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护理应用于急诊“三无”患者的护理分析

2017-03-20冯春燕

医学信息 2016年37期
关键词:三无个性化护理患者

冯春燕

摘要:目的 观察对急诊科收治的"三无"患者实施个性化关护理的作用,分析如何构建针对“三无”患者这一特殊患者群体的优质护理服务体系。方法 将 2015年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病房收治的“三无”患者46例分为给予个性化护理的观察组和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各23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病房"三无"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不仅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疾病恢复,而且有利于加快急诊科病患周转,节约医疗资源,值得推广。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急诊病房;“三无”患者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紧邻拥有巨大人流量的火车北站和成都市最大批发市场,是成都市北部城区的的医疗中心,因地理位置特殊,每一年都会公益救助大量的“三无”患者。“三无”人员是指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不享受城市生活最低保险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人 员[1]。这些人员长期流浪在外,没有身份信息和详细的疾病史,多数人患有智障、听障等,更甚者有过吸毒史和患有艾滋病等传染病,由警察或者好心人拨打120接入就诊。该类患者由于信息缺乏和交流障碍给医疗护理工作带来巨大难度。早在2003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旨在保障“三无”人员这一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医疗,维护社会和谐。为了积极响应这一办法,我院一直以來为“三无”患者开放绿色通道,积极开展救治工作。为了提高对“三无”患者的护理质量,促进疾病恢复,保证护理安全,构建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优质护理服务体系,我院在急诊病房2015年收治的46例“三无”患者中做了个性化护理的实践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我院急诊科收治“三无”患者46例,其中实施个性化关怀的23例,仅仅实施常规护理的23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跨度较大。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年龄、疾病严重程度、认知水平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对2015年收治的流浪“三无”患者46例,随机分为实施个性化护理的观察组和仅仅实施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各23例。为了保证比较结果的客观性,减少误差,急诊病房的护理工作者对收治的“三无患者”做了特殊登记和编号,按收治顺序交叉安排护理方式,并对整个护理过程做详细的护理记录,最后比较两组患者在精神状况、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法在急诊“三无”患者身上的临床应用价值。

1.3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救治前后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考察项目包括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满分为30分,分值在27~30分为正常,分值<27分为认知功能障碍;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遵医用药的次数、健康教育的配合度和为其提供护理操作时的参与度来判断和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在院内感染率、压疮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来判断个性化护理的作用和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SP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涉及计数比较的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三无”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三无”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后(MMSE)评分值显著提高,并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遵医用药和健康教育依从性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院内感染、压疮、非计划拔管等此类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针对“三无”患者的救治,是体现医院整体素质及服务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医务工作者社会及职业责任感的集中反映[2]。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每一年都会支出大量的资金用于“三无”患者的救治,为该类患者开放了绿色通道,也在不断探索构建针对这一类弱势群体的高效、优质且能优化配置医疗资源的医疗救助体系。急诊科是接触此类患者最多也是最早的科室,如何构建针对这一类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体系,成了急诊护理人员重视和研究的课题。“三无”患者是一个社会问题,本应该由政府和民政部门买单,但是承担的医疗费用太少,绝大部分不得不医院承担[3],俗话说:三分医疗七分护理,为“三无”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才能促进该类患者的疾病恢复,加快急诊病患周转,从而节约医疗资源,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3.1“三无”患者的特点

3.1.1“三无”患者就诊时多有意识障碍,听力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有部分患者意识虽然清楚,但因先天残疾、精神疾病、刻意隐瞒等客观因素,无法准确陈述自己的病情及发病过程,检查不合作、言语紊乱使护理人员无法与“三无”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因此给护理人员做出快速准确地护理诊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1.2“三无”患者大多常年流浪在外,成年累月不洗漱,不更衣,周身恶臭,而且居住环境恶劣,长期饮食无规律,垃圾、变质食物是其主要食物来源,新入院患者大多有严重的外伤、骨折、烦躁合并营养不良、贫血等多种疾病,为护理人员带来繁重的任务。

3.1.3“三无”患者长期脱离正常的社会群体,很多有精神疾患的患者,存在自杀倾向,再加上又无家属陪护和照顾,给护理工作带来更高要求。

3.1.4 2016年我院急诊病房共收治46例“三无”患者,其中患有不同程度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语言障碍,精神疾病的共有38例(82.61%),护理小组在为“三无”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在实施护理干预前,观察组23例患者得分为(18±4),对照组患者得分为(18±4),两者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无”患者长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脱离社会群体,缺乏与人交流,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状态较差。46例患者中出收治入院的基础疾病外,有34(73.91%)例患者还患有营养不良,贫血等多种疾病。护理小组通过采用APACHE-II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对两组“三无”患者的疾病严重做了评估,其中观察组23例患者平均得分38分,对照组23例患者平均得分35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就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有可比性。

3.2个性化护理内容

3.2.1树立“个性化护理”理念,落实岗位责任制,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将急诊病房护士分为各护理小组,每小组4人,责任组长1名,责任护士3名,责任护士每人分管3~5例患者。当有“三无”患者收治入院时,安排一个护理小组,由责任组长负责组织全小组人员根据该患者收治时的病情、身心状况、认知能力以及不同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做出评估和讨论,制定有个人针对性、人性化、行之有效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要做到护理小组每个成员都对该患者的整个护理过程有详细了解,然后实施小组内轮班,使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都由固定的人实施护理服务,让责任护士更了解自己的患者,患者能够避免与不同的护理人员磨合,从而减少患者的防御心理。除此之外,要求责任组长和值班责任护士随医查房,以便加强医、护、患三者间的沟通。

3.2.2个性化护理措施整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为"三无"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系统的护理服务。

3.2.2.1基础护理 因“三无”患者没有家属陪伴,对新入院的患者认真及时的做好卫生处置非常重要,这与护理其他患者不同而且很关键,由于大部分患者不能自理,护士要有较强的耐心、细心、责任心,及时为患者作好生活护理: 包括卫生处置,喂水,喂饭等,输液过程中随时巡视,设责任护士专人护理。

3.2.2.2心理护理 “三无”患者大都常年流浪在外,缺乏温情,所以都或多或少有心理障碍,有的不配合治疗、护理,有的有过激行为,有的被动依赖;大部分“三无”患者不能讲话,有的是聋哑人,有的后天失语[4],这就要求护理小组的责任护士要有高尚的职业操守,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同情、理解、关注“三无”患者,把“救死扶伤”、“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贯穿于治疗护理工作之中。把心理护理规定进护理常规中,要求每天的责任护士定时去为患者做心理辅导,每天三次嘘寒问暖,关心睡眠饮食,让自己扮演著患者亲人的角色,及时了解患者需求,给予生活上的照顾,情感上的关怀,细心、耐心的发现病人异常。

3.2.2.3健康教育 “三无”患者的认知能力有限,给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护理责任小组根据患者的个人特点和认知情况讨论,选择健康教育方式,制定健康教育计划。除此之外,对三无患者施以简单的认知训练,内容包括定向力、注意力、记忆力,

给护患交流减少障碍。针对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采取通熟易懂的语言、形象的肢体语言、手势、书写、绘画等不同教育方式,并加强监督,使患者能够遵医用药,积极配合护理操作和治疗。小组内轮班的排班方式使“三无”患者对自己的责任护士更熟悉和更亲近,从而增加他们的依从性。

3.2.2.4人文关怀 我院坚持“人文关怀,生命第一”的服务理念,帮助这一类弱势群体,彰显人道主义精神。急诊病房护理人员开展“爱心捐赠”活动,在“三无”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理小组组长向全科职工发起倡议,然后由志愿者自愿与患者结对,为其捐赠衣物、营养食品或其他生活必须品,使“三无”患者感受到来自更多人的关怀。护理小组还在病房组织病友活动,营造病房温馨氛围。此外,还通过微信、微博等媒体帮“三无”患者寻找亲人,呼吁更多人来帮助他们。

3.3在出院前,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的认知能力再一次做了评估、评分,通过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了一些列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MMSE评分为(27±2)分,观察组患者在认知能力上有了显著提升。对照组MMSE评分为(20±3)分,对照组患者在认知能力上也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在认知能力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认知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患者理解医护人员的医嘱以及健康教育的内容,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依从性也对比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依从性的提升有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如压疮、非计划拔管等,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在院内感染、压疮、非计划拔管等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4。这些比较反应的是个性化护理为"三无"患者的护理工作带来了一些列良性循环,对患者的疾病恢复有利。

总而言之:个性化护理不仅有利于急诊病房“三无”患者的疾病恢复,缩短其住院时间,加快急诊病人周转,节约医疗护理成本,优化配置医疗护理资源,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社会融入度,为他们回归家庭和回归社会带来了积极影响,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靳元英,张长英,李培越."三无"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护理管理杂志,2004,4:57-58.

[2]向微.从"三无"患者的救治谈急诊医生的职业素质要求[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2):2162-2163.

[3]杨二树.急诊"三无"患者的救治和护理对策[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2,32(4):421-422.

[4]梁玉琴,刘金,李文,等."三无"患者的临床救治及护理安全[J].河北医药,2013,35(4):617-618.

编辑/肖慧

猜你喜欢

三无个性化护理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预防效果分析
剖宫产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人文护理对“三无”精神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