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口转出口:中国木薯游东盟

2017-03-20钟汉成蓝必贤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种茎晒干木薯

□ 文/钟汉成 蓝必贤

进口转出口:中国木薯游东盟

□ 文/钟汉成 蓝必贤

中国木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开绵赴广西隆安县考察木薯杂交育种工作

一根木薯两头翘,一头连着中国,一头连着东盟,诉说着中国与东盟的“木薯情”。2016年底,广西科技进步奖揭晓奖项,“中国木薯品种及栽培技术在东盟国家的推广与示范”荣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中国木薯闯东盟写下了一个优美的注脚。

“远嫁”的木薯“回娘家”

当前,木薯在农业、工业生产中地位举足轻重。然而,木薯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外来户”,19世纪才从东南亚传入中国。当时,木薯种茎全靠进口,种植技术也靠别人传授。种茎“外援”多是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技术“外援”也是东南亚国家的华侨,一切可谓从零起步。

“自主知识产权不在自己手里,我们心里不踏实;技术全靠别人的,我们心里也不安”。1986年,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开展木薯品种引进和选育研究,想让木薯打个“翻身仗”。2009年,挂牌成立目前中国国内唯一的木薯研究所——广西木薯研究所,经过近20年的努力,让中国木薯的发展有了长足进步。

2005年4月1日,经过一个多月的飘洋过海,满载20吨中国木薯良种种茎的集装箱到达印尼坤甸市,这是中国首次向国外出口木薯良种种茎,更是面向木薯“娘家人”的首次出口,标志着中国木薯种由进口国升级为出口国。

随后几年,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累计向印尼、菲律宾、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出口木薯品种种茎245吨,创下中国木薯品种大规模出口海外的先例,并在东盟应用推广15万余公顷。更值得欣慰的是,从东南亚“远嫁”到中国来的木薯,经过一番“脱胎换骨”后再回“娘家”,已经变得“高大上”。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选育的GR891、GR911、桂热3号、桂热4号、桂热5号、桂热6号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木薯良种在东南亚表现出众,产量和种植效益均远高于当地的品种,令东盟国家的农民非常钦佩。

广西科技厅先后组织中国热带农科院、云南农科院、江西农科院等单位专家进行实地测产查定,结果表明:中国的木薯品种在菲律宾、印尼、泰国等东盟国家种植,分别比当地主栽品种平均增产51.4%、35.2%、18.4%,其中在柬埔寨种植的木薯品种,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77.10%,增幅将近1倍!

这些成绩的取得,表明中国的木薯品种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的水平,在品种上实现了超越。

技术创新,让生产提速

木薯种茎走出国门,运输成本非常高。因此,种苗就地繁殖成了中国木薯品种在东盟推广种植的不二选择。然而,摆在专家面前的是这样一个难题:繁殖速度慢,远跟不上需求!

记者了解到,各国进行木薯种茎繁殖多是采用种植繁殖的传统办法,就连木薯“娘家人”东盟国家也是如此。这种传统方法技术简单,但一年只能繁殖一代,且繁殖系数低,育苗时间长,材料消耗大。而先进的组培苗繁育方法优点多,却由于一次性投资大,技术步骤繁杂,技术易传性差,农民生产上不能直接利用试管苗,成活率低,推广难度大等缺点,还难以在大规模生产上应用。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经过研究实验,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和广西木薯研究所的专家们找到了破解方法——木薯母株多次切茎嫩枝扦插快繁技术!

在印尼坤甸市郊,中国的专家们建立了种苗繁育圃,将从中国运去的木薯种茎全部集中进行密植,每667平方米(亩)扦插3~4万株。种茎种下后每天淋水,每隔10天追施水肥1次,促进种茎生长发芽。种后40~60天,待种茎发芽长出嫩枝苗,从母穗园母株上选取直径1厘米的嫩枝条作为穗条,然后用生根粉浸泡再进行扦插。这样,平均每两个月就能从母株上采集一批嫩茎,嫩茎扦插后一个月,插条根系长3厘米以后,即可出圃定植大田。

采用快繁技术后,木薯种苗繁殖速度和倍数大大提高,比传统生产繁殖方法快5倍以上。当前,该技术正在东南亚以及非洲国家推广使用,以育苗成本低,繁殖系数、代数多,操作简单,容易推广等优点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的欢迎。

这项快繁技术,由广西木薯专家首创,让中国木薯在技术上实现了超越。

智慧担当,解决加工难题

中国专家在印尼的木薯示范基地,种植的木薯全部用于制作木薯干片,返销国内。在中国种木薯,很多地方都可以露天晒干,但是在印尼,当地种植户和加工企业却没法天然晒干——印尼地处赤道地区,全年多雨,无明显旱季,种植基地几乎每2~3天都会有雨,木薯片很难晒干。

很快,木薯专家从云南采购安装了一套烘干设备,每次可烘干木薯20吨,烘干时间为24~30小时,但每吨干片的烘干成本需要350元,成本显然太高了。

有没有简单可行的办法?在印尼,广西的木薯专家抬头看了看天,最终找到了“对付老天”的办法。专家们对木薯干片加工工艺进行了攻关研究,经多次切片晒干试验,得出结果是木薯切片厚度以1厘米最佳——太薄损耗大,太厚难晒干,时间长。随后,针对当地多雨的特点,木薯专家在烘干工艺上自主创新,搭建了20个共1万平方米的简易塑料大棚,木薯收获切片后先在简易塑料大棚内晾晒2天,然后再用国内生产的烘干设备进行烘干,经过粗晒2~3天的木薯烘干成本为195元/吨,烘干时间为10~15小时。采用该技术,既解决了多雨难晒干片的难题,每吨干片的烘干成本又节约了155元,让中国木薯在加工上实现了超越。

“以前是我们去跟别人学技术,现在是别人请我们去传授技术。”李军是广西特聘专家、广西木薯研究所副所长,也是“中国木薯品种及栽培技术在东盟国家的推广与示范”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他说,如今在印尼、菲律宾、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和非洲国家的田间地头,都活跃着广西木薯专家的身影。

·来源:中国新闻网

猜你喜欢

种茎晒干木薯
不同甘蔗品种单芽段种茎生产性能分析
抓捕开锁大王
甘蔗健康种苗一代种茎生产力分析
不同种茎长度对木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甘蔗种茎储存期对萌芽出苗的影响
某个相同的早晨
柬埔寨拜灵木薯喜获大丰收,市场价格保持稳定
爱你,感谢你
挖木薯
晒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