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老年教育的发展及启示
2017-03-20杨德广
杨德广
摘 要:我国各级政府和大中城市对老年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我国在开展老年教育方面时间较短,在这一领域缺少相关经验。文章在介绍美国老年教育的发展历程、组织机构、主要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老年教育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提高对老年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推进老年教育的法制建设,鼓励高等院校向老年教育开放,提倡老年教育多样化、自主性、开放式。
关键词:老年教育;美国;发展阶段;组织机构;启示
老年是人的正常生命历程的最后阶段,是生命的晚年。人的晚年有多长?答案是不确定的,各人也是不一样的,可能几年,可能几十年。人的老年又一般被分为三阶段:低龄老人阶段,60~69岁;中龄老人阶段,70~79岁;高龄老人阶段,80岁以上。按身体状况分,老年人退休后,又可分为退休自理期和退休依赖期。做好老年人工作,特别是做好老年人教育工作,可延长退休后的自理期,缩短退休后的依赖期。
一、推动美国老年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美国老年教育是随着美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推动美国老年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老年人群内部对学习和教育的迫切需求。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出现了两次生育高峰,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6-1966年,美国有7000多万新生人口,这导致后来美国老年人口迅速增加。2000年,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美人口的13%;到2020年,这一比率预计达到17%。二战后,由于美国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其公民受到了良好教育。早在20世纪40-5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已实现了大众化,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青年人口比率在40%以上;20世纪90年代这一比率已达到80%以上。由于老年人素质较高,他们到了晚年并不满足于一般的休闲和娱乐,而要求获取新的知识,退休后希望重返工作岗位,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发挥余热。这些都促进美国政府、教育机构和民间组织积极发展老年教育。
二、美国老年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老年教育并不重视,一是因为老年人口并不多,对学习要求不迫切;二是舒尔茨理论的提出。当时,美国开展了一场关于人力资源理论的大讨论,其代表人物是西奥多·舒尔茨。他认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是人力资本,而不是物质资本,充分肯定了教育和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于是,有人提出,应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于在职人员,用于正规教育,而用于老年教育不值得,是“资源浪费”,因而对老年教育采取拒绝和歧视态度,老年教育被边缘化。同时,老年人的社会地位也很低,受到社会的排挤。
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口的增长、福利待遇的提高,政府建立了许多供老年人使用的“疗养院”或“退休部落”,并招聘有相关资质的专门人员,为老年人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福利待遇,不仅体现在疗养、休闲方面,更体现在教育方面——认识到应满足老年人的学习愿望,为老年人提供教育也成为社会福利的一部分。但这一阶段的老年教育还主要停留在老年福利的延伸上,老年教育的内容以休闲、娱乐为主,因此是老年教育的萌芽阶段。
(二)发展阶段
1965年,美国制定了《高等教育法》和《美国老年人法》,规定老年人可以参加公立社区学院的学习,图书馆要对老年人开放,老年人学习热情大增。美国政府为了满足老年人学习的需求,开始培训老年工作者,提出在全国各地都可以创办老年教育机构,而且有经费补助,并开始重视老年教育的课程建设。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对社会福利项目投资过多,导致对经济部门的投资减少,影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财政紧缩,减少了福利开支,增加了私人投资。当时一些社会人士认为,国家不应该过多地包办社会事务,应让地方政府承担部分老年教育的责任。当时颁布的《医疗保险方案》《医疗补助方案》《美国老年人法》等,都涉及到這方面的内容。
依据《美国老年人法》,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了老龄委员会,专门负责全国的老龄事务。该委员会也是全国老龄教育的协调部门,有力地推动了美国老龄教育的大发展。1973年《美国老年人法》的修正案中规定:州和地方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来管理老年项目。
1971年,美国白宫老龄问题会议提出,对于所有老年人来说,教育是一项基本权利。教育对人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对老人同样有积极作用,教育将成为老年人获得丰富而有意义的生活的途径之一,是帮助他们发展潜力的一种手段。白宫老龄问题会议是美国老年教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此之前,政府主要关注老年人的医疗、福利,而忽视了老年人能继续为社会作出贡献。白宫会议之后,政府注重帮助老年人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继续从事对社会有益的事。当时被誉为“老年教育之父”的密歇根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麦克拉斯基在白宫老龄问题会议上强调要重视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他提出,老年人有五类需求:应对的需求、表现的需求、贡献的需求、影响的需求、超越的需求,这与马斯洛提出的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大需求是一致的。麦氏理论促使美国老年教育从社会服务为主转变为帮助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为主。第二,白宫会议后,政府强调老人要自立自强,改变过去社会大众认为老年人是包袱、病态的、不具有生产价值的观念,鼓励老年人再就业,认识到“老”并不是病,不是生涯的结束,而是另一个生命旅程的开始,让他们更有信心去开创人生。第三,提高了美国老年人的独立性,将老年人视为重要资源,把终身教育贯穿于老年教育之中,促进老年人的全面发展。
由于认识上的升华,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老年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一是社区学院为老年人提供教育,由政府提供经费补助;二是大学对老年人开放,美国规定一些国立高等教育机构允许老年人参加课程学习,并减免费用;三是建立老年寄宿教育学校,即一部分学院和大学建立“寄宿学校”供老年人居住,方便老年人来校学习。这种寄宿教育,对老年人、学校、社会都有益。1975年成立的“老年游学营”是寄宿教育的典型代表,成立时仅220人,20年后发展到了30多万人,其中有23万多人参加国内项目,6万多人参加国外项目。
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70年代的美国老年教育最大的变化是,认识到老年教育应该以老年人的发展为目标,是为了帮助老年人自立自助,并发挥他们的能力为社会作贡献,而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服务。
(三)创新阶段
1990年以后,美国已经没有用于监督和支持老年教育活动的中心系统,而是由当地机构及社区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建立老年教育机构或开展项目。由于没有国家监管,当地政府和社区的灵活度大,老年教育的实施趋于多样化,私人和非营利的教育机构逐渐增多;老年人参与教育的热情高涨,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增多。老年人想通过大学的学习实现自我发展,以便再就业,社区学院主动为老年人提供开放式教育。例如,允许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听课,为老年人设置专门课程,为老年人提供非学分课程,在校园外提供学分课程。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老年退休学习协会广泛发展起来,主要以自学为主,有的在家中自学,有的在图书馆、博物馆、画廊中自学。社区中心、公园等其他一些老年教育机构,如老年游学营、家教学院、校友会等,都为老年人的学习提供条件。
三、美国老年教育的组织机构
美国老年教育机构呈现多样化,非营利性教育机构扮演重要角色。主要的教育机构有以下5类。
(一)老年游学营
老年游学营又称“老年旅社”,1975年创办,是目前美国规模最大、最富盛名的老年教育机构,在90个国家开设了1万多个活动点,每年有20万人参加老年游学营活动。老年游学营面向年满55岁的老人,15~40人一组,参加为期1~3周的课程,以人文学科学习为主,组织实地考察和课外活动、社会交流,开设国际性课程,让学员出国考察不同的文化、民情和历史。老年游学营的口号是:“世界是我们的课堂”。
(二)退休学习学院
退休学习学院于1962年由一批退休教师在纽约创办,属自治组织,实行会员制。学院章程、规章制度、学习课程、学费标准等完全由会员自主决定,课程一般持续6~15周,课程内容包括艺术和人文学科、跨学科研究、乡土历史、健身、旅游、营养卫生、时事政治、外国事务及最新问题等,课程没有成绩评定,每年招收约10万人。
(三)老年人信息学院
建立于1982年的老年人信息学院是为美国老年人提供便利生活服务的系统,现由美国联邦连锁百货商店、五月连锁百货公司基金会等组织主办,分布在全美26个城市的约30家购物中心和连锁店,总部设在圣路易斯。该机构以丰富老年人生活为宗旨,为老年人提供参加志愿者服务项目的机会。商店为老年人提供办公室、休息室、会客室、教室,为其休息、会友提供舒适环境。该学院目前为35万名老年人提供服务。
(四)老年人网络
老年人网络由马克尔(Markle)基金会创立于1986年,专供50岁以上老年人使用,旨在通过信息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学习资料,提升其生活质量,同时促进老年人多参与社会活动,交流经验,加强沟通。老年人网络目前在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设有240多个学习中心,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他们所需要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知识;可以参加网上组织的各种老年问题讨论;可以享受网上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等。
(五)什帕德中心
什帕德中心(Shepherd)是由不同宗教组织共同创办的基于社区的一种网络,在21个州设有75个机构。什帕德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老年人使用他们的智慧和技能为他们的社区作贡献,使每一位老年人在其晚年的每个阶段都能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四、美国老年教育的主要经验
(一)有较完善的法律政策保障
美国的老年教育伴随着相关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而得到保障和发展。美国十分重视立法工作,是世界上成人教育方面立法最多、最完备的国家之一。美国针对老年人的立法也有很多,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美国老年人法》《美国老年人福利法》《美国老年人就业促进法》《老年人保健法》《老年人护理保险法》《禁止歧視老年人法》《老年人教育法》等。美国白宫还设立了美国老龄委员会,定期召开白宫老龄问题会议,以探讨老龄问题并制定老年人相关法律政策。美国各州与地方都有负责老年人工作的团体和机构,专门负责保护老年人权益,为老年人服务。
(二)建立多样化的教育机构,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美国老年教育机构和老年教育形式多种多样,有政府投资办学、民间力量办学、高等教育机构办学等。由于政府对老年教育投入减少、功能削弱,私营机构、非营利性机构在美国老年教育中成为主角。美国的老年游学营、退休学习学院,以及图书馆、博物馆、教堂、医院、银行、投资公司、娱乐中心、网络平台等都在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或收费的教育,还有以自学为主的教育、远程教育等。美国各地还建立了老年人寄宿学校,招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入学,被称为“退休村”或“老年宿舍”。
(三)普通高等学校对老年人开放
包括社区学院和著名学府在内的美国高校向老年人开放,主要通过如下三种方式开展老年教育:一是招收老年学员进修或旁听大学课程,如果仅旁听不计学分,那么一般是免费的,如果旁听计算学分,以及参加授予学位的正式课程则是收费的;二是举办暑假老年进修班,推动老年寄宿教育;三是在大学附近兴建退休村,供老年人居住并就近学习,如斯坦福大学就建立了拥有500个房间的寄宿学校,方便老年人学习。
(四)重视老年教育的理论研究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美国老年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其老年教育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有密切关系。例如,从将老年教育视为社会福利,转变至将其视为推动老年人发展、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从将老年人视为“病人”“社会的包袱”,转变为将其视为社会财富,帮助老年人再就业,为社会作贡献。美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非常关注老年人的生老病死问题,重视衰老与死亡教育及理论研究。这种教育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可以减少社会大众对死亡的错误理解和悲伤感,提高老年人应对未来死亡事件的能力。美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还注重研究多元化的老年教育方法,从现象学的视角,提出老年教育应该回归本真的生活世界,强调老年教育理论要关注现实,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并探索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美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将多门学科与老年教育研究联系起来,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结合起来,论述老年人学习和老年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五、美国老年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程度将日益提高,老年教育将越来越重要,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在老年教育方面的经验,努力做好我国老年教育工作。
(一)提高对老年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
近些年来,我国对老年教育逐渐重视,但在思想认识上还停留在老年教育是社会公共福利的层面,是为了满足于老年人的休闲、娱乐。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认识到老年教育的目的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意义,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发展,开发老年人的宝贵资源,为家庭、为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二)推进老年教育的法制建设
美国老年教育之所以有保障,主要原因之一是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条文,从联邦政府、州政府,到社区、高等院校、民间机构、公共服务机构,都承担老年教育的义务和职责。全国各地都有老年教育机构,无论在人员编制、经费、相关政策等方面都比较完善。我国政府于2016年10月发布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教育法规。我国应借鉴美国经验,制定中国的《老年人教育法》,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把老年工作、老年教育纳入法制的轨道。
(三)鼓励高等院校向老年教育开放
我国有各类普通高校2500多所,加上成人高校共有2800余所,大多数高校的教室都有空位,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生源减少,不少高校招生计划尚有余额,我国应学习美国的做法,凡有能力的高校應向老年人开放。具体建议如下:一是普通高校直接办老年学院、老年大学,实施非学历课程教学,利用学校优质资源为老年人开设相关课程,适当收取成本费和管理费;二是老年人经考核合格可以参加学历教育,按学分收取一定的费用;三是有空位的教室,应允许老年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去旁听,旁听生免缴学费,不参加考试,不计学分。高等学校举办老年教育,为老年人开放教育资源,并非是教育资源流失,而是更充分的利用。
(四)提倡老年教育多样化、自主性、开放式
老年人的需求各不相同,老年人的文化素养、身体状况、家庭状况也各不相同。因此,老年教育的形式应多样化,以就近入学为主,充分发挥社区及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大中小学校的作用,为老年人提供学习条件。大中城市也可开办水平较高的老年学院、老年大学,满足高层次、高学历的老年人的需求。老年教育可以采取互教互学的方法,充分发挥老年学院的作用。
总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已成为世界趋势,老年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日益凸显,各级政府尤其是教育部门、教育机构应有高度的自觉,担当起老年教育的职责,把老年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上,落到实处,使我国老年人拥有快乐、充实、健康、向上的幸福晚年。
编辑 许方舟 校对 朱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