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POC翻转课堂在电路原理课程中的实践

2017-03-20常继彬严利朱家富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1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实践

常继彬+严利+朱家富

摘要:为了积极推进MOOCs资源建设,探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明晰高校课程建设的方向和思路,从2014年开始,选择部分《电路原理》班级进行SPOC翻转课堂试点。尝试基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把小型的、在线的、优质的MOOC资源与实体教学深度融合,以提高教学质量。三年的实践结果表明,采用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效果良好。

关键词:MOOC;SPOC;翻转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221-02

引言

翻转课堂等模式引领了课程改革的潮流,如何应用好这种新的教学形式,促进高校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也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MOOC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学习过程为学习者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但因呈现方式单调、针对性指导缺失、在线参与度不足、不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等导致学习者难以进入深度学习状态[1]。信息技术在实体教学中的应用逐渐从边缘化走向内核式,把迈向深度学习视为信息化教学的主要目标与诉求[2]。在MOOC狂热消退以后,其在线教育与线下实体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SPOC可能会成为一种受欢迎的教学模式[3]。因此,如何利用MOOC资源,采用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大力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应用于《电路原理》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践,以探究该模式的有效性。

一、课程介绍

《电路原理》课程为我校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三个本科专业的专业教学必修课,也是电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程着重知识的梳理、学习方法的启迪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教学时强调对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定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准确理解及灵活运用,力图使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解题能力,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中应努力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电路理论知识,开拓思路,培养能力。

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1.线上考核:学生可以选择三次通过SPOC线上课程考核,获得SPOC线上课程考核成绩,并以最高的成绩作为本项成绩。

2.过程考核:本项目为竞争性考核,课程组将制订详细公开的过程考核方案,包含自学检查、课堂交流、平时作业、讨论、项目完成等为考核对应,以学期整个过程为考核时间段,以获得最高过程成绩小组为权值100,其他小组计算相应的相对过程考核成绩0—100分。

3.期末考核:所有学生需要参与学院组织的本课程的期末统一考试,即与另外的平行非试点班统考,获得期末考试成绩。

课程学习的综合成绩以上述三项成绩按照30%、30%、40%的比例综合评定。

三、学习组织实施

我们以学堂在线的清华大学《电路原理》MOOC资源为依托,以“翻转课堂”为课堂组织形式,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SPOC翻转课堂的试点模式。

1.自主学习: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课前完成教学视频的自主学习。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是翻转课堂学习模式的两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影响着学生的个别化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之外能够自主学习,在课堂内能够协作讨论。

2.线上检测: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的时间和节奏在老师控制下按时完全。老师课前将下节课要讲授的内容告知学生,要求学生提前通过视频学习,并在网上完成一些基本练习,已检查学生自学情况,便于老师掌握学生课前学习情况。

3.课堂组织:课堂探究的问题由教学团队提前拟订方案。从教师的角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提出一些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课前针对性练习时发现的疑问及同伴交流中未解决的困难提出一些问题。综合两方面来确定用于课堂探究的问题。

学生经过了独立解决问题、小组间开展协作探究式活动之后,派出学生代表对小组的讨论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采取的形式有演讲、成果演示等,并且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与评论及分享学习收获,然后老师进行总结。

四、其他工作

1.针对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问卷调查。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对翻转课堂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的认可程度,教学团队每学期都设计了问卷调查。主要针对课前观看MOOC视频的投入时间、对翻转课堂的感兴趣程度、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自身能力的提升、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0%学生提升了对SPOC翻转课堂的兴趣,只有30%的学生说兴趣没有提升,69%的学生喜欢讨论式教学,31%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讨论式教学,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学视频可以增进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只有极少部分认为没有作用。

2、教学研讨与交流。《电路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从项目确定开始,组建了专门的课程组,课程组负责该课程的计划制订、教学组织、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等工作。为了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实施,项目组经常组织教学研讨,项目组全体成员全程参与。项目组完成的教学研讨主要包括项目计划的制订与编写、教学内容的确定、授课计划与考试方案的制订、网络课堂内容的组织与建设、网络学生答疑、网络作业批改、阶段性测试的出题考试与总结、问卷调查的组织与分析、期末考试结果分析等多项内容。

五、总结

经过几学期《电路原理》SPOC翻转课堂的试点實施,从与平行班级的对比看,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1.大部分学生课前养成了提前预习、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即将讲授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网上MOOCs资源提前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到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与同学进行讨论,有的放矢。

2.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以前的课堂主要是老师讲解,有时候老师想组织讨论,但由于时间紧,而且学生没有提前预习,很难组织一次像样的课堂讨论。通过学生课前的网络自主学习,发现了问题所在,课堂上就能够提出问题,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

3.提高了课堂效率。简单的内容,课堂上老师不再重复讲解,课堂上主要是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学生没有提出的重要的知识点,由老师提出来,归纳总结。因此,课堂上解决的问题更具有针对性。

当然,在实施翻转课堂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整个课程实施进度与大纲的要求的总体协调与把握,需要做进一步的优化调整;老师课前备课内容如何达到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培养双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翻转课堂如何组织实施,才能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调动绝大部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蒋梦娇,邹霞.基于MOOCs环境的深度学习研究[J].软件导刊,2014,(7).

[2]张静.学习科学视域中面向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变革[J].中国电话教育,2013,(4).

[3]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

[4]张强,张海峰,唐岩,于歆杰.电路原理基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J].实验教学研究,2016,(01).

[5]薛云,郑丽.基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16,(05).

[6]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01).

[7]曾明星,李桂平,周清平,覃遵躍,徐洪智,张彬连,黄云,郭鑫.从MOOC到SPOC:一种深度学习模式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

The Applied Research of SPOC Flipped Classroom in Circuit Principle Teaching

CHANG Ji-bin,YAN Li,ZHU Jia-fu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Chongqing 401331,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source construction of MOOCs,explore teaching mode reform,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effectively,further clarity the direction and thinking of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m 2014,we have selected some of the circuit principle class to pilot SPOC flipped classroom. Guarded by teaching design theory and concept of flipped classroom,how to use small,proprietary,and online high quality MOOC resources and incorporated into entity teaching,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e three years practice results show that SPOC flipped classroom is a effective pattern.

Key words:MOOC;SPOC;flipped classroom;practice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实践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