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分析
2017-03-20马一鸣
马一鸣
【摘要】高中数学因其逻辑的严格性、结论的确定性以及应用的极端广泛性,使得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无法适应新的学习.并且高中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生整个高中学习阶段的一大难点,这使得很多学生自信心以及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因此,本文分别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出发,来探讨高中数学的有效学习方法,以期能够帮助学生们提高数学成绩.
【关键词】高中数学;迁移能力;课堂有效性
一、前言
為了让学生掌握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并熟练运用数学思维考虑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方法探究的能力[1],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和内容广度上都与初中的数学教学有很大的差异[2].面临这些挑战,很多高一新生无法适应新的数学学习模式,没有挖掘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低下,成绩一落千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正确的引导、善于运用迁移理论以及提高课堂有效性,这对高一新生的数学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提高高中数学学习质量的方法
(一)学生提高自身学习迁移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相互关联,以前学过的知识是新知识的铺垫,新知识是学过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数学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来逐渐获得的[5].比如,学习了点到直线的距离求解,有助于点到平面距离的求解;学习了三角函数,有助于对周期函数的理解;学习了向量,那么,求解几何中的距离、空间角等问题则能够得心应手.
学生培养迁移能力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
(1)建立自身的数学认知结构.数学的认知结构,简单来说就是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学习者通过感知、理解、消化进而存储到大脑的记忆性的、相互关联的陈述性、过程性和程序性知识[3].
(2)提高自身对数学经验的总结概括水平.对数学知识的概括一般分为三种:先一般,后特殊;先特殊,后一般;先广义,后具体.其中的先广义,后具体则运用迁移的思维方法,把需要学习的材料,与之前学过的具有相同结构特征的规则联系起来,或者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第一章的集合中元素的性质时,我们可以这么思考:一个班的人数为一个确定的值,对于任何人,有两种可能,即属于这个班和不属于这个班,这就生动形象地阐述清楚了集合中各个元素的确定性.如果班里学生之间调换座位,这个班里还是那些学生,这个集体并没有发生改变,这就说明了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而班里的每名学生都是不同的人,这就说明了元素的互异性.
(3)巧用思维定式.思维定式既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一般来说,在解决同类型数学问题时,思维定式起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培养自身的学习迁移能力,有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形成数学知识认知结构.有助于学生们把所学数学知识、技能转变为一种数学能力.
(二)教师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在当前教育制度下,数学教学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应试教学”,有的教师讲解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求达到全面、详细,以至于平常上课时间不够用,需要加班加点来完成教学;还有的教师讲课追求速度,搞题海战术,这样导致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压力过大.让学生机械重复,使得部分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而且这种不讲效率的落后教学模式,也打击了部分教师自身教学的积极性.
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有必要建立有效教学的意识,促进学生高效学习,以达到整个教学系统的良性和谐发展.
教师提高课堂有效性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对数学题的解答中,一题多解普遍存在,教师应该多启发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运用不同的知识理论来解题[4].比如,在高中必修二的第二章的直线和圆的方程中,可以利用多种解法来求解,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解题技巧与能力.
(2)通过多题一解法帮助学生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在数学课堂中,常常提到“通法”即“多题一解法”.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针对一道题,通过变换条件或结论来解决同一大类问题,促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触类旁通、应用知识游刃有余的乐趣.比如,在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三章的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简单明了.
(3)一题多变,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培养创新性思维.一题多变就是对一个问题进行拓展延伸,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克服单一狭隘的思维方式,又可以增强学生收敛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既可以规避孤立静止地思考问题的局限性,也可以激发学生解题的兴趣,使学生在联想探索中创新思维,从而养成良好的求异思维能力与解题的应变能力.
通过原题,可以延伸出其他具有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这可以达到深刻挖掘习题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灵活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效果.
三、结语
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更高层次的学习的垫脚石,同时也是其他科目和知识的学习的风向标.学生本身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当有意培养自身在数学学习上更高的素养,善用知识迁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应当提高课堂效率,力求做到“授之以渔”,教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可持续性的学习动机.为实现高中数学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谋出路.
【参考文献】
[1]钱家凯.高中数学入门课——浅谈高中数学学习方法[J].语数外学习,2013(12):44-46.
[2]喻平.数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3-35.
[3]夏长江.学生如何在初、高中衔接阶段学习数学[J].基础教育,2010,10(296):165-245.
[4]王丽娜.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3-7.
[5]衣丽.主题式整合教学对培养初中生学生迁移能力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