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课前预习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17-03-20李莹
李莹
摘 要: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上课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解决,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发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习效率事半功倍。以《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为例,阐述了作者是如何设计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做好合作研讨及展示的。
关键词:预习;小组;有效
一、案例描述
在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中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两次撰写《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预习展示—评价反馈—小组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展示交流—总结拓展。课前,我先给学生设计了预习提纲,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如下:
1.通读课文。质疑题目,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不认识的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自己试着解决。
3.读熟课文(把自己认为好的句子、段落画出来,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4.我知道了。A.我读懂了谈迁是一个怎样的人?并找出相关的句子。B.我搜集到的(主人公谈迁的资料)。C.我还知道和谈迁一样有不屈不挠精神的人物。
(一)预习展示,评价反馈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齐读课题,对于课题你有什么发现?
生:通过查资料,我知道了题目中“厄运”和“信念”的意思……
生:我知道“厄运”是指谈迁写的《国榷》书稿被偷了,“信念”是指他立志要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师:现在我们来展示你们的预习成果。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检测生字掌握情况。(组长说,组员默写并组内评改)
师:统计各组结果相应加分。
师:现在我们来展示课文的朗读和谈迁及《国榷》的资料。哪个小组先来?五组同学。
生:我们小组是齐读课文……,我是五组一号我来介绍一下谈迁,通过预习课文,我知道谈迁是个热爱历史的人,而且……,我是五组三号我来介绍《国榷》……我们小组展示完毕,请其他小组给我们补充评价。
生:我觉得他们小组课文读得比较流利,也很有感情,而且还全员参与了,我觉得他们的预习还是比较充分的。建议给他们小组加分。
(二)小组合作质疑问难
师:五组同学刚才表现不错,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你的发现或者遇到的不理解的词语和你的疑问?
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师:哪个小组还有没解决的问题,需要其他小组的帮助?2组。
生:我们小组解决不了“鸿篇巨制”的意思,需要其他小组的帮助。
生:我知道这个词的意思是:形容工程大,功夫深厚的著作。
师:还有吗?老师这里也有两个词需要帮助:“家徒四壁”和“一袭破衫”,哪个小组的同学帮我解决?
生:我知道家徒四壁的意思,就是说家里穷得只剩下四面墙了。
生:我知道一袭破衫的意思就是只有一件破衣服。
生:我觉得这两个词都是形容家里穷的。
师:你们说得真精彩,那现在我们再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发现吧!
(三)展示交流
生:请同学们看到第一自然段,“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从这里可以看出谈迁是个刻苦好学的人。
生:请同学们看到第二段,从“茶饭不思”和“夜难安寝”这两个词我可以体会到谈迁当时很伤心,自己花了很多心血写成的《国榷》书稿被偷对他来说是一个可怕的厄运。
生:我给他补充一下,书稿是他花了20多年写成的,并且此时谈迁已经年纪很大了,还体弱多病,书稿丢了再重新写的话还要花很多时间、做很多事情,所以,书稿丢了对他来说是厄运。
生:请同学们看到课文倒数第二段,从“四处寻访”“一袭破衫”“终日奔波”这几个词中我体会到谈迁不怕艰苦、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了搜集资料写国榷不分春夏秋冬和严寒酷暑,每天都是在外奔波。
生:我觉得“四处寻访”“终日奔波”这几个词应该重读并且要读出感情来。我来给大家读一读。
师:3组和5组的同学发言的很多,其他小组要加油了!谁再来说?
生:我发现这篇课文中用了很多数字,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生:我来给你解答这个问题,我们看到这些数字就知道谈迁为了写书是花了很多时间,做了很多修改的,说明他编写《国榷》很不容易。
生:我们小组有个问题:课文中前后两次介绍了《國榷》,为什么要介绍两次呢?
生:我觉得写第二次是要和第一次的进行对比,让我们知道谈迁第二次制作比第一次的制作更翔实、更不容易。
生:……
(四)总结拓展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发现和体会,说明你们在课下预习得很充分,是啊,谈迁是一个有着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坚强意志的人,让我们再来齐读课文,体会他的这种精神吧!
生:齐读。
师:其实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和他拥有相同品质的人,你能说出几个吗?
生:我知道张海迪也遭遇了厄运但是她……
二、反思
上完课,我突然惊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前总是害怕他们自己学不好,不敢放手,却不知有些问题是部分学生很容易就会解决的。通过本课,我意识到只要给学生指明方向,明确预习的任务,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学生一定会给你一份满意的答卷。但要确保预习的有效性,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预习,教给他们预习的基本方法。
2.利用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做好预习展示,激发学生的预习热情。
3.随时做好评价,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奖励,让学生体验到荣誉感和成功感,让学生有预习的动力。
我坚信只要我努力坚持下去,教会孩子有效地预习,我的课堂肯定会变成师生、生生间双向交流的场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