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城市建设的个人环保行为探析

2017-03-20臧玥玲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分析探讨

臧玥玲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对于城市建设中的“低碳”理念的呼声越来越高,各个城市都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开始寻找适合自己城市的低碳发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参与的公众数量也在逐渐增加,由此可见,个人环保意识个人环保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城市建设整体方向的最好诠释,本文将就这一观点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低碳建设;个人行为;分析探讨

人們对于低碳有不同的理解,学术上的概念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固有定义。但究其根本,所谓低碳城市建设就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向更加节约更加保护环境的方向努力,减少碳排放。同时,在建设上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式,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减少发展给环境造成的危害,做好两型社会的转型建设。

一、关于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

(一)现状分析。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发展一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现状也是大同小异,我国的整体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天地也同时需要面对接踵而来的困境与挑战。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贯彻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坚持科学的发展,但由于一些科技实力和产业基础的制约,在碳的排放统计控制中无法做到数据的准确性。这一情况的存在意味着我国的城市建设对“低碳”的理念还不能完全的付诸实践,在实际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无法掌控的部分,低碳城市建设也因此会是长期努力的一项建设目标。无法否认,面临国际国内的各种压力,我国一直出台的政策绝大部分致力于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经济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足,环境污染却达到不相上下的高度,不得不看到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概而言之,其是在以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可以说是生存环境为代价,这就要求在谋求经济的发展的同时,社会个人坚持低碳生活低碳消费的理念,用个人的环保行为为低碳城市建设贡献一份绿色。

(二)发展分析。在低碳城市建设发展中,国外的发展经验无疑是我国有力的参考学习依据,当然关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具体制定还需要充分结合我国的国情,联系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实际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境。针对国外城市建设的发展理念和实际操作经验,不仅可以获得理论上的支持还能找到宝贵的经验教训。在此之前还需要明确,到底什么样子才算真正的低碳城市,这是目标和方向性的问题。众所周知,人类的绝大部分资源消费都发生在城市中,碳的排放自然也是佼佼者,在人们生活的地方环境一旦被污染,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人身安全都无法得到保证,那么城市的意义,城市的建设意义也将不复存在。所以低碳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可持续性的发展观,这一发展观因为需要被重点放置在城市的建设管理中,这就是低碳城市,是低碳的经济消费模式,是资源节约,环境和生产加工能够共存于一个发展循环中的发展模式。节能减排促发展,这中间包括的不只是发展问题更是环境问题创新问题,在社会建设的转型阶段,为了确保城市建设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型成功要不断地发展科技这一现代生产力,在创新的技术提高中达到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

二、关于低碳城市建设中的个人行为

(一)现状分析。对于低碳城市建设中的个人行为首先要考虑的是行为发生的条件,也就个人在行为发生之前所出现的环保意识的重要性。个人环保意识来自个人的生活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发展观点环保观点起到决定性的控制作用,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城市建设中,一部人在现实的压力下关注的只是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或者是企业发展的成本问题以及赋税问题。在经济的发展中,人们不自觉的就把环境防放置在发展的牺牲品位置上,或者是漠不关心的一角,没有个人参与的发展必将面临困境甚至走向绝境,应该让“低碳”的思想理念深入人心践行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由小及大,群众力量是分散在社会建设的各个角落星子又是聚在整个国家发展头上的一团火焰。在低碳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让更多人理解低碳的概念,了解与生活的相关点,明白低碳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把理念深入社会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在个人环保意识上得到有效的提升,在个人的环保行为上遵循思想意识的约束并与之保持一致。比如减少一次性消费品的使用,坚持知行合一,改变“自我保护”的思维模式,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二)影响因素探讨。个人环保行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制约,比如受教育的程度会对个人的环保行为产生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反映在个人的思想文明的高度上,价值观世界观都因此受到局限性,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个人认知容易偏颇。但同时也存在相反情况的出现,受教育文化程度稍低的个体,对环境自然更具有未经打磨的亲近感和深厚的感情,所以尽管文化程度并没有达到高度文明的程度,对于低碳城市建设却是积极参与寻求进步,与此同时,一些相对文化程度较高的知识分子反倒将经济建设单纯的看成政治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当然在某种程度程度上这是经过后天的教育学习,理性认知战胜了原始的感性认知。但不能否认,对于环境的友好认知对于参与社会建设的热情是另一种高层次上的理性。与此同时,从事的职业带来的个人发展观的变化,工作单位的人事影响,以及个人收入对人造成的影响都是在个人发展中无法避免的因素,因此在促进低碳城市建设中,除了重视个人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还需要国家政府对这一问题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及时颁布一些鼓励个人参与的政策法规,在低碳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力求实现全民参与互相监督的发展新局面。

结束语:低碳城市建设不是简单的制定出经济发展的模式,而是需要每个人的参与互动,在城市的建设中,确保公众的思想观点和建设性的行为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低碳”的发展观。同时,在低碳城市的建设中充分发挥个人的参与作用,并肯定个人环保意识和行为给整个低碳城市建设带来的活力和机遇,任何社会经济发展都少不了群众的参与,失去社会个人配合的社会发展模式势必得不到全新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苏美蓉,陈彬,陈晨等. 中国低碳城市热思考:现状、问题及趋势[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03:48-55.

[2]汪洋,李克炳. 河南省固始县低碳城市建设中个人环保行为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3:214.

[3]毕军. 后危机时代我国低碳城市的建设路径[J]. 南京社会科学,2009,11:12-16.

猜你喜欢

分析探讨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分析
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分析
高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