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合作环境下计算机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3-20路阳朱景福高军张楠周晶楠
路阳+朱景福+高军+张楠+周晶楠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了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在以强化产学合作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项目教学动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关键词:产学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031-02
近年来,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北京达内教育集团、中软培训、哈尔滨云图培训公司、用友软件等多个企业开展“3+1”联合办学,进行订单式培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就业。这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三年在学校完成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第四年在培训机构进行以软件项目开发实践为主的实训,完成了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完成了面向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解决了国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急需的计算机软件人才的供需问题。
校企合作“3+1”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的问题,在社会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通过几年的实践,在新形势下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当前国家提出了“全民创业,万众创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如何顺应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的面向“互联网+”的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及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改革形势,在完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仅仅通过校企合作“3+1”培训这种人才培养途径达不到这个目标。
校企合作“3+1”人才培养模式在新形势下面临着三方面的问题:(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改革的力度不够,教师的积极性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教学管理、课程体系设计还不够科学,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目标。(2)近几年计算机新技术层出不穷,而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几年来一成不变,没有建立产学全程合作项目教学的动态管理机制,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3)在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企业积极性不高。仅仅完成学生就业的目标,忽略了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深度融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体系,我们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优化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现有教学计划中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将学生毕业后能就业优化为学生毕业后能创业。为达到这个目标,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前3年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压缩计算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硬件平台课学时,例如整合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路等硬件相关课程至48学时,减少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32学时。增加32学时SYB(Start your business)创业基本素质培训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精神、创业管理及经营等创业基本素质及创业本领。同时为了适应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在学校创业科技园区自主创业,创业成功后把实际创业经验分享给学生,同时要求专业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贯穿创新创业思想。
在课程体系改革中,主要针对现有课程设计环节效果不好、所设计项目与企业实际需求严重脱离等问题,对课程设计理念及目标重新定位。新形势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建立并完善了市场调研制度,以创新创业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目标培养的实际需要,打破原有学科体系,分析相关的知识要素和技能要素,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平台,以开放的姿态,面向社会、企业,与行业、企业共同合作进行课程设计,从而使课程设计更具开放性、适应性、先导性,以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从合作企业中选择实际课程设计项目,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完成课程设计,例如引入企业培训过程中J2EE体系的Spring Framework,Struts MVC Framework,Tiles Framework,Hibernate Framework,JUnit和Function Test等在企业实际开发过程中用到的技术框架,在这个框架基础上进行航班订票系统、进销存系统、网站购物系统、网站支付系统等实际课程设计题目的开发,从而使得这些课程设计题目更接近实际项目,大大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项目的开发能力。
二、动态教学管理机制的建立
计算机新技术层出不穷,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的开发、O2O(Online to Offline)电子商务的兴起,对计算机专业毕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质是对计算机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开发能力、自学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必须建立动态的教学管理机制。为了解决教学体系运行的动态管理问题,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教学计划主要根据移动互联、O2O等市场需要和企业需求进行动态调整,增加了这部分教学内容,同时为提高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每年派出2名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实际项目研发,和企业的技术服务对接,同时鼓励教师和学生承接企业实际软件协作项目,进行横向课题开发,从而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在产学全程合作项目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运作管理方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企业对学生进行开放式培养,把校内实习与校外企业项目实践提升到同一高度,进行一致性培养。实现校内教学与校外实习实训练基地的一体化,使课程实验、校内实训、企业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形成一个有机动态的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紧密依托软件行业内知名企业构建了具有真实软件开发环境的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多渠道、多形式地探索出了校内实习与校外软件开发实训的校企组合新模式,比如由学校提供场地和机房,企业提供高级软件开发技术和高级软件工程师师资支持,以企业实际承接项目为主,组织学生真正参与软件项目开发实训,从而真正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创业本领。
三、校企深度融合過程中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在创新校企合作形式,对学生进行订单式培养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校企要深度融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本领,还要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其中一个根本问题是要解决好校企合作项目教学的评价问题,从而把真正优秀的,具有创新创业潜质的学生选出来。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扩大了评价主体的范围,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评价主体的范围从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扩展到全校师生、实习实训基地教师和用人单位主管。由他们共同改革和创新评价方式,增加评价环节,积极参与评价与考核。同时,学校对相关政策进行改革,如果学生通过评价具有创新创业潜质,可以抵扣学分,提前毕业。
四、结论
产学合作环境下计算机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促进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新形势下管理体制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动态教学管理机制的实施,使得教学内容进一步调整优化;校企深度融合促进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教学团队专业水平的提高。该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了学院为黑龙江垦区、黑龙江省及国家的服务特色和功能。
参考文献:
[1]冯义夫.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紧密型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201-203.
[2]田纪亚,张勇,李文国,等.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9(38):232-233.
[3]廖婉,傅超美,邓赟,等.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7(2):12-14.
[4]郝晓刚,张玮,段滋华,等.以能源化工为特色的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5,1(141):18-22.
Research on Cultivation Mode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in Computer Specialty under the Industry-University Collaboration Environment
LU Yang,ZHU Jing-fu,GAO Jun,ZHANG Nan,ZHOU Jing-nan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Daqing,Heilongjiang 163319,China)
Abstract:The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building of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pplied talents based on strengthening the capacity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dynamic management system of project teaching.
Key words:industry-university collaboration;applied talents;cultivation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