸易政策的权利也就无从谈起ii。所以,在参与贸易协定谈判或签订时,美国国内各利益集团的态度对协定最终能否通过影响重大。换言之,贸易决策是一种“双层博弈”,即首先在国内关于贸易谈判的目标达成共识,接着通过与他国谈判协调促使该目標在国际上实现,而在国际谈判过程中一般都要进行适当妥协又迫使国家决策层返回国内再次协调。在“民主的政府”模式下,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必须兼顾利益集团和选民的利益,从而使其社会福利最大化。TPP便是制定一项贸易政策时经历“双层博弈”政治过程的一个例证。

对TPP而言,虽然TPP的12个初始成员国在国际层面已于2016年2月正式签署了文本协议,但该协定的最终生效还需要各国通过各国国内的法律审批程序。TPP文本第305条第2款规定,在TPP正式签署后的2年内,若初始成员国未能全部完成本国所适用的法律程序,则TPP应在至少6个初始签署国通过审批之日的60天后生效,且这6

国在2013年的生产总值至少占全部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5%以上。有这项规定可以推测,一旦TPP无法在经济总量最大的美国得到审批,则该自贸协定将面临失败。所以,美国国内是否通过TPP对其能否最终生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内,从协定的谈判到国内的立法审批,各国的相关利益集团无不就对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贸易政策向政府施压。例如,美国的劳工和环保组织,日本的大米和汽车行业,新西兰和加拿大的乳品市场等,无不在TPP谈判及审批阶段采取各种方式抗议。

在美国大选的背景下,美国普通民众,尤其是最有可能左右大选结果的蓝领与中产阶级,通常对自由贸易协定可能对其利益构成的伤害保持高度敏感和警惕。特朗普从参选之初就公开表示反对TPP,而作为TPP曾经的支持者和推动者,希拉里为了巩固“铁锈带”ii选票,争取民主党内桑德斯的支持者,最终决定改变立场也公开反对TPP。就目前的状况看,即使奥巴马着手在最后的任期动用所有政治资源推动国会通过TPP,2016年参众两院对TPP决议投票的可能性也很小。而不论特朗普或希拉里就任美国总统后是否会信守竞选时的承诺,TPP在美国国内的遭遇已经给外界释放了消极的信号。如今,在其他成员国(如日本)密切关注TPP在美国国内的审批进程时,美国大选两位总统候选人的反对,导致一些成员国(如越南)静观其变,基于美国大选情况决定是否推进TPP国内的立法。综合以上考虑,TPP最终能否生效的确充满了很大的变数。

反观RCEP,自2015年11月协定成员国元首联合发表加快其谈判进程的声明后,仅2016年就将进行6轮谈判,逐步扩大谈判的议题和承诺范围。虽然谈判和审批也需要进行国际和国内的“双层博弈”,但由于其采用渐进的放开关税和市场等方式,给国内企业和民众了一定的缓和期。特别是承诺对发展相对落后国家的照顾,更有利于其国内的审批通过。所以,从“双层博弈”理论的视角来看,RCEP明显比TPP更有可能提前完成亚太地区的整合。

综上,在美国大选过程中遭遇总统候选人一直反对而前景堪忧的TPP,与加速谈判中的RCEP形成了鲜明对比。从协议谈判模式来看,由美国主导的TPP受其生硬的“接受就加入,不接受就排除在外”的既定门槛,以及国际国内“双层博弈”的限制而很难推进亚太地区一体化的实现,而RCEP以其灵活、渐进、包容的特点更容易提前完成亚太地区的整合;基于贸易政策制定过程中国内国际方面的“双层博弈”考虑,RCEP较TPP更易达成并实施。

参考文献:

[1]宋泓亚太区域一体化,RCEP后来居上[DB/OL] 环球网,http://opinionhuanqiucom/plrd/2016-09/9436454html 2016—9—13

[2]毕晶美国大选让TPP扑朔迷离[N].东方早报,2016—8—23

[3]东艳,苏庆义国际经济评论[J],揭开TPP的面纱:基于文本的分析,2016(1)[ZK)]

(王君莹,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

猜你喜欢

双层亚太成员国
玫瑰小蛋糕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还钱
“双层巴士”开动啦
倾斜(历史老照片)
什么是IMF份额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
什么是意向创始成员国?(答读者问)
中国股市领跌亚太
亚太雕塑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