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弗洛姆对马克思入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017-03-20陈杰

人民论坛 2016年35期
关键词:弗洛姆继承马克思

陈杰

[摘要]弗洛姆入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入学思想的继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的自由问题思想的继承;二是关于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异化理论内容上的继承;三是社会和历史的理论研究方法上的继承。

[关键词]弗洛姆 马克思 人学思想 继承

[中图分类号]B038 [文献标识码]A

弗洛姆借鉴了马克思社会学与历史观的方法,使弗洛姆的人学思想更加科学合理。在继承马克思思想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弗洛姆人学思想具有人道性、批判性和现实性特征。

弗洛姆对马克思人的自由问题思想的继承

马克思的自由观。马克思的自由观理论观念主要是对康德自由观和黑格尔自由观及其辩证法的继承和扬弃。马克思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原理超越了康德并指出康德的意志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自由受制于现实社会中的物质生产关系,使自由从理性的抽象过渡到了具体的现实。马克思对黑格尔的继承表现在用批判的方法对待自由的概念和学说,并且与历史辩证发展过程和社会批判结合起来,找到了从精神领域向人的现实自由领域转向的途径。弗洛姆的自由观抛弃了弗洛伊德的悲观倾向,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自由观和批判理论。弗洛姆对马克思自由观的继承与发展。弗洛姆的自由观抛弃了弗洛伊德的悲观倾向,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自由观和批判理论。在《逃避自由》中,弗洛姆将自由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消极的自由会使人成为孤独的存在者,使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变得日益疏远。积极的自由则是指个体在保存自我完整的前提下与自然及社会保持联系,人与世界连接起来的状态。弗洛姆努力寻找人的积极的自由状态,认为主动的爱与创造性的劳动是通往积极自由的重要途径。弗洛姆吸收了马克思的自由观,自由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状态。只有在社会共同体中才可能实现个人自由,与他人和社会割裂的孤立个人不可能获得积极的自由。弗洛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爱的理论,在《爱的艺术》中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做了引述,并阐述了爱的实践问题。创造性劳动则是吸收了马克思的劳动理论,认为人在创造性的劳动中,才能摆脱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的趋向,找回主动、独立、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才能摆脱孤独并在实践中通往积极的自由。弗洛姆在继承马克思自由观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人道主义精神来实现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拯救。

弗洛姆对马克思人的具体理论内容上的继承

弗洛姆对人的具体理论内容上的继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对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异化等有关人的问题的理论的继承。

对人的本质理论的继承。弗洛姆认为马克思肯定人的本质的存在,但并未将人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的表现混同起来。弗洛姆引用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述,认为马克思区分了“总体的人的本质”和“受到历史时代影响的人的本质”。弗洛姆认为一个单独的人既代表了他自己,也代表了整个人类。在《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一书中,弗洛姆同样解读了马克思关于人的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弗洛姆在自己的理论体系中表现出了对马克思的认同,他同样着重从社会关系和实践的角度来考察人的本质。

对人的需要理论的继承。弗洛姆将人的需要划分为关联的需要、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自我意识的需要和目标与献身的需要五个层次。关联的需要是指即使人满足了自己的生理需要,他还会感到自己像是一种与世隔绝的存在,必须与他人结合起来、保持与他人的某种关联的需要,否则就无法保证精神的健全,甚至精神错乱,积极主动去爱是保持与外界联系的最佳途径。超越的需要是指人需要超越自己的生物性,超越自己生存的被动状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主宰自己的命运,通过创造[生劳动与彼此相爱才能超越被动和偶然,获得自由。寻根的需要是指人与自然相分离,但同时又有一种回归自然、与自然重新建立和保持某种联系的需要,人要寻找他的生存根基,友爱源自人的生存状况,普遍的友爱能满足人的寻根需要。自我意识的需要是指人从大自然摆脱出来,具备了想象力和理性,向群体中的其他人表明自我意识的需要,人没有自我意识的需要就会在异化的病态社会中迷失自我。目标与献身的需要是指人类的想象力和理性使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会确立自己的目标,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由此可见,弗洛姆对人的需要的分析更加倾向于马克思的社会学观点,认为人的需要与个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境遇有关。

对人的异化理论的继承。弗洛姆研究了马克思的相关著作,尤其是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吸收了马克思有关异化的思想。弗洛姆认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一直非常重要,贯穿于马克思的著作中。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基础上,弗洛姆把异化理论引入心理学范畴,发展了自己的异化理论,认为异化是一种病态的心理现象,是一种体验方式,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是外来者,个体感觉不到自己与自己及外部世界的联系,体验者被异化。弗洛姆对生产异化、消费异化、政治民主异化、社会关系异化作出分析后指出,以存在的生存方式生活才能克服异化,即不以占有为目的,拥有独立和自由的自我,具有能动性,表现自我、有所作为、与他人发生联系。

弗洛姆对马克思社会和历史的理论研究方法上的继承

弗洛姆对马克思社会和历史的理论研究方法上的继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理论的社会批判性、历史观与社会学视角。

社会批判性方面的继承。弗洛姆的人学思想同样建立在对社会批判的基础上,从开始创建他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就已经接受了馬克思主义的影响。弗洛姆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对私有制作出了剖析并进行深刻的批判。借鉴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全面异化,剖析了人的贪婪的欲望、压抑的本性、变态的情感和扭曲的人格,批判了人在病态社会中的自我迷失。但弗洛姆并未放弃人类的希望和未来,他在借鉴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对人类未来社会进行了构想。在他的著作《健全的社会》中提出要进行经济变革,实行人道主义公有制;进行政治变革,呼唤全民参与的民主政治;进行文化变革,重塑健康个性,传承人类文明。由此可见,从理论的社会批判性角度看,弗洛姆入学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性成果。

历史观与社会学视角的继承。弗洛伊德更多关注社会因素对人的本能的压抑,并未更多地从文化、历史、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探究人格的形成机制和过程。弗洛姆则继承了马克思的社会学研究视角,在弗洛伊德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引入历史和社会学因素,创造性提出了社会无意识概念,从意识形态特征和社会文化的视角进行阐释。根据一个社会的标准,某些情感和思想必须被压抑到每个社会成员的无意识里面,社会上大多数成员所共同拥有的一个被压抑的领域就是社会无意识。社会无意识具有社会过滤器的功能,用无形的手把社会中的人改造成它们所规定的样子,改造成文化和社会所需要的人。弗洛姆把无意识上升到历史、社会和政治层面,大大提升了无意识概念的理论高度,凸显了其理论的批判性。弗洛姆的人学思想强调了社会对个体人的心理的影响和作用,科学地分析一定的历史中的人。弗洛姆提出社会性格理论,指出社会性格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它的发展依其所在的特殊社会而定。社会性格是由某一团体所有成员的共同性格特征组成,这一团体是整体社会,或社会阶级,或社会阶层的一部分。

社会性格促成社会成员的特殊活动能力和行为方式,使社会成员对社会的行为模式不再有自觉的意识,而是不自觉的跟在别人后面按照特定的模式去行动,并在符合社会要求的行动中得到满足。从弗洛姆对社会性格的形成与功能的阐释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理论的历史性和社会性。

结语

弗洛姆从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关注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强调人的精神健康的重要性。弗洛姆继承了马克思的社会学研究视角及历史观,采用社会批判的方法,对具体的、历史的社会中的人进行深刻的剖析和批判,得出具有历史性的观点和结论。弗洛姆创造性地提出社会无意识和社会性格的理论,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②[美]埃·弗洛姆:《为自己的人》,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

责编/张蕾 孙垚(见习) 美编/杨玲玲

猜你喜欢

弗洛姆继承马克思
走过独木桥
最有思想的句子
论爱之人:弗洛姆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不乐多冤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