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电商生鲜品冷链物流运作及风险控制研究

2017-03-20刘志贤

商情 2017年3期
关键词:冷链物流农村电商风险控制

刘志贤

(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将目光聚焦到农村电商领域可知,之所以当前农村电商发展乏力,以及市场渗透率不足15%,其中原因之一便是受制于冷链物流发展短板。从物流工程的视角来看,冷链物流发展短板归因于物流网点的分散性;而从物流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则可以归因于资产专用性而带来的沉没成本。因此,管控农村电商鲜品冷链物流运作的风险,需要综合考虑交叉学科下的因素。

【关键词】农村电商 冷链物流 鲜品 风险控制

“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已成为物流学界和业界的共识,但在物流实践过程中却始终存在着冷链物流运作短板,这种短板不仅从量的水平上得到反映,也从质的程度上得到反馈。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破解当前冷链物流运作中的各类风险,是激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冷链物流服务的关键。将目光聚焦到农村电商领域可知,之所以当前农村电商发展乏力,以及市场渗透率不足15%,其中原因之一便是受制于冷链物流发展短板。从物流工程的视角来看,冷链物流发展短板归因于物流网点的分散性;而从物流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则可以归因于资产专用性而带来的沉没成本所致。这就表明,管控电商鲜品冷链物流运作的风险,需要在交叉学科视角下来给予综合考虑。由此,这也就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基础。

一、基于农村电商背景下的冷链物流现状

当前的冷链物流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冷链物流服务数量存在短板

大量返乡农民都以发展农村电商为创业项目,并形成了生产、线上销售为一体的生产合作组织。但在创业过程中却逐步发现,如何将本土鲜品保质保量的送达到城市居民的餐桌则是个问题。导致這个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并不提供专门的冷链物流服务,即使提供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因其服务价格不菲,而使得农村电商鲜品毫无市场竞争实力。从这一点来看,冷链物流服务的数量便存在短板。

(二)冷链物流服务质量存在短板

农村鲜品可以为鲜活农产品,或者经过粗加工的新鲜农产品,其中以肉类产品为主。这就意味着,为之提供运输仓储服务的冷链物流,需要在流通领域保证鲜品的品质不被破坏,但鲜品品质仍会按照自身的自然规律而逐渐衰败,并与冷链物流的周期成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因冷链物流服务质量存在短板,而直接导致鲜品货损率过高,最终将增大鲜品的终端销售价格。从而,这就制约了农村电商销售的市场渗透度。

(三)冷链物流服务协同存在短板

农村电商在发展过程中,电商与鲜品生产实则形成了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以生产合作社的形式而存在着。另外,以肉类为主的鲜品在生产中需要“自然力”的作用,所以鲜品生产具有相对刚性的周期。然而,当前开展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并未能与鲜品生产的周期性建立起协同性,从而就导致了它们二者按照自身的节奏来进行生产运作,最终放大了冷链物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短板。

二、基于农村电商背景下的冷链物流运作风险的类型分析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短板中,可以将冷链物流运作风险归纳为以下三类风险:

(一)资产专用性风险

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具有显著的资产专用性特质,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其将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不可忽视的沉没成本。从提供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利益出发,其应该将“沉没成本”按照货币评价加成进服务价格之中。但随着服务价格的提升,又抑制了农村电商企业使用冷链物流服务的意愿,进而就进一步增大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沉没成本。可见,这种恶性循环便是导致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愿提供冷链物流的原因。

(二)货损赔偿性风险

作为契约物流形态,提供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与农村电商之间将就货损率的控制进行协商,但对于鲜品货损率的控制在流通过程中并无法准确实施。这就意味着,提供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将面临货损赔偿风险。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完美现象,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农村电商之间不可能就鲜品运输、仓储签订完全合约,而只能在非完全合约的基础上引入事后协调机制。但在当前物流责任规避仍存在技术性困难的情形下,货损赔偿风险便无法避免。

(三)节点协同性风险

对于部分开展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而言,冷链物流服务只是企业诸多服务项目中的一类,但如何加大对冷链设施设备的运作仍是企业所关心的问题。然而,由于冷链物流服务协同存在短板,便使得节点协同性风险的产生。这里的风险主要包括:第一,服务协同短板将浪费企业的冷链物流资源;第二,服务协同短板将增大企业的沉没成本。

三、基于农村电商背景下的管控冷链物流运作风险的思路

根据以上所述,管控冷链物流运作风险的思路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分区域建立农村鲜品集散中心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购置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时需要面临大额的会计成本,而在运作过程中又需要面对隐性的沉没成本。因此,只有扩大冷链物流服务的市场份额,才能确保物流企业能在成本-收益比较中,愿意提供冷链物流服务。为此,分区域建立农村鲜品集散中心,就改变了以往“农村电商——物流企业”的点对点模式,而以新的“农村电商集合——物流企业”的面对点模式来替代。这样,就能显著降低冷链物流服务的资产专用性风险。

(二)物流企业与电商签订长期合约

从合作博弈理论中可知,长期合约能够增强当事人的合作意愿。而且,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来看,长期合约能够为当事双方提供稳定的收益预期,所以能够深化二者之间的合作。因此,这里可在县域或者乡镇政府的牵头下,提供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与域内农村电商之间签订上期合约(如,5年合约),物流企业在合约规定期限内“垄断”域内的冷链物流服务,从而就能显著降低物流企业提供冷链物流服务的风险。

(三)借助风险转嫁来保护双方利益

货损是物流服务中不可避免的风险,而鲜品货损因其自身的理化特性,其更具有不确定性。为了降低冷链物流企业的货损风险,也在于保障农村电商从业者的利益,这里可以借助风险转嫁机制来给予风险管控。具体而言,风险转嫁给提供风险赔偿的保险机构,这样就能激励物流企业提供冷链服务。当然,保险机构也需要根据农村电商鲜品特征,和冷链物流运作特点创新保险产品类型。为此,国家保监会应牵头来进行保险制度创新。

(四)大力挖掘农村自营物流的能力

解决节点之间的协同问题,还需要从挖掘农村自营物流的能力上入手。对此,笔者建议:县域政府应以提供补贴和租赁的方式,来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开展冷链物流服务。其中,提供冷链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资产配置情况,向这些农户出租冷链物流設备。这样不仅解决了提升农村自营物流能力的问题,也通过提供租赁服务而盘活了物流企业自身的冷链资源。

四、研究展望

在今后的研究中,学界和业界还应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针对供应商群体合理建构物流设施设备

3PL本身具有契约物流的特征,因此在防止因资产专用性强所产生的沉淀成本时,应充分对供应商群体的商品品项、运输周期性展开调查。在此基础上,合理建构自身的物流设施设备。这本身体现为供应链系统的发端节点,而以下的节点都应与之形成业务匹配性。在冷藏仓库的建立中,应借助供应商以及单一物流商的合作,在布局环节应充分考虑乡镇居民的消费需求。

(二)强化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开发与优化

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已经引起重视,现阶段的任务在于对其功能进行开发与优化。在开发和优化方面着重从:现有信息资源的维护;信息标准的统一;信息传输与反馈机制的建立等三个方面着手。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推进信息平台的升级。

(三)根据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安排协调各方利益

正式制度是指:物流法律、法规,非正式制度是指:业内“习惯做法”。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业内“习惯法”的功能,来促进利益分配机制的建立。如,可以在核心3PL企业的协调下,按照贡献进行分配;当然,也可以把费用包干后,根据各分包方的业务绩效具体分配。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将研究视角进行拓展,包括冷饮类、城市配送类冷链物流运作都面临着上述所提出的风险,只是各自所面临的程度存在差异。但就控制风险的手段而言,仍需要围绕着本文所提出的四个思路来给予构建。

五、小结

本文认为,从物流工程的视角来看,冷链物流发展短板归因于物流网点的分散性;而从物流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则可以归因于资产专用性而带来的沉没成本。因此,管控农村电商鲜品冷链物流运作的风险,需要综合考虑交叉学科下的因素。通过分析可知,冷链物流运作风险主要包括:资产专用性风险、货损赔偿性风险;节点协同性风险。具体的风险控制思路包括:分区域建立农村鲜品集散中心、物流企业与电商签订长期合约、借助风险转嫁来保护双方利益、大力挖掘农村自营物流的能力等四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张昕.末端物流共同配送模式及决策路径——基于电商物流和社区服务的供需分析[J]. 财经问题研究, 2013,(3).

[2]朱新球. 基于GO-FLOW的O2O生鲜海产品冷链物流系统风险评价——以上海厨易时代为例[J]. 物流技术, 2016, (6).

[3]李亚楠.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风险分析[D]. 兰州交通大学, 2015.

[4]罗红梅, 李学工. 基于可靠性理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风险控制模型[J].标准科学, 2014,(1).

猜你喜欢

冷链物流农村电商风险控制
激活农村电商生态,创新农村综合服务
贵阳实施精准扶贫之农村电商研究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及改进措施分析
对于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的研究
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