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技能
2017-03-20周琴
周琴
【摘要】教学技能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進行教学设计、使用教学媒体、编制教学软件、组织教学活动和进行教学研究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切实提高教师自己的教学技能是作为有责任感的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应该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试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说明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
【关键词】教学技能;反馈信息;强化
教学技能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使用教学媒体、编制教学软件、组织教学活动和进行教学研究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教学不但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一堂好的课,不管什么内容,如果只仅仅满足教给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那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语言的流畅、简练、准确、优美、幽默、教师手势、体态语言、面部表情的丰富多彩、教师个人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生活经验、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的把握、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熟悉与了解、对课堂上学生的组织与管理、教学方法等都是影响教学技艺的重要方面.
教学技能包括讲解技能、语言技能、板书技能、演示技能等等.启发学生思维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如提问、讨论、阅读、观察、试验等,但作为数学教师最常用的还是讲解.讲解不仅能剖析数学知识的来源、形成和结构,而且可以提供一种思维方法,在教师的讲解中,学生可以领悟到数学思维方法,从而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本领.同时,激发学生兴趣,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讲解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形成一种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这是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而枯燥古板、索然无味的讲解则适得其反.一节课的讲解要达到什么目的,这是教师备课首要考虑的问题,在讲解过程中,就要为达到这一目标的实现而努力.通过讲解,学生在多大程度上了解所讲的内容,有多少学生达到了这一目标,对没有达到目标的学生,教师还应采取哪些补救措施,这些都应该是教师在讲解中始终关注的问题.数学知识内容本身的科学性可通过讲解准确地表达出来,同时讲解的方式方法要有科学性,数学语言的运用要准确,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结构严谨,重点突出,组织合理,画图规范,这就要求教师应充分掌握所要讲解的内容——对所讲的教材的体系、重点、难点、关键点掌握透彻,并做好充分的准备.任何讲解都离不开语言的运用,这里不仅包括有声语言,还包括体态语言,即手势、身姿、表情、目光等,并且这两种语言要配合使用,才能达到最大的信息输送效果.每个数学内容的讲解,都需要有一定的表达顺序,一方面需要遵从数学本身的逻辑结构,另一方面又要遵循中学生认知心理特征.因此,由浅入深地引入、展开、总结这一讲解顺序不可前后颠倒.对不同问题用不同的讲解,可用描述型讲解.例如,在讲正方形的定义后,教师可以这样来向学生讲解:
正方形的定义有三个要点:1.必须是平行四边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3.有一组邻边相等.其中1和2是矩形定义的条件,所以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也就是说,正方形属于矩形的集合;而其中1和3是菱形定义的条件,所以正方形又是特殊的菱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也就是说,正方形又属于菱形的集合;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又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也就是说,它们都属于平行四边形集合;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也就是说,它们属于四边形集合.
通过对正方形、矩形和菱形概念要点的分析和纵横比较,容易看出,正方形概念的内涵中包括矩形和菱形概念的内涵,从而由外延关系得出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和菱形,而它们又都是特殊平行四边形.从正方形概念的研究,转向侧重于对平行四边形整体的研究,以及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之间联系及其逻辑结构的研究.这样做,不仅加深了对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概念的理解,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而且增加了整体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求异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总之,为达到讲解的目的,教师要始终仔细考虑重点、难点的讲解方法和效果,讲解中遇到难点和关键处要给予学生警示并可以适当停顿和重复.为了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把板书技能、提问技能、语言技能、变化技能等穿插在教学之中,合理地组合,适当调配.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一般都具有客观实际背景,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切合实际的实物或模型,在课堂上向学生演示,用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为了能使学生对这个公式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向学生演示:取同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将圆锥盛满水,然后倒入圆柱中,学生就会发现,三次正好倒满.由此,学生就会猜想:圆锥和圆柱体积关系是不是1∶3呢?需要注意的是,在数学教学中,由试验得出的结论,要作为数学定理,还必须经过严格的数学证明.
数学课堂中,教师可通过启发点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在深入探讨的过程中构建新的知识模式.例如,在讲授“一次函数的概念”一节中,教师在给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kx+b以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大家考虑一下,这里的k和b的取值范围有没有限制?”这时出现两种答案:有些学生认为,k≠0而且b≠0;也有部分学生认为,k≠0,但b可以取任意实数.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要指出这两种意见的差别在于b是否可以为零,然后引导持两种意见的学生展开讨论,各自发表见解.持第一种意见的学生认为,若b=0,则y=kx,y是x的正比例函数,不是一次函数.而持后一种意见的学生认为,b可以为任意实数,若b=0,则y=kx,y是x的正比例函数,也是x的一次函数.这时教师加以总结:“一次函数的特征是自变量x的最高次数是一次,当b=0时,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仍然是x的一次式,所以y是x的一次函数.不过它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一般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k≠0).”这样可以启发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
强化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练习可以说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最有效的强化手段之一,对于帮助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基础上获得数学技能尤其重要.如果数学知识的学习是解决懂与不懂的问题,那么数学技能的学习就是解决会与不会、熟与不熟的问题.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他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仅仅满足于课堂上能否听懂,这显然是不够的,还应当加强练习.只有通过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练习这一数学活动,才能使学生有较好的数学技能.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教师的眼神、手势的变化,也可以起到强化的作用.例如,对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对思想开小差的学生及时投以制止目光;对抢答问题较多而又经常出错的学生投以促其保持冷静的目光;对回答问题胆怯的学生投以鼓励的目光.
数学教学语言的表述在课堂中必不可少,应深入浅出,活泼有趣.教师应选用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的语言,运用形象描述、贴切比喻、数形结合、图文并茂等方式把深奥的问题讲得通俗易懂,困难的问题讲得容易理解.同时以表扬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绩,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在成功的探索中增强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