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构乌托邦
—— 一个时代的觉醒

2017-03-20野城

世界建筑导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乌托邦建筑师重构

文:野城

重构乌托邦
—— 一个时代的觉醒

Reconstructing Utopia: Awakening of an era

文:野城

从《圣经》的伊甸园到但丁《神曲》的地狱,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人类在建构现实世界的同时一直在平行地虚构着另一个想象的世界。对于理想中的乌托邦,或出于对完美时空的追求,或源自对远景蓝图的展望,或表达对现实的讽刺和批判,甚至执着于反叛,而遁入反乌托邦的境地。

从古希腊一直到19世纪末,西方的乌托邦思想主要体现在社会乌托邦对城市乌托邦的促进,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他们的论述中都有对理想城市的构想。古希腊是乌托邦思想的发源和根基,而雅典卫城和帕提农神庙可以说是人类将神话乌托邦以城市和建筑的方式展现出来的最早案例。中世纪的宗教统治让乌托邦思想跌入低谷,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回流,又促使了新的社会乌托邦思想再度产生。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城市乌托邦仍旧在维特鲁威的几何城市控制之下难以突破。或许我们可以在达芬奇的手稿所构筑的古典科幻乌托邦里找到一点超前的现代性,尽管达芬奇绘制的飞行器、潜水艇或巨型桥梁的纸上发明,对于刚刚摆脱黑暗中世纪的文艺复兴时代来说无疑是疯狂的臆想。

近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再一次激发了人们对“城市”这一巨大人造物的想象。西方文化中的乌托邦传统,在工业文明与自然的冲突下,又通过一系列现代城市乌托邦的构想集中显现出来。早在19世纪初,傅立叶就已经提出了可容纳1500-1600人的巨型建筑“法兰斯泰尔”(Phalanstère),主张废除家庭小生产,减少家务劳动,并藉此推行他的空想社会主义理念。这个集体主义建筑已经有了现代集合住宅的雏形。而集合居住的模式后来在现代主义建筑先驱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Unité d'Habitation de Marseilles)中得以实现。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典范,这栋建筑已初具“立体城市”的特征。这一集体主义的生活形态决定了马赛公寓的建筑形式,并为之后出现的大型综合体建筑奠定了有力的现实基础。

进入20 世纪,建造技术的突飞猛进让大跨度结构和高层建筑迅速成为现实,建筑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有很大拓展。这一时期乌托邦城市构想的兴起正是对高密度大城市的发展需求作出的回应,这也是现代城市发展必然会经历的阶段。一战后欧洲对城市住房的需求更刺激了建筑师们的想象力。现代建筑先驱们为我们示范了一系列未来城市的构想:如20世纪初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y),20-30年代柯布西耶提出的“光辉城市”(Ville Radieuse),40年代赖特的“广亩城市”(Broadacre City)。而在泛滥的国际主义建筑浪潮下,法国建筑师克劳德·巴夯独树一帜,坚持他的“地域乌托邦主义者” (Utopiste du Territoire)身份,提出“倾斜功能”(Fonction Oblique)的建筑理论。

北京蓝(作者:王子耕)

上世纪60年代,二战后的城市复苏又催生了新一轮开创性的乌托邦城市和建筑的思潮。法国建筑师尤纳·弗里德曼提出的“空间城市”(Ville Spatiale)把城市的疆域延伸到城市上空 ;日本“新陈代谢”(Metabolism)派提出“巨构”(Megastructure)建筑,这是由巨型结构体系建构的可容纳城市整体或部分功能的大型框架综合体,大跨度结构、空中流线贯通、功能高度集中、系统运作高效集约化成为巨构建筑的主要特征;英国的“建筑电讯”(Archigram)实验建筑小组提出了更加科幻的“插座城市”(Plug-in City)、“行走城市”(Walking City),对建筑移动性的重视和对领土地权的传统政治框架的挣脱,让城市建筑具有一种游牧式的自由和非永久性。70年代库哈斯、扎哈·哈迪德等建筑师针对曼哈顿的一系列反乌托邦实验建筑构想,更是通过建筑师的视角对现实城市进行着反思和批判。在这之后,全球先锋建筑师们闯进了又一个轰轰烈烈的大建设时代。

反观中国,这30年的高速城市化进程也涌现出一批先锋建筑师,他们推动了中国的“实验建筑”运动。不过在这场城市“大跃进”背景下的建造,只要一实验就实现了,以至于“实验”的实验性还未确立,就被现实主义洪流所淹没。中国无疑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实验场,庞大的建设量让国内外的建筑师空前忙碌,以至于我们无暇思考城市的未来,无暇思考什么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人居环境。物质和技术都在成几何级增长,但表面的繁荣却掩饰不了这个时代想象力的匮乏。

上世纪对未来城市和建筑的雄心壮志早已灰飞烟灭,那些乌托邦建筑思潮早已成为历史。我们的城市已经词穷,千城一面。我们的建筑正在沦为权力资本的标的物和被不断复制的商品房。在强大的物质主义文明的进程中,唯有乌托邦是超脱于残酷现实的港湾。乌托邦是人类集体想象力的结晶,无数未建成的乌托邦恰恰是已建成的现实世界的基础,但这样的基础在我们这个时代变得越来越稀薄。我们需要重新反思这个时代,我们需要重构新的乌托邦,那里是人类灵感的源泉。

本次展览所邀请的参展人都是国内外新锐建筑师,他们代表了70后80后90后对乌托邦城市和未来建筑思考的新生力量。他们有的着眼于对未来城市形态的探索,有的对城市系统提出新的模式,有的对建筑的建构提出新的方法,有的对社区和人居生活提出新的畅想,有的通过影像和绘画展现了一个个乌托邦城市和建筑的图景……在喧嚣的大建设时代背景之下,这样的思考难能可贵。我希望把这些具有乌托邦幻想精神的建筑师的实践与构想集中展现出来,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展览激起人们对未来更多的想象,让更多的人投入到 “重构乌托邦”的行动中来。

卡尔·曼海姆 (Karl Mannheim) 说过:“今天的乌托邦很可能变成明天的现实,各种乌托邦都经常只不过是早产的真理而已。”如果说想象力就是未来,乌托邦就是未来的世界,那么,对现实感到绝望的人们或许可以感到一些宽慰。

“重构乌托邦”,这将是一股暗流涌动的乌托邦思潮,这将是一场异军突起的未来建筑运动,它预示着下一个时代的觉醒就要到来。

四维城市(作者:郭锦达)

猜你喜欢

乌托邦建筑师重构
胖胖的“建筑师”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艺术乌托邦的缔造者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当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