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羌族服饰特点研究解析

2017-03-20康镇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羌族服饰特点

康镇

摘要: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自称“日麦”、“尔玛”,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 羌族聚居区处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这里山脉重重,地势陡峭。羌寨一般建在高半山。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其特有的民族服饰,本文将讨论羌族服饰的特点并进行解读分析。

关键词:羌族;服饰;特点;民族

一、羌族简介

1、羌地概况:

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而又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便是3000多年前殷商时代的代表文字——甲骨文。甲骨文中有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关于民族(或氏族、部落)称号的文字,即“羌”,是中国人类族号最早的记载。羌族聚居区处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这里山脉重重,地势陡峭。羌寨一般建在高半山,故而羌族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现在羌族主要聚居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2、羌族历史文化

先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核心族群之一,大约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他们就活动在黄河中上游平原及渭河流域。羌族历史经过了仰韶末期、大禹时代、秦汉时期、西夏王朝、四川古羌等时期,其历史文化传承从未间断过。羌族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根的民族”,在其三千多年的民族发展历史上,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羌族文化的表现形式有从语言、服饰、饮食到村落布局、羌族建筑、民间习俗、民间艺术、礼仪节庆等,都展现出了浓厚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地方色彩。

3、羌族服饰

对于羌族男子的日常着装,著名民族学家冉光荣有如下的描述:“羌族男子一般包青色和白色头帕,穿自织的长过膝的白色麻布或蓝布长衫,外套一件羊皮褂子,脚着草履(用麻或柳树皮编制而成),少数人穿布鞋或牛皮靴,裹羊毛或麻织成的绑腿,称为`毛牟子,束腰带。在邻近松潘、黑水一带的羌族男子多蓄发—梳成辫子绕髻于脑后。”近代羌族服饰基本上承袭了袍服之制,服饰面料仍以皮裘、毛、麻织品为主。道光《茂州志》载:“其服饰,男毡帽,女编发,以布缠头,冬夏皆衣毽。”羌族缠头之俗在乾隆年间《职贡图》中已经出现。到20世纪20年代,羌族男子已改为缠头了。缠头,即以布帕缠绕头顶,妇女缠头本为羌族古俗,但男子纏头显系四川汉区影响。到20世纪40年代,羌族服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趋丰富。

羌族妇女身穿曳至脚背的麻布或棉布长衫,外套羊皮褂子,裹绑腿。与男子服饰所不同的是她们的衣服都绣有美丽的花边,羌族妇女的服饰比较鲜艳,衣领上镶有一排小颗的梅花形图案银饰,腰系绣花围裙和飘带,戴较大的耳环和圈子、替子、银牌等饰物。衣则以红、蓝、青布料做成左襟大、右襟小的羌袍,襟边袖口绣花或几何图案,裙边则不绣花。袍为直筒,故都用腰带。腰带有机织的或布绣花的,宽5~10厘米。腰带牡丹花为主。

二、羌族服饰区的划分与特点

经过调查研究证实,羌族的服饰区域划分大致与羌语区划分相同。分为南北两大区域。北部服饰区靠近藏区,使用藏服元素和反映牧区生活的元素较多,南部服饰区靠近汉区,受汉族服饰影响较深。北部服饰区主要分布在茂县北部的赤不苏区、较场区、中部的沙坝区、黑虎乡、永和乡,黑水县的大部分地区,松潘县的镇江区、热务区,以及北川羌族自治县的部分地区。

南部服饰区主要分布在理县通化区、薛城区、汉川的威州区、绵旎区。南部服饰区的特点是,为生活方便,人们多着汉装,再穿羊皮褂子,系围腰;或长衫变短、宽衣变窄,将繁杂的嵌边及图案变得简约。男女老少都头缠数尺长的黑布头帕,也有缠白布头帕的,但必须是戴过孝的,一般不置新白布头帕,双亲健在的更不能头缠白帕,九子寨地区的妇女头顶瓦状头帕。妇女喜戴银耳环、耳坠。头戴答子是区分己婚和未婚。现在,南部服饰地区着汉装,在公路沿线,除了老年人、壮年人还穿羌族衣服外,青少年中穿羌衣的越来越少。

北部服饰地区和偏僻山区,一般都着本民族服饰。综观羌族服饰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羌族服饰结构简练:古羌族是游牧民族,他们将野羊改良为家绵羊,并用羊毛制成毡子。他们披挂连毛羊皮或者毡子。那时候的服装属于非结构式;第二、羌族服饰色彩丰富:羌族男子服饰色彩以黑、白、蓝为主色调。他们一般包黑色头帕,穿白色长衫,着蓝色或黑色长裤,外面罩羊皮褂或者布褂。布褂用彩色刺绣装饰。传统的羌族女子服饰比较朴素,以蓝黑二色为主;第三、羌族服饰材料多元:羌族服饰材料的演变与其生产力的改变是密切相关的。当他们还是游牧民族的时候,多以带毛的羊皮和羊毛制成的毡子作为服装的材料。随着他们到山林定居,生产方式改变为农耕为主,他们开始学习种植麻,并用以制成麻布,缝制成服装。麻制的衣服结实耐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羌族人主要的服装材质;第四、羌族服饰图案寓意明确:羌族服饰图案中题材选择分三方面。一方面是图腾崇拜。比如民族特征最强的就是“羊头图案”。羌族巫师释比手中法器羊皮鼓,上面就有一个白面黑眼弯角的绵羊图案。另一方面的题材是日常生活中所见花草鱼虫、飞禽走兽。爱美是人的天性。羌族人生活在山中,常年与山花野草为伴,他们觉得大自然亲切、美丽,所以把花草绣到了头帕上、衣服上、鞋子上。还有一类题材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类题材寓意美好吉祥,如“四羊护宝图”、“团花似锦”、“鱼水和谐”、蛾蛾戏花”、“凤穿牡丹”、“喜鹊登枝”、“火盆花开”、“万字符”等;第五、羌族服饰手工艺精巧:羌族服饰中图案的表现以刺绣为主。羌绣有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内涵。从羌绣图案装饰中可以窥视出其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明清时期羌族的挑花刺绣达到了鼎盛时代。羌绣富有原始古朴的传统技法、精巧奇妙的传统构图、绮丽纯美的传统色彩。羌绣的针法除多采用架花(挑花)外,尚有织字(提花)、纳花(扎花)、撇花(平绣花)、勾花(链子扣)等几种。挑花细腻精巧;撇花、纳花清秀明丽;织花蕴意奇妙,古朴精美;勾花则刚健淳朴,粗犷豪放。挑花的色彩,以黑白对比的居多,亦有用少许色线挑的。

参考文献

[1]庄学本.羌戎考察记[M].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2008, (09) .

[2]段梅东,方霓裳.解读中国少数民族服饰[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3]葛剑雄.四海同根[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4.

猜你喜欢

羌族服饰特点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理县蒲溪村羌族释比戏文化初探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56 个民族56 枝花羌族
羌族释比文化略述及其保护思考:以震后汶川、北川等羌族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