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操作风险与防范对策研究

2017-03-20张玉

商情 2017年3期
关键词:防范对策商业银行

张玉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行营业部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现阶段常见的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操作风险逐渐增强,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银行业务内容和业务范围逐渐扩大。本文针对商业隐含会计业务操作风险问题提出几点可行性对策分析,从会计业务操作流程中防范风险的发生,着眼于优化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会计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建立高效预警机制,形成内外联动协调运行的会计业务操作风险防范体系。有利于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商业银行业务操作的安全性。旨在提高业务操作水平,降低操作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 会计业务 防范对策

金融环境的发展离不开商业银行的运行和有效运行,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操作风险种类繁多,体现在业务工作流程的方方面面。会计业务内容也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扩大,会计业务操作风险呈现多样化趋势,加强风险意识,有效保障业务风险操作是商业银行提高安全性保障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操作风险种类

在制定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过程中可依照国内外优秀案例,在金融界积累成功管理经验,形成规范性、科学性的管理体系。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业务操作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业务体系中,所以会计业务操作的风险体现在会计核算、结算和出纳业务带来的风险。首先,会计核算风险体现在会计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马虎,缺少细节性的工作内容,专业基础薄弱等。银行信息体系的缺陷问题会导致会计核算信息缺少真实性。在出现信息核实过程中信息失真,将会导致商业银行利息收入膨胀,引发一系列问题。核算中违背会计业务真实性原则,导致的会计核算信息披露将会使银行损失扩大。其次,会计业务风险操作也体现在商业银行的会计进行工作结算的过程中,结算中出现重大工作失误,将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决策,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当存款人用个人或单位账户进行结算时,会计业务操作风险体现在对开户身份核实风险、客户身份核实风险,异地转账风险,大额度资金转账风险等。任何一种风险都会给银行带来经营上的算是,对于账单结算风险易产生银行内部的风险损失。最后,会计业务操作也体现在出纳业务风险操作过程中,银行是资金、支票或者贷款付款业务频繁发生的公共场所,会计工作人员每天的接单数量,接触的金额数很多,容易在工作中发生工作失误,也是会计业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之一。

二、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操作管理的常见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操作管理存在风险主要表现与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疏漏问题。一方面,会计业务操作管理体现在业务操作的各方面,现有的银行行业发展要求不适应金融生态环境,表现出金融信用度较低,尤其互联网金融发展和网络管理制度不完善,让社会产生信用危机。也就是说,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管理体制不健全,社会法律体系不完善,社会诚信缺失,与现有的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不协调,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行业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缺少正规性的约束条件。在一个缺少管理和制约的环境下,利用信用维系的行业体系将会导致社会整体信用度递减,行业发展不景气。

管理体系的缺失必然导致违规案件的发生,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的引导下,管理模式的缺失将产生严重后果。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体系仍然不完善,在金融行业发展中,金融机构将引来的社会资金聚集,社会财富资源涌入,如果没有完善的金融管理体系引导,将会导致严重问题。另一方面,金融体系内外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滞后使国家经济转型期的金融行业管理问题频发。公司内部监督机制落后,内外监督管理体系不能协调合作,突出表现出工作监督内容不能有效能有效落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主动权。

三、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操作风险与防范的策略

(一)优化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操作风险构成主要指会计工作人员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工作人员的信用风险是业务人员的主观因素,主要体现在会计业务工作能动性上,是主观观念和道德品质的风险。所以在选用人才时不仅包括对人才业务能力的考核,还包括对金融业务工作对个人的特殊性要求。操作风险是业务人员在工作中产生的客观因素,在满足商业银行运转需求的同时,优化银行资源配置,完善职业道德规范,完善业务操作管理的风险体系建设。

一个完善的金融管理机制是保证银行安全运行的关键。所以商业银行应了解自身发展现状,找出管理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在应对市场竞争环境的大背景下,制定有效管理制度,包括对员工的管理规范,对操作流程的管理,细化规章制度,提高会计业务操作工作效率,对现有会计业务操作流程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从来源上制止银行损失的产生。银行的管理体系包括对业务人员的管理、对资金来源的管理和监控、对核算和结算业务的管理、对银行内部信息的管理和维护。在处理内部财务信息过程中,全程监督,制定防御风险的规章制度和应急策略。加强基础的管理体系建设,有利于加强银行业务管理水平,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提高银行工作效率,有效保障银行运转,提升企业文化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提高会计业务人员的管理能力

提高会计业务人员的管理能力就是对会计业务人员工作流程的管理,强化金融业务管理的责任制度建设。商业银行业务种类繁多,业务内容复杂,明确工作内容,科学分配工作内容,合理化设置岗位是管理人才和提升工作效率的前提。对特殊的岗位予以重视,设立岗位与会计、业务内容的统一。各岗位人员工作内容实行责任制,合理划分工作范围,确定工作业务内容,达到合作效率最大化,责任制度落实的科学化。

提升会计人员业务水平是防范风险的有效前提。完善会计业务人员岗位设立制度,打造高效的员工队伍。会计业务操作存在风险,对会计人员工作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对业务水平,业务素质、管理能力要求较高。设立高等会计业务培训制度,公司注重对人才的选拔和继续教育,在入职培训中重视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责任感的培养。第一,在保证有效入职培训的前提下,加强业务内容的训练,使新员工熟悉公司工作内容和流程,以免在基础业务内容中出现差错。第二,在培训中注重理论内容的培养,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完成业务内容提高业务水平,在培训中使员工明确业务操作风险的严重性,交代风险管理措施和弥补方案。第三,强化商业银行会计业务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定期组织普法教育活动,让员工意识到违反法律的严重性,塑造员工的政治面貌和法律精神。

(三)设立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内部监测体系建設

强化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和检测,通过内部监控保证会计业务工作内容流程减少失误。完善检测体系,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内控公司制度,增强工作监督性和科学性,形成良好的内部监督风气。根据商业银行的业务内容和业务范围,建立有行业特色的监控系统。让监控体系在企业内部发挥最大作用,减少业务操作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内部监测体系设计到每一位员工,从领导到员工都有权利监测,也有义务被监测相关工作内容。在内控优化的基础上,考虑银行内部运营因素,完善监控制度,改变传统的银行内部管理模式。既要重视业务质量,又要重视管理体系建设。从内在到外延明确银行会计业务工作重心。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风险情况进行有效分析,细化业务操作过程。从多种角度设计预警机制和预警方法,在风险来临之前发挥防范作用,风险过程中有效应对,风险过后有效分析,总结工作经验。将系统完善和有效实施结合起来,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随着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业务服务范围的扩大,业务操作风险呈现多样化趋势,所以预警机制也应及时完善和优化。优化机制体系,逐渐完善机制管理内容,落实在实际业务操作中,确保预警机制的有效性落实。

以上是从会计人员、银行内外联动、建立体制机制的角度提出防范业务操作风险的几点建议,在市场竞争中,金融环境的安全性是保证银行正常运转的前提,对于会计业务操作风险的防范经验还需理论实践的结合,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降低业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洋.浅论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J].财会通讯,2016,(32).

[2]陈秋颖,罗军.金融一体化、网络经济与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以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创新为案例[J].西南金融,2016,(07).

[3]姜明辰,张征超.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J].中外企业家,2016,(04).

猜你喜欢

防范对策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2019年农商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油田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
201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陪名表
浅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潜在洗钱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