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过程及效果分析
2017-03-20刘国庆
刘国庆
摘 要:本文将通过对土壤地球化学进行分析,以云南省金平县那兰铜镍矿例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样品的采集加工及分析,得出铜、镍、钴、铬、铁元素相关性大,综合异常明显,重叠性高,异常梯度较大等特征,并根据综合异常分析,共有3处能够作为靶区,为铜、镍矿找矿预测提供支持。
关键词:土壤地球化学;样品分析;异常;铜镍矿
中图分类号:P632 文献标识码:A
1.土壤电导率测量及元素活动测量的原理和步骤
1.1 土壤电导率测量的原理和步骤
1.1.1 原理
深埋于地底的金属矿物在氧化还原性介质的作用下,通过地下水的渗透以及扩散,在地底可以形成特殊的天然电磁场,在金属矿区的四周还会形成金属离子晕,金属离子会随着地下水的循环、通过土壤的毛孔结构、地面蒸发以及微生物的作用向地表转移,从而吸附在土壤的地表部分,从而在矿物上方的土壤之中的金属离子含量会不断地富集。
1.1.2 简要步骤
首先在带勘探地区进行样品采集,通过电子天平称取10g的土壤样品,放入盛有50mL去离子水的烧杯中,使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充分搅拌均匀,静置30s后,再将DDS-11A型导电率仪的电极放入烧杯溶液中,读取电导率数据进行分析。
1.2 土壤元素活動态测量原理
一般的金属矿物质及周围的岩石之中,由于地质运动,矿体周围的超细微金属矿物和金属离子或者金属化合物会增多,并通过地下水的向上蒸发、电场运动、浓度梯度扩散、土壤毛细管等地质方面的因素的作用,将深部矿体经过水气的流通、上覆岩和外来的后层运积物覆盖层转移至地表,从而被疏松土壤吸附,在原有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基础上形成动态叠加,然后通过合适的提取剂将其提取出来,测定元素叠加含量,对深部隐伏的金属矿做出判断。
2.样品采集加工及分析
2.1 样品采集加工
样品的采集在整个检测过程中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经过分析,采用方位角为52°的采样线、线距定为100m、点距定为50m的采样点进行采样,样品的数量尽可能地多,包括多处的样品,而采集范围不得超过点线距的1/10。
样品采集完之后需要进行曝晒、打碎、筛选等加工,首先将晒干后的土壤经过木槌的敲打,完成黏土胶结物的颗粒分解,再通过40目及160目的筛子一次进行筛选,筛选过后,随机挑选30g装入样品袋保存。
从加工好的样品中抽查40份,占总加工样品数量的5.2%,合格率达到100%。加工样品的重量和过筛检查,质量符合要求。
2.2 样品分析
依据DZ/T0145-94《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的标准要求进行样品分析,在被检测的样品中,合格样品应当超过70%,依据本地区的地质情况和地球化学的特征,共选择铜、镍、钼、钴、铬,铅、锌、砷、铁、锰等主要矿物元素进行测试。
重采样数量为17份,除了几个元素之外,基本都符合重采样合格率统计表。
化验室抽样检查分析过程中,样品数量为26份,其中大部分元素的合格率都接近70%。
铜镍的化验分析成果(a)和重采样分析成果(b)对比图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种检测结果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虽然有细微的差别,但是从异常峰值的角度分析,其重现性是一样的,经过平差法进一步减少误差。
3.土壤地球化学进行靶区预测及异常分析
3.1 靶区预测
从土壤的检测分析成果表及对比图可以得知,在土壤中含量最丰富的几种元素是铜、镍、钴、铬、铁,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原始的土壤地球化学数据分析,得到那栏铜、镍矿部分集中元素的相关系数矩阵见表1。在含量上铜、镍、钴、铬、铁这几种元素呈正相关关系,铜、镍的相关系数为0.703,是其中最大的相关系数,表明地表土壤中铜、镍异常相关性最为明显。综合多方面分析,通过铜、镍、钴、铬、铁5种元素异常土壤地球化学来进行靶区的预测及确定。
3.2 异常下限的确定
本文采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计算软件(MeMapGIS67)将各个元素的背景值与异常下限进行计算,本次测区的铜、镍、钴、铬、铁各个元素分布曲线为正态分布,经过异常下限计算式Ca=C0+(1~3)δ进行计算,再依据实际情况将元素的起勾值进行确定。
如图2所示异常图为那栏铜、镍矿本次测区综合异常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各个元素分布差异较小,铜、镍、钴、铬、铁异常密集中心比较重叠,所以范围较大的异常区主要在中东部位,异常分布的大体趋势与岩体分布相吻合。
根据异常分析及展布特征,发现共有3个可次生晕异常圈定的区域,主要异常组合是铜、镍、钴、铬、铁元素,异常梯度较大。
结语
本文通过对土壤地球化学进行分析,以云南省金平县那兰铜镍矿例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样品的采集加工及分析,得出铜、镍、钴、铬、铁元素相关性大,综合异常明显,重叠性高,异常梯度较大等特征,共获得3处靶区异常圈定,对预测铜、镍矿区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少平,弓秋丽,王学求,等.地球化学勘查新技术应用研究[J].地质学报,2011(11):1844-1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