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NKI2007至2016年近十年大别山研究状况与分析

2017-03-20陈运贵

皖西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大别山老区论文

万 辉,陈运贵

(1.皖西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2.皖西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基于CNKI2007至2016年近十年大别山研究状况与分析

万 辉1,陈运贵2

(1.皖西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2.皖西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文章以CNKI期刊数据库2007年至2016年有关大别山研究文献为数据来源,结合文献计量分析理论对大别山研究成果进行发文年代、学科主题、研究机构等的统计以及基于作者和引文等方面的分析,得出大别山研究论文数量会持续增长,并呈现出地质学、党建党史文化及经济开发等几大主题,其研究机构分布也表现出地域性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设立大别山科研资助政策,努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别山科研团队,加快完善产学研一体化体制机制等建议,来更好地服务大别山发展建设。

大别山;CNKI;研究状况;统计

大别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交界处,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相传西汉的伟大史学家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7)在二十岁时曾游历今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安徽、山东、河南等地的许多名山大川,当他登上了大别山主峰,观赏了南北两侧的景色后不禁感叹道:“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大别山由此得名。别具特色的大别山区由于其独特的历史、人文、地理、生态等因素,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时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原崛起的大好时机,传统革命老区大别山的发展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在这种客观条件下,文章通过分析CNKI期刊数据库中近十年来关于大别山的研究文献,以求明晰大别山的研究现状,力图研判大别山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促进该区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一、大别山研究文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的数据库,具体检索策略是:期刊类别选择“全部期刊”,包括“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CSSCI”以及“核心期刊”;检索条件是篇名为“大别山”,在“精确”的匹配模式下进行检索;时间区间设定为2007年至2016年,数据采集时间为2017年1月3日。在此条件下,共检索到1 164条结果。基于检索结果,文章结合文献计量理论对大别山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主题、研究机构、作者、引文以及核心期刊等做统计分析与可视化分析。

二、大别山研究文献基本情况分析

(一)按发表年度分组

文献数量年代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发展轨迹和发展速度,也从侧面反映出该领域的热门程度和发展趋势[1]。对2007年至2016年间大别山研究相关论文年代分布进行统计,绘制出大别山研究文献年度分布变化图。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文献年代分布变化图

从总体上看,近十年来大别山研究论文数量在波动性增长,十年中有七年研究论文的数量超过100篇,说明大别山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队伍。具体来说,研究论文的数量变化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一,从2007年至2009年是逐年下滑阶段,这一阶段,研究论文数量从2007年的89篇下降到2009年的74篇,减少了16.9%;其二,从2010年至2012年是高速发展阶段,研究论文数量在2012年达到149篇,相比2009年增长了一倍;其三,从2013年至2016年是平稳增长阶段,大别山研究论文数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并且在2016年达到近年来的峰值151篇。

(二)按学科分组

研究论文的学科主题分布能够表现出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将大别山研究论文进行学科主题分布统计,结果如下图2所示。从统计结果来看,可明显发现大别山研究是交叉学科共同发展的结果,是多学科,多主题领域组成的复杂集合体。具体来说,大别山研究相关论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旅游、农业经济、林业、经济体制改革、园艺和矿业工程等,在中国共产党、中国近现代史、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生物学、资源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领域也有涉及。

图2 研究文献学科主题分布图

(三)按研究机构分组

对大别山研究文献的作者所在单位进行统计,可以分析出大别山研究领域高产的研究机构,进而识别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分布。表1为发文量至少为10篇的研究机构,可以看出黄冈师范学院已形成大别山研究的科研团队,其发文量是115篇,处于领头羊的位置;其次是皖西学院,发文量为56篇;再次是安徽农业大学,发文量是39篇。16家研究机构中有11家是高等院校,说明大别山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在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安徽省地质调查院、河南省信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等机构是大别山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别山地质研究领域也有很大的贡献。此外,通过分析表1,可以明显看出大别山研究机构的分布受地缘因素影响显著,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性。黄冈师范学院、皖西学院、安徽农业大学、信阳师范学院、合肥工业大学、湖北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安徽大学、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安庆师范大学、安徽省地质调查院、河南省信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科研院所都是与大别山地理位置相近,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的机构,地域性特征较为明显。

表1 研究机构分布表

(四)按作者分组

表2 作者发文统计表

(五)引文统计分析

统计研究文献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关系,通过引文分析可以从文献间的关系角度来发现大别山研究领域权威的研究文献。文献的被引频次是评估作者研究能力和贡献率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研究论文学术价值和质量水平的有效工具[3]。高被引文献一般都是在该领域研究方面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文献,这些文献的观点得到其他研究者的认同并加以引用,因而其学术研究成果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研究者可以借助这部分文献快速找到切入点和研究点,这也是快速进入某领域研究的重要途径。表3为大别山研究被引≥30次的论文及其作者等,共14篇。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别山旅游开发领域的权威文献作者杨效忠、地质学领域的付治国、郑永飞、杨梅珍等,其研究文献受到其他研究学者的广泛赞同并予以引用,颇具参考价值。

(六)核心期刊载文分析

通过进一步检索,发现近10年来的1 164篇研究文献中有293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占比25.17%。其中,刊载论文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安徽农业科学》,共20篇,占核心期刊发文总量的6.83%,《湖北农业科学》,共19篇,占核心期刊发文总量的6.48%,《岩石学报》,共16篇,占核心期刊发文总量的5.46%。从研究层次分组来看,涉及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自科)184篇,占比为62.80%;基础研究(社科)64篇,占比21.84%;工程技术(自科)19篇,占比6.48%,如下图3所示。可以看出,近十年的293篇核心期刊论文,偏重于大别山自然科学类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但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占比较少,有待进一步开发。按学科分组来看,地质学相关文献最多,为97篇,占比为33.11%;林业类22篇,占比7.51%;农业经济类19篇,占比6.48%;旅游类18篇,占比6.14%。结合上图2对比可以看出,无论是从CNKI全部文献来看,还是核心期刊文献来看,大别山研究具有十分显著的多领域多学科交叉特点,这与大别山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地质学类论文数量始终占据大别山研究领域的首位,说明地质学是大别山研究的热点主题之一;其次是经济类,包括农业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开发等主题。

表3 大别山引文统计分析

图3 核心期刊文献研究层次分布

三、大别山研究趋势分析及建议

为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2015年6月,《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指出要加快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把大别山革命老区建设成为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粮食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长江和淮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4]。安徽省出台了《安徽省贯彻落实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提出推动皖西革命老区跨越发展的十大主要任务以及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绘就了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的“安徽路线图”。河南省、湖北省也相继出台了《河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方案,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结合前文对大别山研究论文的基本情况分析,可以研判大别山研究趋势。第一,大别山研究会吸引更多学者的关注,相关论文数量会持续增长。随着国家层面、省市层面相关政策的实施,大别山研究将会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研究热点,大别山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第二,多领域学科交叉的大别山研究逐渐呈现出三大主题,即地质学主题、党建党史文化主题及经济开发主题。大别山研究学者除继续对传统问题进行研究剖析外,在研究主题上会不断深入、细分,呈现出地质学主题、党建党史文化主题及经济开发主题等几大主题,尤其是经济开发主题今后将逐渐占据更多的数量。第三,大别山研究机构地域性分布特征明显。随着大别山扶贫开发的逐步深入,大别山领域会吸引更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大别山研究的主要力量与推动者仍然是与大别山地理位置密切相关的高校、科研单位等,而且这种状况会继续保持下去。

基于上述研究发现,为更好地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建设,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设立大别山科研专项资助政策。大别山的发展建设除了借助于外部力量的推动,更重要的是依靠大别山内部的力量驱动,其研究的主体力量仍然在大别山区。大别山区高等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应该紧密依托大别山地缘优势,根据各高校特点,设立相应的大别山专项科研资助政策,引导学者关注和研究大别山发展建设,力图在保障大别山研究论文数量的同时,促进研究论文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第二,努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别山科研团队。科研团队是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整合教师资源、政策资源、设备资源、平台资源,打造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团队成员结构合理,立足服务地方建设的大别山科研团队,对加快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大别山研究人才成长、培育特色与优势学科、促进学科间深度交叉并催生重大科研成果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加快完善产学研一体化体制机制。大别山研究成果凝聚着众多学者的辛劳和汗水,如何科学有效的利用大别山研究成果并将其惠及到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建设上来,需要政府部门、高校、科研单位以及企业管理者充分利用研究成果,积极谋划,综合施策,构建以市场为导向,高效、有序运转的产学研共同体,实现良性互动,多方共赢,以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1]肖琴.基于SCI的近十年实践社区研究状况与趋势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12):62-66.

[2]刘记飞,刘兰杰,葛秋萍.国内知识转移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13(9):108-121.

[3]曹彩虹.基于CNKI的商务汉语研究可视化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6(4):40-47.

[4]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sdpc.gov.cn/zcfb/zcfbghwb/201506/t20150618_696377.html,2016-11-20.

2017-01-15

万辉(1987-),男,安徽阜阳人,助教,研究方向:数字媒体技术;陈运贵(1964-),男,安徽舒城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当代文化。

K928.3

A

1009-9735(2017)01-0010-04

猜你喜欢

大别山老区论文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又见大别山
老区在努力奔跑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再见了,大别山
老区也需要一个节日
采取超常规举措 打赢老区脱贫攻坚战
同处大别山,差别为何这么大?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