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通道公交港湾的简介及某现况公交站台的改造方案探讨

2017-03-20王鑫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辅路停靠站港湾

王鑫

摘要:公交停靠站是公交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介绍双通道公交港湾的设计基本要求,并结合某现况公交站台进行双通道公交港湾改造方案设计。

关键词:双通道公交港湾 ;公交站台

一、前言:公交停靠站是公交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交系统面向乘客服务的窗口,虽然它只是城市道路中很短的一段,但却是公交、道路,包括交叉口通行能力重要影响因素。合理的公交停靠站设计,可以保证乘客候车安全、方便换乘、过街,有利于公交车辆停靠、顺利进出,同时减少公交车辆进出站对主线交通的影响。

目前,常规公交停靠站按几何形式,一般分为非港湾式(直线式)和港湾式两种,而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大致有3种形式:单车道公交港湾、双车道公交港湾和双(多)通道公交港湾。双(多)通道公交港湾是一种新型港湾形式,具有多个服务通道,采用横向拉疏的方式增加停靠泊位,即充分利用道路现有资源,对公交线路进行分组,从空间上对公交停靠泊位横向拉开并规定各组公交线路的停车位置。与常规公交港湾相比,具有提高停靠站通行能力、缩短乘客换乘距离、对主流线交通干扰小等优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双通道公交港湾设计基本要求,然后结合北京某处客流量较大的现况公交站为例,进行双通道公交港湾的改造方案设计。

二、双通道公交港湾设计基本要求

1、主要设计参数。一般而言,双通道公交港湾包含减速区、停靠区、加速区三个主要部分。主要设计参数包括通道宽度、候车廊宽度、泊位长度、加减速段长度、半径等,如图1所示。

一般来说,双通道公交港湾总尺寸为:

纵向总长度L=30m(减速区)+60m(停靠区)+ 40m(加速区)=130m

横向总宽度H=3m(停靠区1)+3m(站台1)+4m(停靠区2、设单车道)+3m(站台2)=12m

2、安全设施。在站位设计时, 应做好站位标记, 或对停靠点做彩色铺装, 或通过硬质隔离物对车辆行驶和停靠进行规范管理, 这样可以减少车辆之间相互干扰, 减少乘客在站台内换乘距离。站台1内侧应设置栏杆, 防止乘客换乘时跨越站台,影响站台2 处公交车辆行驶与停靠。考虑到行人的通行安全,可将人行横道线设置于停靠泊位两端,还可作为公交车进出港湾时的缓冲段,避免车辆直接由弯道进入停车区,利于车辆通行。

3、管理措施。研究显示,考虑到站台1 与站台2 之间车辆在进站时相互干扰,双通道公交港湾服务能力近似为20 条线路。且公交运营部门应合理设置站位,一般应将上下乘客少、车辆密度小、车频率较低或停靠时间较短的线路设在站台1,将上下乘客多、发车密度大的线路站点设在站台2内,提高站位的有效利用率,并减少对主线流的干扰。停靠站范围交通标志、标线设计应合理、明显,并注意对非机动车和行人进行隔离和疏导,以使得停靠站处人员、车辆有序运行,从而提高停靠通行能力。

4、双通道公交港湾的特点。在设置相同泊位的情况下,双港湾式停靠站比非港湾式停靠站、港湾式停靠站在通行能力提高10%~40 %,充分显示了双港湾式停靠站的优越性。

虽然双通道公交港湾比其它常规停靠站有许多明显优势,如:停靠站通行能力较高、乘客换乘距离较短、对主流线交通干扰小等等优点,但也有一定适用条件和存在一些缺点。双通道公交港湾相对一般港湾占地较大,建设的首要条件就是具有足够的道路可用空间;其次,在运行高峰时段,停靠站台1与站台2之间公交车辆相互干扰、及乘客上下车延误对港湾泊位的有效利用,需进一步研究;再者,这类型港湾对公交运营的管理也要求较高,实际应用中应进一步论证。

三、某大客流公交站台双通道公交港湾改造设计方案探讨

1现状基本情况调查。某现况公交站位于高速辅路、人行过街天桥梯道下,南距某灯控路口约300m,北距某现况环岛330m,有18条公交线路停靠。站点具体情况如下。现况公交站台设于人行过街天桥梯道下、机非隔离带上,为非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站台长70m,占用辅路外侧机动车道进站停靠。隔离带外侧距离道路西红线11.9m。

该站点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特殊的地理位置:该停靠站交通组成复杂,交通流量大,是去往南城换乘的重要站点,公交车线路多,换乘乘客流量大;②由于站点公交线路过多,且无停靠港湾,公交车辆进出站及排队停车等候长时间占用辅路外侧机动车道,对其他正常行驶的车流影响较为严重;③该站点距离高速主路出口距离较近,仅70m,高峰期公交车辆排队长度通常要到达甚至超过70m,导致主路出口不畅,交通堵塞。

2改造方案。现况公交站臺道路两侧用地条件较好,现况站台外侧距离道路红线约12m,有条件设置双通道公交港湾停靠站,具体设计方案如下。现况交通组织不变,现况机非隔离带(站台)作为站台1,宽度保持不变,西侧新建站台2,宽3m,长60m,站台1与站台2之间停靠区宽4m,南北两侧隔离带按照公交车行车轨迹亦适当消减圆顺,方便公交车进出停靠。非机动车道及进出客运站的小型车绕行站台2西侧。

3问题与建议。按照上述方案设置双通道公交港湾后,由于受现况天桥梯道位置限制,双向的站台1原位置设置,站台1的公交车停靠依然占用了辅路外侧的机动车道,高峰时段、公交车等候停靠量大时,辅路的行车条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建议改造现况人行过街天桥,将梯道外移,站台1前设置公交停靠区,减少对辅路主线交通流的干扰。

综上所述,双通道公交港湾建设的首要条件就是具有足够的道路可用空间,对于建成区的公交站点而言,两侧用地基本成熟,改造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对于新建道路并具有足够用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线路多、客流大的公交站台可以尝试此类型的公交港湾形式。

猜你喜欢

辅路停靠站港湾
城市道路辅路规划设计策略探讨
寒假像一列火车
公交停靠站设置形式对路段交通运行状态影响分析
主干路辅路设计探讨
基于VISSIM仿真的快速路出口控制方式研究
城市公交停靠站设置问题的探讨
BRT停靠站形式对车辆延误的影响研究*
城市快速路主路与辅路间出入口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