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
2017-03-20王延波
王延波
摘 要:小学阶段的体育锻炼对于提升学生的体育热情、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及其日后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小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频率,促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也要鼓励学生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那么在锻炼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体育锻炼的准备活动、遵守的原则以及恢复与总结来探讨小学阶段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最后为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提出作者观点。
关键词:体育锻炼;准备活动;遵循原则;恢复总结
一、体育锻炼之前的准备活动
在进行体育锻炼或運动之前,充分热身,做好准备活动必不可少。因为在学生进行运动时,身体需要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在一定强度下运动,准备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调整身体状态,让身体快速适应高强度的运动。尤其是对于无氧运动而言,运动之前的热身与准备活动是极其重要的。无氧运动主要是指高强度的运动,如绝大多数的球类运动、短跑等田径项目,这类运动通常伴随着大量快速地调动肌肉、急促的呼吸等,对于爆发力的需求更大一些,但是也更容易受伤。因此,在做这类运动或锻炼之前,做好准备活动不仅能使身体达到最佳状态,还可以大大降低受伤的几率。而对于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来说,热身可以让身体具有更强的柔韧性与耐久力,可以更好地发挥身体的各项机能,而且也可以减少肌肉酸痛,降低抽筋的几率。总之,不论是对于有氧运动还是对于无氧运动,体育锻炼之前的热身与准备活动都是非常必要的。
在做准备活动时,也要注意拉伸与热身的结合。拉伸即是指对于肌肉和跟腱或筋的拉伸,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压腿”“坐位体前屈”等。这主要是增加肌肉的弹性,提高脚筋的韧性,这样在运动的过程中便可以充分将身体打开,达到身体的“巅峰状态”。另一方面,也是对长久未经运动的身体释放一定的信号,为接下来的运动做好准备。热身是在进行长时间运动之前让身体内部热起来,以应对接下来的持续性运动。一般是进行慢跑,通过慢跑可以活动肌肉,也可以让身体发热,以最快的速度适应锻炼。同时也是对精神状态和注意力的集中过程。
二、体育锻炼过程中应遵守的原则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体育锻炼或比赛的过程中,比赛固然重要,但也应该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与规范,这样才能在锻炼或比赛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第一,要明确锻炼的目的所在。锻炼是为了提升身体素质,与此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养成学生独立的人格。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很多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并不喜欢运动,觉得运动或锻炼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煎熬,尤其是对于一些体质较弱的学生。因此,对于锻炼通常持一种消极的态度,自己不会主动锻炼,学校体育课也不愿意参加,对于必要的锻炼也只是糊弄过关。这样就失去了体育锻炼的最根本目的,正是因为锻炼的少或体质弱才需要更多的锻炼。所以要明确锻炼的目的,摒弃抵触心理,逐渐进步,持之以恒。第二,尽可能避免自己受伤或伤害别人。在比赛过程中,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并没有错,但是并不代表可以为了比赛不择手段,这并不被提倡。在任何比赛面前,学生的健康与安全都是第一位的,没有了身体健康与安全这个前提,所有的运动与比赛都是空中楼阁,切记不可舍本逐末。第三,在运动的过程中突破自我。这种突破并不仅仅局限于身体上的突破,更是学生心灵上的升华与提高。通过锻炼,打造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自己的身体维持在一定的强度水平下,同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以上原则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坚持起来并不容易,这需要学生在日后的体育运动或锻炼中不断强化,深入内心。
三、锻炼结束后的恢复与总结
在学生结束锻炼后,不要直接进入完全放松的状态直接休息,要慢慢放松,给身体一定的适应与调节的时间。对于有氧运动来说,在运动过后,可以在体育场内进行慢慢走动,并伴随简单的肌肉拉伸,让身体慢慢恢复。对于无氧运动来说,短时间内进行了高强度的运动过后,呼吸急促,肌肉僵硬,这时切忌立刻休息或坐下,否则很有可能抽筋或站起来后肌肉酸痛,短期内难以继续进行锻炼。所以无氧运动后最应该做的是缓慢走,轻轻甩动胳膊和腿部肌肉,适当补充淡盐水,切忌大量补水。这样慢慢恢复,身体才会以最高的效率恢复,运动之后的肌肉酸痛也才可以降到最低。另外,运动后也要进行一定的总结与思考,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日后加以坚持,不足的地方则改正。最重要的是在运动或锻炼的过程中要注意形成自己的方法,找到一定的技巧。方法和技巧可以在学生日后的运动中起到增彩与保护的作用。总之,锻炼之后的恢复对于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大有裨益,而及时的总结则可以使学生逐渐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在运动或比赛中游刃有余。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体育锻炼意义重大,不论是对于学生当前的身体塑造,还是学生今后的人格发展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也要充分注意,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充分热身,防止受伤。在运动时要遵循最基本的体育精神与准则,培养良好的习惯。在运动结束后还要进行积极恢复与适当总结,为日后的运动提供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体淮.浅析体育教学对中学生意志力的培养[J].湖南教育,2013(27):89-91.
[2]曲宗湖.体育与心理潜能开发[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