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03-20陆乐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实验探究建模小学数学

陆乐

【摘要】随着我国对教育基础课程的不断深入,数学建模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建模教学研究、发展学生模型思想的重要性.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数学思考”等部分均涉及模型思想和数学建模.本文研究建模的意义、基本模式等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关键词】“建模”思想;小学数学;实验探究

1985年,由美国科学基金会资助,在美国创办了一个名为“数学建模竞赛”的一年一度的大学水平的竞赛.我国大学生从1989年开始组队参加MCM,并取得优异的成绩.1994年教育部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定为少数几项大学生课外教学和竞赛活动之一,从此MCM活动在我国迅速发展.中学数学建模为中学生数学竞赛演变而来,在2000年左右各地自发开展活动.本文从教学策略的视角探讨小学数学建模问题,讨论小学数学建模的意义和内涵以及小学数学建模的基本模式与实践探索.

一、小学数学建模的意义与内涵

小学数学建模一词,从正式出版的文献看,最早应该是在何福炬、孟允献在《小学教学研究》,2004年第2期上发表的文章《谈小学“数学建模”》中出现.实际上,全国各地小学以小学数学建模为内容开展的教研活动并不在少数.从现有资料来看,小学数学建模一词并无确切解释,一般认为小学数学建模就是以建立数学模型为核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模式.建模目的方面,大、中学数学建模的目的是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具有强烈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小学数学建模作为小学数学的一种教学策略,经常以教师事先特意设计好的形式开展活动,需要教师的直接参与、指导和把握.由此不难看出,小学数学建模不再是单纯的数学建模,已蜕变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方法或者说一种教学形式.这一教学策略符合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标准,符合现代数学教学要求.数学是模型的科学,数学课堂教学就是“问题—模型—应用—问题”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建模有相当好的适应性和非常广泛的适用性.由此可见,开展数学建模活动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改革、教育模式上的创新,更是提高学生自主意识和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能有力地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小学数学建模的基本模式

运用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方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一方面要考虑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另一方面也要遵循数学建模的一般规律.数学建模的一般流程包括:现实问题、简化假设、建立模型、模型求解和结果检验等基本环节与步骤.以数学建模为核心的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基本遵循这一流程,但在具体环节的操作上有其独特的组织、操作形式.

(一)现实问题:预设问题,创设数学模型情境.与一般数学建模不同,小学数学建模的“现实问题”实际上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的“预设问题”.预设问题是贴近学生生活和符合数学教学需要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产物.预设问题为数学建模提供现实问题,更为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创设数学模型情境.

(二)简化假设:解读情境,探索数学模型问题.给学生呈现了问题情境后,紧接着的工作就是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此要解决两個问题,即解读问题情境和形成数学问题,也就是根据实际问题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把实际问题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描述出来,从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常要先对问题做出必要的、合理的猜想和假设.受小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限制,以及小学数学建模的特殊性,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在解读问题情境和形成数学问题过程中,不可能一步到位,更多的时候还需要教师的参与、引导和整合才能完成.

三、小学数学建模的实践探索

小学数学建模在小学的开展,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在各种教学活动形式、教学内容方面都做了相当多的尝试,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教学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经验.

(一)问题预设策略.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从新旧知识的冲突、新旧观念的冲突、新旧方法的冲突和生活经验冲突等.在预设问题时,一般要求注意以下几点:①典型性.小学数学建模不同于一般的数学建模,呈现给小学生的问题应该是数学模型的典型范例,能够准确反映教学内容.②实践性.所选素材必须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和学生力所能及的真实问题相结合,必须能引起学生的操作、观察、估计、猜测、思考等具体的学习活动,并能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学会搜集资料、分析问题的方法.选取素材时,不仅要考虑个人能独立完成的素材,还要考虑几个人合作才能完成的素材,以培养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模型应用策略.数学模型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数学本身的应用(练习)和数学之外的应用(解决具体问题).为了加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素养,应该加强数学之外应用的教学.用什么策略来解决具体问题,一方面取决于自身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取决于如何表征问题.对问题的表征不同,所选择的数学建模策略也不同.解决具体问题时,先对现实问题进行表征,然后在采取相应的数学建模策略,缩小范围,明确方向,从而更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高效率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项仁训,沈本领.问题—建模—应用——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江苏教育,1999(6):36-37.

[2]魏彬.数学模型方法与小学数学教学[J].湖南教育,2000(18):49-50.

[3]刘妙玲.构建数学模型理清各种关系[J].小学教学设计,2001(6):28-28.

[4]何福炬,孟允献.谈小学“数学建模”[J].小学教学研究,2004(2):37.

[5]陈正顺.小学“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宁夏教育,2005(10):46-47.

猜你喜欢

实验探究建模小学数学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