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班彪“北征”的足迹
2017-03-20刘治立
刘治立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和实施,丝绸之路文化研究日益引起重视。但在研究过程中,茹河古道的地位和作用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无疑会使丝绸之路研究出现断档缺环的现象。为了全面了解茹河古道的经行状况,2016年4月17日,来自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区的十几位学者组成考察组,根据班彪《北征赋》所记述的行程及见闻,重走“北征”路,查看沿途边塞和城池,分析茹河道在汉唐军事、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感受古道、古城、故塞的魅力,判定茹河道在丝绸之路中的特殊地位。
释余马于彭阳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的记载,公元前166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杀北地都尉卬,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使奇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朝那”为秦汉县名,在今宁夏彭阳县西古城镇;“萧关”在今宁夏彭阳县境;匈奴军队所至的“彭阳”为秦汉彭阳县,在今甘肃镇原县太平镇上城行政村东山自然村,古城址至今犹存;“回中宫”在今甘肃华亭和陕西陇县之间;“雍甘泉”,即雍(今陕西凤翔)和甘泉宫(在今陕西淳化)。匈奴军队这次入掠,打败北地都尉于萧关,进至彭阳(今镇原县东彭阳故城),并派骑兵入烧回中宫,深入到雍和甘泉,距长安仅200里。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出北地进攻匈奴,走的就是这条道。公元25年,23岁的班彪面对长安政局的颠覆,“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绝迹而远游”,走的是这条道。公元168年二月,段颎进攻羌人起义一直打到逢义山,走的也是这条道路。公元787年十月,吐蕃军队侵扰,顺茹河而下,火烧丰义城,也走的是这条道。匈奴军队行走时,正值寒冬,铁马冰河成了主要的景象。班彪“北征”是在十一月,赋中涉及到南飞的大雁和山顶的积雪。段颎行军时,已是初春,沿途景色当与我们途中所见近似。吐蕃军队进攻丰义城时,也是冬季。
萧统《文选》“纪行”一门首选的就是班彪的《北征赋》。清朝陈元龙《历代赋汇》亦列其为纪行赋第一篇,可见历来人们将之作为行记的典范。班彪所走的路线在《北征赋》中有具体的记载,由于地形的复杂和古今地理建置的变化,过今陕西旬邑和彬县以后进入甘肃陇东的行迹有一段很模糊,如赤须长坂、义渠国都、泥阳等,都存在许多争议。但随后沿着茹河河谷西行路线就很清楚了。
茹河是蒲河的重要支流,发源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寨科村,流经宁夏彭阳县城及甘肃镇原县城,在北石窟寺门前汇入蒲河。茹河又名彭阳川,茹河河谷在历史上是关中北出塞外的重要通道。从匈奴南下兵临彭阳,到班彪北征至高平,再到东汉时进军逢义山击溃先零羌,再到吐蕃摧毀丰义城,无数激越悲壮的历史活剧在这条古道上上演。
上午9点钟,考察组在甘肃庆阳北石窟寺门前越过蒲河大桥,正式踏上茹河道。茹河河谷平坦宽阔,起伏较少,便于大军行动,汉代茹河的水流量比现在更加充沛,可供兵马饮用,这是老上单于选定此道进攻汉朝的重要原因。我们与老上单于匈奴大军及唐朝时期吐蕃军队相向而行,与班彪及段颎走的方向则完全一致。走在古道上,遥想匈奴铁骑、东汉军队、吐蕃猛士曾经在这里驰骋,耳旁仿佛响起了令人震撼的战马长嘶、战车辚辚、金戈齐鸣。
班彪写道:“释余马于彭阳兮,且弭节而自思。日晻晻其将暮兮,睹牛羊之下来。”班彪到达彭阳的时间是傍晚,他信马由缰地行进,又停车暗自思量,能够看到成群的牛羊从山坡上下来。也就在班彪到此地的191年前,匈奴大军到达彭阳,由于萧关已被攻破,北地都尉孙卬被杀,汉军士气受挫,沿途再没有大的阻击,彭阳的失陷顺理成章,似乎并无大的激战,因此史书记载匈奴军队“至彭阳”,老上单于派遣骑兵火烧了回中宫,候骑则越过彭阳到达雍甘泉。在班彪过此的762年后,贞元三年(787)十月甲申,吐蕃军队在此与唐军激战,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国力衰退,无力抵挡吐蕃的强悍进攻,丰义城遭到严重破坏,唐朝丰义县即汉代的彭阳县。
彭阳县这座千年古城历经劫难,却依然傲立于茹河畔,直到宋朝还作为县城,元朝时期并入镇原州。镇原县境内原本还设有彭阳乡,可是在本世纪初乡镇机构撤并的过程中被撤销,竟连一个彭阳村名也未留下。取消沿用了2000多年的地名,实际上是丢弃了一张亮丽的历史文化名片,这对古城的保护以及提高古城的知名度很不利。
越安定以容与
汽车穿过秦汉彭阳古城和石空寺石窟,过桥到达茹河北岸,进入镇原县城。我们参观了镇原县博物馆,观赏了一批宝贵的文物。班彪在镇原县城一带是否驻足?他在走过彭阳县后称“越安定以容与”,“容与”意为徘徊犹疑,可见经过安定时,班彪的心态并不轻松。有学者根据这种行程顺序的记载,以及《元和郡县图志》中“临泾县,县界兼有汉安武、安定、临泾、抚夷四县之地”的记载,认为“西汉时在茹河川今镇原县境内只有两座古城,即彭阳县与安定县。证明西汉安定县不在今泾川境,而在今镇原县的茹河川附近,也证明临泾不在茹河川”。也有学者进一步提出,镇原县城东南祁家川秦汉后河遗址是汉代安定县所在,这里曾经出土著名的“秦始皇二十六年铜诏版”可作佐证。
这种观点目前响应者甚微,证据显然还是不足。也有人认为,《北征赋》中的“安定”是安定郡而不是安定县,走过彭阳后离安定郡治所高平更近了。这种说法也显得牵强。我们大致可认为,镇原中部地区曾经属于安定县,至于县城所在,只能存疑待考了。
从班彪的行程路线看,应该经过今镇原县城。《北征赋》中没有出现临泾县,是因为当时的临泾在镇原南部的洪河川,不在今县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原州(治今固原市原州区)为吐蕃所占,唐朝在灵台设立行原州,后移至平凉。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4),郝玭率领百骑沿着茹河巡查捕野之后,向马璘建议修筑城池,马璘对此不够重视,此议被搁置。唐宪宗元和三年(808)正月,泾原节度使段祐将这一主张上报朝廷,朝廷同意在此修临泾城,并很快付诸实施。十二月,移置行原州于临泾。这才有了唐朝至今的临泾,也才有了唐朝后期和宋金时期的原州。
遵长城之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