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的历史探析
2017-03-20王洪斌
王洪斌
[摘 要] 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农业文明的古代中国,主要的社会思想中就有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天人合一发展理念。中国在建国以后,经历了粗放发展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的困境,绿色发展理念从一种观点慢慢发展成为指导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思想。以绿色发展理念指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上升为党领导国家建设的指导思想,引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前行。
[关键词]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绿色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3-0006-02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绿色发展的思想
绿色发展虽然是近代工业社会进程中提出的发展理念,但是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变迁,产生了许许多多关于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早已蕴涵着丰富的绿色发展的生态伦理思想,为人类文明留下了大量理论财富。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朴素、保守的农业文明对自然有着天然的亲近基因,是我国绿色发展思想形成的传统文化基础。
“天人关系”是我国古代农业文明体系中的统领性问题。古代伟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以“仁爱”思想为核心的儒家之所以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与其倡导“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道德规范,将“仁爱”思想映射到包括应对自然开发利用的发展理念中不无关系。以“无为”、“合一”为核心的道家思想更是倡导遵循自然规律的发展理念,作为道家思想的鼻祖、古代辩证法的哲学大师,老子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则提出“见素抱朴”、“回归自然”的思想,倡导“道法自然”、“无为顺天”的发展理念,将人视作自然界的组成部分,而不是自然世界的主导者,认为人不应违背“道”这一客观规律的“自然而然”的自然属性,而是应当遵循万物生存发展的内在规律--“道”,对万物的开发利用要做到“利而不害”,顺应万物的发展规律。同为道家思想重要理论来源的大思想家庄子提出“齐物论”,认为自然界,包括人类在内的万物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的人类应当崇尚和顺应自然,实现“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生”的最高发展境界。
在文化领域,向往田园生活的诗歌、辞赋更是不胜枚举。两汉时期张衡的《归田赋》,两晋时期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桃花源记》,南朝的诗人谢灵运、谢眺等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作。此后,山水田园便成了诗人们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的载体。到了盛唐时代,山水田园诗的创造进入了繁荣时期,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涌现出一大批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的诗人群体,绿色人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
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始终贯穿“天人一体”的整体性思维,将人纳入赖以生存的自然世界,视“天人”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依存,繁荣共生,形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终极大同的最高境界。这种整体性思想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时至今日,虽然人类生产力实现了质的进步,但是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日益发现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的协调依然是客观真理,共同发展的理念是相通的,并不是人类的进步能够改变的,因此,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互相协调的整体观念依然能够为现代发展理念提供智慧支持,可以促进人类生产方式的转变,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思想支持。
二、建国以来绿色发展思想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第一要务就是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昔日强大的中华帝国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面前显得脆弱不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实现了民族的独立。所以,新中国的第一要务就是实现快速发展,提升生产力水平,转变生产方式,以适应工业文明的世界大势。
(一)建国初期恢复社会生产的快速发展模式
在建国初期,新中国学习苏联模式,构建庞大的工业体系,单向度的将生产力解读为征服、开发、利用自然为工业化服务的能力,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人类文明史的工业化奇迹。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人和自然的关系。”[1]1959年在《经济建设是科学,要老老实实的学习》一文更是提醒人们“如果对自然界没有认识,或者认识不清,就会碰钉子,自然界就会处罚我们,會抵抗。”[2]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为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人民开发自然、改造自然的程度是漫长的农业社会所无法比拟的,中国共产党利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在改造自然、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强调遵循自然规律。这一阶段,恢复社会生产虽然也伴随着很多环境破坏,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但并未产生生态破坏的严重后果。
(二)改革开放以来粗放的快速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建设在经历了曲折之后重新把经济建设作为重心,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再次在中华大地上全面铺开。由于中国共产党重新审视了世界局势,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要任务,中国开始对外开放,与世界接轨。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指:“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3]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由于广大干部群众保护环境意识不够,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重走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大规模经济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中国共产党积极应对,深化认识。顺应世界转变发展模式,实现绿色发展的潮流,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了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避免重复西方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危机,中国共产党重视发展方式,提倡绿色发展,重视环境保护。2001年江泽民在海南考察工作时的要求“要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要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上真正明确,破坏资源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资源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4]
中国政府在1979年通过了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将环境保护以法律的形式提升为国家意志,约束和规范经济行为,并有助于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意识。在21世纪初,中国就把生态文明提升到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把绿色发展写进了党的指导思想。
(三)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目标,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生态文明的提出,使得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内涵越来越丰富。“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5]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目标。
(四)“五位一体”与“绿色”发展理念
十八大以来,转型调结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人们的环境意识也日益调高,对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因素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为新常态下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是在执政中将绿色发展提高到极其重要的高度,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发人深省的担忧“如果仍是粗放发展,即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那污染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届时资源环境恐怕完全承载不了。经济上去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强烈的不满情绪上来了,那是什么形势?所以,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2013年7月18日,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在贵阳召开,习近平在贺信中说道:“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将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视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谈及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时,他提出了“两山”的著名论述,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6]不但要在发展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留住青山绿水,还要发展绿色经济,走绿色发展之路,向绿水青山要发展。
三、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
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案于2014年4月24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被表决通过。该法于2015年1月1日正式施行。2015年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个《意见》中的9大部分共包含35条细则,通篇都贯穿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活动要符合自然规律的发展理念。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理念开拓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新的发展指南,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参 考 文 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2-283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2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3
[4]江澤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海口:在海南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01-02-27:282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8-20
[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120
[责任编辑: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