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2017-03-20李玮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意义教学

李玮

摘要:问题意识促进了大脑思维的活跃,它是人类一切活动创新的基点。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高中教师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和培养学生的意识,以此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本文研究的视角是高中地理教学,并探讨高中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意义,结合问题意识培养的意義,提出了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意识;意义

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1.1有利于学生质疑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问题意识是思维运转的时间的基点,它活跃了大脑的发展。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节学生学习的思维模式。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创造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改变了学生盲目从众的心态,让学生能够在质疑、探究的过程中解决文艺。问题是一起事物发展的动机,只有具备了问题的意识才能更好的发挥和创造。正是这样牛顿通过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1.2有利于转变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有了问题意识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去解决问题,并且深入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的探究和创造。学生问题意识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来学习,让赋予学生快乐学习特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且成为学习的思考者和探索者。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去,通过老师的辅助作用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提高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让学生与师生一起进步,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教师能够更好的教学。

1.3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活跃的课堂气氛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为学生营造了善于提问发言的学习氛围,让更多的学生带着积极的学习态度来学习。在师生共同配合的环境下,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意识来提升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的目标。部分教师会选择在课堂教学中穿插着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是,频繁的使用故事学生开阔的思维能力进行了阻碍,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问题意识,能够让问题题的学生激发其他学生的积极的进行思考,让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不同个体思想的碰撞,让学生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主管能动性。促进了整个班级体学生的进步。

2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2.1运用地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地图在地理课的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运用地图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空间概念的形成,并且根据地图上事物分布的规律发现地理课的学习的特点。从地图的展示中将事物的具体的信息一一的展现,同时也能直观的反映出问题。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将地图作为直观的教学工具,它是特殊的语言表达,是集合了符号、色彩、图形、图像等为一体的地理教学的工具。它形象的展示了地理事物的发生、变化、空间分布与结构特征。

运用地图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通过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创造适合的问题情境,比如利用图片、图像、影片等来为创造。通过这些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未知的知识的探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地图来进行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从直观的图形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问题的意识,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形式,来寻找问题的突破点。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的发现问题,并且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问题思维。教师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将地理教材中静态的知识点转化为动态的问题探究,使得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疑惑。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板书、实验等方式将探究性内容展示出来,将疑点以合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问题情境的呈现需要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当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越接近,问题也就越容易解决;相反,如果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差很远,问题解决起来就困难。[29]问题情境不一定要是最好的、最新的,但一定要是最适合授课班级的。问题情境的呈现最好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学生在培养自己问题意识的同时,能够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是动手的过程其实也是留时间给学生去反思问题去激发自身的问题意识的过程。对于后面黄赤交角部分,教师可以问学生黄赤交角变大对热带、温带、寒带的范围是如何影响的呢?可能该问题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较难,教师问完后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应该及时给予指导。以上两个例子的这种反向的提问更能启发学生思考,更能够在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3构建良好的提问环境。首先教师应该通过实际行动去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并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自己的仪态、仪表,合适的行为、适当的鼓励与支持使得学生敢问。教师需要用宽容地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提问环境中明白自己是课堂中主体,从而帮助学生消除提问的障碍。

同时教师应该抓住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发展的探究性材料,给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比如,一个国家的双胞胎姐妹中,姐姐却比妹妹小一天,这是为什么呢?问题一抛出班级便热闹起来。这个时候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回头看刚才学过的内容,并积极思考、探究。并且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观点,虽然很多错了但教师需要耐心地听她们不同的观点,直到有人答到点子上或者点子附近,然后再加以引导。这个问题的提出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问题意识,而且在下次上课复习该知识点时再问学生关于国际日界线两侧日期的变化学生基本都能回答上来。

结语:新课改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发现式学习转变,突出了学生在地理课堂中以及在课下的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彰显了问题意识在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曹书铭.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雷声迅.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0:213-214.

[3]朱琳.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时代教育,2013,08:92.

[4]燕晓锋.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学周刊,2014,33:193.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意义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