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2017-03-21马占龙�オオ�

中国经贸导刊 2016年35期
关键词:风电电网补贴

马占龙�オオ�

摘要: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主要存在生产者技术、消费者观念和国家机制等方面的障碍,因此政府顶层设计下的新能源产业布局规划,应从鼓励技术和机制创新、培养全民使用新能源的意识等方面入手,突破新能源产业技术、观念和机制障碍,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主要障碍应对策略

一、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一些国家开始加速能源转型,我国也掀起了一场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浪潮。2012年,国务院的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 “十二五”时期新能源利用发展路线图。在扶持政策不断出台的同时,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能源结构变革的主攻方向,其发展却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用电量增速逐步放缓,但传统能源项目依然高歌猛进,而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却出现了大量弃风弃光的现象,出现了经营惨淡的局面。

二、制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生产端缺乏技术支撑

1自主核心技术缺乏。在能源领域的变革中,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核心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而我国企业新能源的关键技术大部分掌握在外企手中。例如,目前我国光伏发电企业仍处在“来料加工”的组装阶段,承担产业链中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环节;风电虽已具备兆瓦风机的自主研发能力,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明显;核电发展规模不大,自主化程度低,尚未形成完整的核电标准体系;除沼气技术运用成熟外,我国生物燃料产业的其他技术还在发展探索的早期,核心技术仍需从国外引进。另外,地热能、海洋能等也都处于探索阶段,关键技术尚未掌握,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

2预测技术有待提高。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不是时时刻刻都有,存在稳定性差的缺陷,国家电网对新能源电力的入网数量有严格控制,要保证需求和供应每时每刻的平衡,而利用电网的控制手段来调节关键在于对新能源准确的预测技术。近年来,我国风电场对风电的预测准确度已由50%提高到80%,但仍需进一步提高。根据电网机制要求,预测准确性低,就会减少入网电量,从当前我国技术发展情况来看,除风能、光伏产业的预测技术较为成熟,其他新能源预测技术仍处在起步阶段。

(二)消费端存在购买偏见

1认为新能源成本过高。对新能源使用成本的认识,公众普遍缺乏合理的价值评估。消费者普遍认为新能源价格高,但实际上新能源的成本表现出快速下降的趋势。如30年前风电单位千瓦的造价在1万多元,10年前风电装备价格下降到了6000元左右,目前的风电设备价格大概是4000元,发电的生产和运营全部过程成本约为1毛钱。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风电和太阳能的上网电价逐年下降且速度较快,截至2014年,上网电价风电是0.37元到045元,太阳能是068元到08元。同时新能源的使用还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最终造福后代。

2民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节能减排意识不断增强,对新能源的发展也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但在消费新能源时仍有顾虑。以北京市为例,每个家庭年用电量大概是3000度,如果新能源装机发电量从现在的10%左右提升到2030年的20%左右,大概需要的补贴是每度电2到3分钱,每个家庭一年会多支出100—120元。如果我国14亿人中的20%积极购买新能源电力,心甘情愿多花200元,一年就会多出500多亿元用来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因此,对新能源使用价值的认识还需进一步加深,同时也更需要得到全民的大力支持。

(三)产业政策不合理

1规划布局不合理。目前,新能源产业在规划布局时没有很好地与市场结合,而是坚持把区位资源禀赋放在第一位,导致了大量投资涌入三北地区建设风电、光电等。但是这些地方却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来消纳新能源产出的电量,并且由于地处偏远,电力输送、储存等基础设施落后,新能源产业的大量投资并没有得到回报,只能依靠国家的补贴艰难度日。以风电为例,分布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等风能资源较丰富地区的风电场,由于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慢、电网结构薄弱、配套建设投资巨大、电力消纳市场难以落实等现实因素,以致迟迟未能并网或因未能全部消纳而开工不足,很多开发商赚不到钱,从而影响了进一步开发的积极性。

2补贴拖欠现象严重。关于新能源享受国家高电价补贴的争议由来已久,以光伏产业为例,经过估算,未来10年的光伏补贴额度不变,我国将面临15万亿元的资金压力。然而,补贴资金缺口问题还没有解决,新能源电价补贴的拖欠问题也愈发明显,全国新能源补贴欠发大约700多亿元,而光伏的补贴拖欠大概是200亿元。目前我国新能源的补贴流程很复杂,企业要经历上报、审核、申请、再核准的全部过程,结果出来大概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就目前来看,风电企业的补贴普遍要拖欠两年左右,光伏企业大部分要拖欠2—3年以上。当一个新能源企业60%的收入在两年以后才能拿到,这是对企业经营发展的残酷考验。

三、促进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建议

(一)鼓励技术和机制创新

技术的进步来自于机制的创新,特别是对新能源的激励机制。电网要利用自身优势制定规划和统一协调的机制,在规划布局时统筹资源和市场,加强配套输电储能等基础设施建设。风电和太阳能电的间断性、波动性需要大電网来调节,火电厂参与深度调风,压力也非常大,要建立一种调节的补偿机制,鼓励传统能源产业参与其中,以减少传统能源对新能源的阻碍。电网可以要求新能源发电厂加强对风能、太阳能等的预测,建立预测奖惩机制,如果预测不准,可以减少吸纳电量,这样不仅可以促使新能源技术的提升,更能够保障电网的稳定性与可靠性[1]。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实施,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意味着新能源发电都应被电网收购,但实际上却没有真正实行,导致了风电出钱让火电减少上网电量的局面。可见,在电力管理体制中,上网配额存在分配不均的问题。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应该实行优先消纳新能源电量的机制。

(二)加大新能源宣传力度

要大力宣传新能源在环境保护上的作用,特别要让社会了解雾霾天气频发背后的原因。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雾霾天气的主要形成原因是大规模使用化石能源。尽管目前的化石能源利用技术已经非常精细成熟,但排放量相比新能源依然很大。当前光伏的度电碳排放是二十几克,而且技术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将其降得更低。因此,要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减少雾霾发生的频率,仅使用煤炭和清洁煤炭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需要大力培育消费者对新能源产品的需求,如购买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家居等,并加大补贴力度。

(三)简化补贴发放流程

目前各省是补贴发放主体,但由于区域间新能源发展差距较大,于是電网将资金统一放到财政,财政再根据每个省的量分发,看似清楚合理,却使新能源补贴流程更加繁琐,而且也增加了财政的管理成本。国家电网作为一个独立的央企,不需要按省来结算,所有的补贴款项应该由电网收取,然后交给财政,再通过电网去结算,政府再按照电网结算单发放补贴。因为发电量只有电网清楚,让电网一次结算完成,再向中央财政报账,只需要设置监督机制加强对电网的监管,就可以大大简化补贴发放流程。或者按照火电脱硫、脱硝的电价,统一定价,一次性直接支付,而不是把新能源的补贴分开进行二次支付,从而增加社会和政府的管理成本。

(四)做好规划设计工作

1总体战略规划布局。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和调整能源结构的首要任务是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规划。为了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15%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0%的战略目标,对新能源产业要提出科学的发展目标,不能盲目扩张,政府相关部门要明确重大项目、重点任务和机制创新方案,为新能源的合理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的政策支持。要围绕战略目标以及2020年各省市区需完成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指标要求,充分考虑能源、电力增长需求和环境约束条件,继续完善和加强落实新能源的法律法规,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优化升级。顶层设计是推动能源革命、促进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2地区规划布局。各地区要明确本地区新能源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新能源装机占全部装机比重和发电量所占比重的具体要求。严格落实新能源的相关政策规定,对煤炭消费比重和火电装机提出控制性的指标,避免出现弃光限电、以风补火的现象出现。引导省级政府的规划布局,明确新能源所占的消费比例,规定每个行政区域电力消费总量中新能源消纳比例,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建立电力市场交易,施行新能源配额制。通过规划政策设计,促进各地区建立科学的能源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海龙中国新能源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2]张庆麟 新能源产业[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3]李琼慧,王彩霞 新能源发展关键问题研究[J]. 中国电力,2015(1):33—36

[4]詹花秀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障碍与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2014(25):60—62

猜你喜欢

风电电网补贴
数字化电网技术在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穿越电网
考虑故障相关性的风电机组维修策略
图表
农机购置补贴的绩效分析
千亿级海上风电市场加速启动
3 000万元支持海口灾后种植业 补种橡胶1亩补贴600元
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状况
风电十大富豪身价调查
解读六大误区:限制中仍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