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斯里兰卡丝路考察纪行

2017-03-20黎明羌笛

丝绸之路 2017年5期
关键词:印度

黎明羌笛

2016年清明节刚过,来自全国各高校与研究单位的专家学者云集在陕西师范大学,参加由西安大唐西市有限公司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的第五次“南亚印度、斯里兰卡丝绸之路学术考察”。在这里,我见到从事丝绸之路学术研究的15位新老朋友,分别是胡戟、张乃翥、杨富学、王阳、张安福、白文、张建宇、燕兵、高明、龚静、李秀梅、任红、彭晓静、孙学雷、陈艳玲,还有女领队张伊平。

徜徉在印度德里

我们借道香港飞往印度首都德里,旅途长达10多个小时。我们身下神奇的天地时空依次是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孟加拉、尼泊尔,然后才是德干高原上的印度首都机场。

一夜休整之后,第二天考察正式开始。陪同我们在印度境内考察的導游是一位来自北方哈里亚纳邦的“小王”(因他自称是印度北方邦王室后代),实名为阿孜·古木尔·森。他40多岁,浓眉大眼,皮肤黧黑,个子不高,但很健壮,善于谈吐,幽默好动。

根据原定的计划,我们先去的是驰名世界的伊斯兰教贾玛大清真寺,此建筑坐落在著名的红堡风景区旁边的一座山丘土包之上,显得雄伟壮观。按当地习俗,游客进门要脱鞋打赤脚。虽然德里的天气非常炎热,但我们行走在清真寺高大宽敞、雕刻精美的主殿长廊之中,三面通风的大院内,却感到分外凉爽。高耸的月牙顶下,还有低沉的《古兰经》吟诵声,却不见有虔诚的教徒做礼拜,倒是有许多穿戴艳丽的当地妇女席地而坐,毫无拘束感,还有一些袒胸露背、五大三粗的印度汉子在地面上旁若无人地横躺纳凉。经询问,原来这里早已被开辟成旅游景点,远离宗教,完全商业化了。来此地的多为世界各地游客,以及当地非穆斯林的印度教徒。故此,眼前的景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离开贾玛大清真寺后,驱车直奔德里地标名胜——印度门。

据小王说,印度门是仿照法国巴黎香榭丽舍路凯旋门修建的标志性建筑,是印度解除英国殖民地独立日的象征,每年在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国家独立纪念大会与盛典。来到此地,确实给人一种神圣庄严之感。高大气派的印度门前,来回穿梭着许多国内外游客,他们热衷于与此座建筑下手持钢枪、穿戴讲究、气宇轩昂的护卫士兵合影。据说从此延伸出去的总统府大街,直对的是富丽堂皇的国会大厦。

来到德里,没有国内都市高楼大厦给人带来的那种压抑之感,因为这里到处都是东方与西方文化融合的古老建筑与典雅风景。当我们来到市中心的世界文化遗产顾卜特塔参观时,更会令人信服印度人对传统文化艺术的钟爱之情。

这座罕见的、保护得如此完整的古建筑群,是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寺庙塔楼完美结合的典范。来自河南龙门石窟研究院的张乃翥先生给我们一一介绍此座神庙林立石柱上各种宗教因素杂糅的现象,让人切实感受到印度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与中国宗教文化交流的渊源。

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专家学者,自从踏出国门之后,最渴望的就是多进几家高规格的历史博物馆与文物展览厅,这一愿望有幸陆续得以满足。

我们首先造访了世界上声誉颇高的印度国家博物馆,这里收藏着许多东方诸国与地区的古代宗教与民俗的顶级文物,印度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实物荟萃,真让人大呼过瘾。博物馆大门口躺卧的一尊青色巨石,上面刻划着难以识别的大片古代文字,我感到很新奇,小王的话使人眼前一亮:“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帝王阿育王石啊!”像刘姥姥走进大观园一样,在馆内,我们看到了无数的宗教人物、建筑、花卉、动物石雕,还有丰富多样的绘画、文书、器具、服饰等实物,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我从事古代造型、表演艺术形式研究,因此更加关注本地的乐器、道具、美术工艺品,以及斯坦因等从西域地区盗掘来的艺术文物。这一切多少让我得到一些满足,可谓不虚此行。

南亚文化都市孟买

记得在离开德里前,导游小王描绘孟买:“那座城市是印度最大、最现代、文化味儿最浓的城市,就像你们中国的上海。来印度要是没有去过孟买,那就等于白来!”

大巴越过漫长、高大的斜拉式大桥,对面出现了成片的欧式古典建筑群,一处处荡漾着洁白浪花、飞翔着一群群海鸟的海滩泳场,还有一片片景色怡人的私人别墅与草木花园。在蓝天白云下、绿树鲜花中,透过车窗还能不时看到豪华的露天结婚场面,人来人往,歌声飞扬,显得格外浪漫而新颖。

我们无暇浏览美景,匆忙穿过几座由大块石头堆砌的欧式楼房以及偌大的曲棍球球场,前来考察令孟买人引以为豪的三座标志性建筑群,即维多利亚火车站、孟买印度门、威尔士王子博物馆。

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名字命名的维多利亚火车站因几年前震惊世界的爆炸案,已经长时间关闭。从外面观赏,虽然年久失修,但仍能从其奇崛繁复的古典建筑造型中看到当年车站的辉煌壮丽。对面宏伟浩大、高耸入云的基督大教堂,更是让人感受到昔日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在印度洋的霸权。

离此地不远处,则是船舶云集、桅杆林立、海风劲吹的孟买印度门港湾。此座纪念碑类建筑并不高耸,但是门面拱形要大得多,而且修建得非常敦实,富有质感。据导游讲,此座建筑比德里印度门的历史要长得多,因为当年英国殖民者是从这里开始登陆的,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印度门,是名副其实的对外开放窗口。

不远处的威尔士王子博物馆其貌不扬,但令人感叹。这里展品极为丰富多样,收藏物品格外精美。我们像饥肠辘辘的饿汉扑向诱人的面包一样,急不可耐地四处巡视,提着照相机、录像机、录音机开始紧张地工作。听说三楼有不少与东西方乐舞、戏剧有关的瓷器瓶画、装饰壁画,我索性直接登上楼顶,然后从上到下不停歇地照相、做文字记录。此时,我就像是进入梦幻世界的阿里巴巴,随着“芝麻开门、芝麻关门”打开着一扇又一扇魔洞大门,见到一件件稀世珍宝时,手脚忙乱,超负荷地工作着。在大批金属盘雕、石刻雕像、工艺图画艺术品面前,我只感到时间太少、相机内存卡容量太小,解读水平不高,更让人遗憾的是,这样短时间地走马观花,其间遗漏的精品佳作肯定很多。

奥兰加巴德邦佛教石窟

凡是崇奉丝绸之路佛教艺术的宗教信徒,来到印度几乎没有不去朝圣奥兰加巴德佛教石窟的。这里拥有大名鼎鼎、独一无二的阿旃陀石窟与埃洛拉石窟,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佛教雕刻绘画博物馆,对于我们这些从事中印文化关系与文物研究的中国学者来说更是梦寐以求的考察之地。

来之前,我们认为此地是远近闻名的佛教石窟宝地,应该是满城的佛陀像、遍地的菩萨画,到处都是色彩绚烂。可是怎么也没有想到,驱车行驶,举目望去,无论是在下榻驻地,还是在大街小巷,看到的除了高悬月牙、古典雅致的清真寺,就是当地穆斯林素白的衣衫。原本辉煌的佛教早已湮灭,这里已成为印度穆斯林最多、最集中的地方。

我们去的埃洛拉石窟离城只有30多公里,在茂密的丛林小道行驶了一个小时左右,就抵达有大片玄武石堆积的石窟群。国内的各大石窟都是依山而建,以宽阔的广场为依托,上下开凿出许多大小不一的佛窟石龛。而这里的石窟大为不同,是从上而下,开山劈岩,将巨大的岩石深挖,形成数座相互贯通的大院落,然后再开门凿墙,雕像塑佛。无论在庭院内、厅堂中,还是在长廊处、祭场上,都错落有致地或站、或坐、或卧着天国佛界无数神像,大者与高树楼房比肩,小者如飞鸟一般。

据印度向导介绍,埃洛拉石窟塑像以佛教与印度教为主,于公元350~700年修筑,最值得观赏的是第6窟、第10窟,因为其中雕刻有强悍勇武的印度古代工匠保护神雅希克诺丹、许多可爱欢快的侏儒神,以及嬉戏歌舞庆典的佛僧群雕。我们执火举灯,爬高上低、四下考察,收获颇丰。

举世闻名的阿旃陀石窟,距奥兰加巴德城较远,有106公里路程。我们顾不上回宾馆卸运行李,也没顾上吃中餐就直奔目的地。对此佛教石窟策源地,我心仪已久。记得当年我在新疆文联工作时,曾与龟兹石窟研究所霍旭初研究员在考察甘肃敦煌莫高窟的路上听他反复提到印度阿旃陀石窟:“若有机会去印度,你一定要设法去阿旃陀石窟,那里手持莲花的天竺女神比咱们国家敦煌微笑女神还出名,人们都称她是‘东方的蒙娜丽莎。”此语一直萦绕在我心中,不想随着车轮的飞转,模糊的梦想渐渐化为激动人心的现实。

这座开凿于公元前2世纪,在绵延550米悬崖峭壁上建成的“世界石窟之母”,29个佛教洞窟依山傍水呈弯弓式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引起同行们的一片欢呼与赞叹。顺着大小、高低不同的石阶,我们相继走进一孔又一孔越来越精彩的佛教洞窟。我夹杂在众多世界游客中,贪婪地观赏着那些曾显现在梦境的典雅石像、精美绘画,特别是仰首敬视那尊著名的印度捧花女神,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当看到雕刻精细华丽的释迦牟尼巨大卧像时,不觉有了俯身膜拜的强烈欲望。

阿拉伯海边卡利卡特

从印度德里一路南下,经孟买、卡纳塔卡,再到奥兰加巴德,由德干高原到低海拔的中部山地,再从宽阔平原之处到临海的狭窄丘陵之地,然后又乘飞机去旅游胜地卡利卡特,天气越来越热,但是风光越来越美。

卡利卡特市属于喀拉喀邦马拉巴地区,为印度南部第三大城市,这座沿海而建的城市是让人最开心、最有收获的实地考察之地了。因为来之前,我就通过旅行册上的提示得知,这里是我国明代旅行家郑和下西洋时最主要的登陆港口之一,亦为西方葡萄牙航海家达·伽玛、瓦斯科来过的重要商业城市。我们来南亚印度考察海上丝绸之路就是奔着它来的,哪有不期盼、不高兴之理?

进入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自然风光、地方建筑、行人服饰骤然丰富多彩起来,似乎步入了一个美妙的神话世界。特别是在一片片五彩缤纷的建筑群中,突然出现一座座高耸的十字架素色圆顶,还有满院子整齐林立的基督教徒墓碑,自然之中,对这座拥有东西方文化交流历史记忆的城市充满了敬意。

匆匆用过午餐,考察队成员们就兴致勃勃地踏上去“丝之街”的路程。据印度导游说,这个有趣的名称来自古代中国,可能因当年郑和来南亚在这里居住过,是古代华夏丝绸外销的历史见证地。我们来到这条街中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印花布小巷子,这里形象生动地记载着古代中国与印度纺织业的交流情况。在这里,我们发现在一棵巨大的菩提树下,竖立着中印两国商人的双人石像。

仿佛在穿越历史时空的隧道,刚参观过丝之街高大雄伟、庄重肃穆的基督大教堂不久后,我们又驱车来到造型古怪、神秘莫测的印度教寺廟,接着则是一座原始古朴、布满楼台亭榭与聚水池的草庐清真寺。途中还见到在一座座街面房屋顶上,悬挂着一面面绘制着镰刀、斧头的印度共产党红色党旗。由此感知,崇奉自然的印度人种与各种宗教文化形态是如何和谐共存的。

印度洋边科钦皇宫

距卡利卡特180公里距离的科钦,是扬名海内外的旅游观光明星城市,是东西方诸国古今使者旅人最喜欢光顾的游览胜地。据说,当年郑和多次来过此地,他所率领的大型船队,不仅从此运走了大批南亚香料、水果,还陆续将中国的大量丝绸、印花布、陶瓷等输送到这里。到科钦古城,要路过美丽如画的埃尔纳古勒姆,沿途风光秀丽,椰林成片,一派难见的南国风光。于明镜般的湖泊河流畔,我们透过车窗,目视着当地人飞快地攀上椰树,轻巧地摘下椰果,又熟练地挥刀砍削着果实,然后喜盈盈地递过来。我们每人手捧一枚,一边喝着清凉的果汁,一边观赏着沿途迷人的景色,实在是难得的人生享受。

在科钦,我们看到的丝绸之路景物与文物古迹甚多,诸如远近闻名的科钦皇宫博物馆,建在一座高敞的山坡上。大家一路拾级而登,进入树木茂盛、绵延曲折的庭院,导游提醒必须要赤足脱帽以示尊敬。在具有西式建筑风格的展馆里,木质天花板与木地板沿廊,阴凉平滑,行走起来舒适从容。可是到了每间展室的衔接处,头上是灼热的太阳直射,脚下是滚烫的砂石扎人,逼得游人只有跳跳蹦蹦冲刺而过。好在博物馆的国内外展品丰富多彩,年代也很久远,让人不觉忘却了天气的炎热与路途的疲劳。

接着是去科钦城中心的荷兰皇宫与圣法兰西教堂,从中可体验当年欧洲殖民者生活的奢华与高雅的艺术情调。我们在每一个房间中都能观赏到西方家族各种珍贵的画像与雕塑,或单个,或群体,或人物,或风景,设计制作得非常精致、考究。所见教堂更是典雅神圣,素白的墙体上悬挂着一幅幅圣母、耶稣、众教徒的祈祷、显灵、救赎的神迹画。可以想象,古代西方探险家、传教士们是怎样不辞劳苦、飘洋过海,到这“东印度公司”营造虚幻美梦。

当然,最能激起我们这些中国学者兴趣的还是科钦海边地道的中国历史文物,即高架在大海边的“中国渔网”。据导游解说,此种独特的打渔方式是明代郑和下西洋时带到印度的,至今这里的渔民还在使用。在如梦如幻的夕阳西照之下,只见延伸入海的巨大木架平台上,一群群赤裸上身的科钦渔民一次一次地解开绳索,卸掉石块,推着辘轳,吆喝着打渔号子,从上到下、从近到远地撒开渔网,等待海洋的馈赠。从他们被余晖映红的脸膛上,可以看到对中印友谊的祝福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玄奘西天取经的金奈

印度考察的最后一站是泰米尔纳德邦首府金奈市。听说无论在占地面积还是人口方面,金奈都仅次于孟买,是南印度最大的城邦。出于职业习惯,颇能调动我兴趣与激情的是,这里曾是唐玄奘多次来过的神秘古都,是遗存大量东西方历史文物的海上丝绸之路重镇。

据中国著名学者胡适考证,东方诸国妇孺皆知的《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原型就来自南印度的神猴哈奴曼。我们来金奈的几天内,果然在境内看到许多哈奴曼的神像石雕与画像,它们戴着金冠,握着铜锤,鼓腮瞪眼,确实与《西游记》中的孙行者貌似神合。

按照规定的考察路线,我们先参观了泰米尔纳德邦博物馆,然后是“东印度公司”所在地乔治堡垒博物馆,都是富有雕塑感的欧洲古堡建筑,且有着浓郁的印度风格。这里珍藏着许多来自中国的瓷器,令人眼界大开,还有一些具有华夏民间色彩的丝织品,引起我与同行的强烈关注。

在泰米尔纳德邦境内的帕拉瓦王朝首都契普兰,我们来到了唐玄奘当年访学的古老佛教寺院,后来改造成气势恢宏的印度教破坏神寺庙。这里雄伟壮观的高塔与雕刻繁复的巨大寺庙群,将人们带入庄严肃穆、神秘莫测的中世纪宗教世界。通过悠远的神鼓敲击声、缥缈虚幻的诵经声,以及明灭闪烁的灯烛佛光,我们仿佛又看到三藏法师玄奘不朽的身影。

接着,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到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玛玛普兰,在这座山石下考察独特的洞穴寺庙,目睹到印度诸神雕塑诞生的加工石料。目视着巨大的花岗岩中,想象古代石匠是怎样艰苦卓绝地用铁器开凿佛窟,以高度智慧与娴熟技艺精镂细刻各种神像。曾经来过此地考察的杨富学研究员热情地为大家指点解说如何识别杜尔加、湿婆、毗湿奴、帝释天主神与寺庙群像。让人感到神奇的是,当地工匠热衷于雕刻眼镜蛇像,这可能与他们改信印度教,崇拜万物神灵有关系。

佛诞日斯里兰卡访法显

次日,我们便离开南亚次大陆印度,乘专机飞往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国。

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机场上高悬的彩色旗帜、彩色气球、佛陀画像、外文巨幅标语与五颜六色的花环告诉我们,天上才几时,人间已多年,转眼之间,我们已经来到另一个神奇的南亚国家。

前来迎接我们的是一位皮肤黝黑、身材削瘦、戴着一副文雅眼镜的斯里兰卡年轻导游,他操着四声不清的南亚语调的汉语告诉我们:“我叫门帝萨,这两天是我们国家每年一度的佛诞日,斯里兰卡和印度不一样,全民都信仰佛教,现在全国都在放假。欢迎你们,包括人间、神界的生灵都会祝福尊贵的中国客人的光临。”

从机场到科伦坡市区的路上,果然到处都能碰到庆祝释迦牟尼佛陀诞生的庄严隆重的场面,不仅街道上彩旗飞扬,彩门成行;寺庙里烛火旺盛、香烟缭绕;就连乡村小道与城镇街道上来往的行人,也是身穿民族节日服饰,他们手捧鲜花,合十前行,极富祥瑞喜庆色彩。

来到斯里兰卡旅游考察,给人印象颇深的无疑是这里风景异常优美,人民生活非常富足,还有人与大自然野生动物的和谐相处。所到之处,天上的飞鸟、地上的走兽,都和人们自然和平共处。水田湖泊中,随时可见一群群白色的鹭鸶在悠闲散步;草坪树林中,可轻易地拍摄到美丽的孔雀、松鼠、梅花鹿的身影;山石岩壁上,则能近距离看到一只只野生猴子、蝙蝠在跳跃飞行。

自斯里兰卡海边城市阿阿努普勒乘车前往波隆纳鲁沃是丝绸之路考察的重头大戏。因为这里曾有长达2500年历史的斯里兰卡古代首都,并为我国东晋时期高僧法显取经求法之地。通过《佛国记》得知,法显当年不顾古稀年迈之躯,越荒原,渡流沙,舍生忘死,万里跋涉来到狮子国岛,于此地古代佛教寺庙结跏禅坐,弘扬中斯两国友谊,千年来被传为佳话。

在建于公元前380年古老的阿努拉普勒佛教遗址,令人惊叹的是,我们竟然触摸到印度阿育王女儿僧伽蜜多手植的菩提树,还有法显求法居住的无畏山禅室洞穴。为纪念这不同寻常的经历,团队的大部分成员都购买了此颗金刚菩提树结籽制成的神圣串珠,并在法显高僧待过的寺院遗迹处与考拉斯佛教僧人居住过的寺院内拍照留影。

我们感到很幸运,无论是在祭拜高大的浮屠巨塔、散落的石砌砖垒的柱础山墙,还是观赏飞龙走蛇神秘的波罗蜜天书,以及纵横交织、造型各异的庭院水池,都可感知我国高僧法显在古代“孔雀之乡”斯里兰卡留下的恩泽。似乎时光还在倒流,如今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光晕不是又在映辉着东亚古代文明的复现吗?

在斯里兰卡考察的高峰体验,是在乘车自波隆纳鲁沃前去锡古里考察世界文化遗产——狮子岩过程之中。据相关文字介绍,这里曾经是南亚“百兽之王”狮子的故乡,故此,历代君王都以雄狮自誉,以示其拥有强大的政权。走进这座被人们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酷似狮子造型的大山石岭,山体出奇的突兀高大,特别是那两只威风凛凛的狮子石爪,令人敬畏。我们沿着陡峭的山路与高架的栈道努力攀登,于中途山岩处看到一些远古斑驳陆离的壁画,在山顶平缓处观赏到巍峨挺立的古代宫廷遗址,不觉为斯里兰卡历代工匠高超技艺所震撼。

印象頗深的是前去科伦坡附近的丹布勒金寺所见所闻,在大门口的庭院中,我们被有三四层楼房高的金碧辉煌的锡兰大佛深深吸引。跟着导游门帝萨一起上山的路上,遇到了一群群活蹦乱跳的猴子,还有一群群背着画夹、穿着长衫、打着赤脚的年轻斯里兰卡男女学生。据导游介绍:“丹布勒金寺是南亚各地佛教信徒朝拜圣地,这里的景色非常好,孩子们都喜欢来这里画画。还有这里的石窟洞穴非常有特色,不过有一点点恐怖。”带着些许悬念与好奇之心,我们走进一长串幽暗的洞穴,真是令人大开眼界,这里不露山不显水,却暗藏着五个别具特色的地下佛教寺庙,其雕刻的立佛和卧佛都是典型的斯里兰卡形象,祥和、飘逸而典丽,令人印象深刻。不过,最后一个寺庙就不同寻常了。只见几尊坐佛都被涂抹成蓝色冷调,金刚武士青面獠牙、杀气腾腾,手持神器悍然护法。两尊浓眉大眼的菩萨女神,貌似和善,可是其头顶背光处,却是几条吐着毒信、瞪着巨目的狰狞眼镜蛇。带着复杂心情,我们从阴暗的石窟洞穴走出来,当看到院内放生池中一支支蓝瓣黄蕊、婷婷玉立的睡莲,绷紧的神经又恢复了正常。

当我们徜徉在科伦坡国家博物馆观赏丰富多样的文物藏品时,发现有如此多的建筑实物似曾相识,息息相通,多少有些宾至如归的奇妙感觉。诸如中国陶瓷制品上刻印着南亚艺人的形象,西方玻璃器皿上绘制的东亚地区的景物写生,还有于各种型制的金属器具上同时显现中斯两国人物形象。由此可以证实,在悠远的古代历史,中国人开创的丝绸之路海上通道和西方人铺设的东方航海线路,早已将东西方国家与民族经济文化利益连接在一起。身临其境,在这些珍贵实物的面前,遥想这些古人的亲身经历与游历,让人感受如此深刻、细致而又亲切。

猜你喜欢

印度
今日印度
论印度陈那因明非演绎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如果可以去印度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印度自拍现场
我所见识的印度商人
山哈·印度摄影
印度式拆迁
最高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