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区长6储层物性特征

2017-03-19樊荣荣王红印

辽宁化工 2017年2期
关键词:小层成岩工区

樊荣荣,王红印,刘 阳

(延安大学,陕西 延安 716000)

X区地理位置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安定镇流泥湾—寺弯乡寺沟一带, X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的陕北斜坡上该斜坡,全区构造十分简单,含油层主要位于晚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

1 物性总体特征

油气储层的物性特征,主要指孔隙度、渗透率的基本特征,它们是储层评价和预测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对储层定量研究的基本参数。根据区内15口取心井近800个砂岩样品的实测物性分析结果,研究区大部分井长6砂岩平均孔隙度分布在8.0%~10.0%之间,平均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4~1.2)×10-3μm2之间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

2 物性纵向分布特征

由于岩心实测在研究区内缺失长64砂层组的实测样品,所以物性纵向上的分布规律只能对长61—长63砂层组进行描述。

2.1 孔隙度的纵向分布特征

孔隙度是控制油气储量以及储能的主要物理参数, 用数理统计法统计孔隙度在纵向上变化的规律性。统计结果(表1)表明:孔隙度在纵向上变化不明显,各小层平均值比较接近,其变化范围为8.05%~9.73%,。若以砂层组为单元评价,长63和长62比长61的稍高一点。

2.2 渗透率纵向分布特征

渗透率不仅影响着油气层的储能,也控制着油气层的产能。统计表明,渗透率在纵向上变化比较明显,从下向上逐次变差,其变化范围为(1.50~0.42)×10-3μm2。若以砂层组来评价,长63最好,长62居中,长61最差。

表1 长6油层组岩心实测孔隙度统计表

3 物性平面分布特征

3.1 孔隙度平面分布特征

对不同时间单元沉积的叠合砂体、进行孔隙度描述时,比较困难,因此,将孔隙度分为:小于9%、9%~10%、大于10%的三种类型,然后分别描述它们在平面上展布位置和特征。现分述如下:

(1)61小层

本小层孔隙度以大于 9%的砂体占绝对优势,其中,大于10%的砂体,主要分布在工区南部和东部,多呈不规则的条带状。孔隙度为 9~10%的砂体,主要分布3205~3251井连线以西、砂体连片分布、砂体中包裹小于 9%和大于 10%的小透镜体砂体,连线以东约在3309~3225井一带,呈不规则的条带状分布。

小于 9%的砂体均呈小透镜体和星点状被包裹在其他两类型孔隙度砂体之中。

⑵长62小层

本小层孔隙度以大于10%的砂体为主,小于9%的砂体寥寥无几。大体以3205—3233井为界,界线西南孔隙度以大于10%的砂体为主,砂体中镶嵌多个孔隙度为9%~10%的不规则透镜体,使该砂体的形态多变,但仍能连线成片。界线东北孔隙度以9%~10%的砂体为主、可连片分布,砂体中包裹一些其他两类的小透镜砂体。

(3)长 63小层

该小层孔隙度以9%~10%的砂体为主,该砂体中镶嵌大量的其他两类大小不等的透镜砂体。这些砂体相互交叉,分布规律极不明显。但是,在工区内孔隙度为9%~10%的砂体基本可连接成片

(4)长 64小层

孔隙度大于10%的砂体在工区分布范围仅次于9%~10%的砂体,多呈小透镜体和小条带状分布。9%~10%的砂体,相对分布范围较广,常被其他两类孔隙度砂体分隔。小于 9%的砂体多呈小透镜体分布,在工区东部个别砂体面积相对较大。

3.2 渗透率平面分布特征

参考孔隙度分类并大体使渗透率与孔隙度的关系对应,将渗透率也分为三类:小于0.5、0.5~1.0、大于1.0×10-3μm2,然后,描述它们在平面上的分布位置及特征。现分述如下:

⑴ 长61小层

该小层渗透率以大于 0.5×10-3μm2的砂体为主,大于1.0×10-3μm2的砂体在工区的北部、南部及东部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渗透率(0.5~1.0)×10-3μm2的砂体,多分布在工区西部和中部,在工区内局部部位成片分布。小于0.5×10-3μm2的砂体在工区局部呈星点状分布。

(2)长 62小层

该小层渗透率为(0.5~1.0)×10-3μm2的砂体主要分布在工区北部部位的3309—3225井一带,分布范围不大、该砂体常包裹大于1.0和小于0.5×10-3μm2的小透镜状砂体。

(3)长 63小层

大于1.0的砂体主要分布在工区北、西、南部部位,多呈条带、透镜状分布,该砂体常包裹渗透率为(0.5~1.0)×10-3μm2的小透镜体砂体。小于0.5×10-3μm2的砂体在局部呈零星分布。

(4)长 64小层

该小层渗透率大于1.0×10-3μm2的砂体占优,遍布工区,局部成片分布。该砂体包裹渗透率为(0.5~1.0)×10-3μm2的透镜砂体。

4 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孔隙度—渗透率交会图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两者相关性较差,反映渗透率主要受孔隙结构的影响,此为低渗透储层的普遍特点。

图1 X区长6油层组孔隙度与渗透率交会图

5 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表明,本区长6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及成岩后生作用的影响。

沉积微相方面,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由于沉积时水动力强度大,砂岩粒度较粗,云母矿物及泥质含量较低,原始粒间孔隙较发育,在成岩作用后期,溶蚀作用相对较发育,因此物性相对较好,但部分层段由于原始孔渗条件好,孔隙流体比较活跃,方解石胶结物含量高,导致物性变差。天然堤、决口扇砂体,由于其沉积时水动力条件较弱,砂岩粒度较细,其中含较多的云母矿物及泥质杂基,在压实作用下,发生变形充填粒间孔隙,破坏原始粒间孔,后期溶蚀改造作用不强,物性较差。

成岩作用方面,压实和胶结作用是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假定砂岩的原始孔隙度为40%,本区长6砂岩由压实作用造成的孔隙度丧失在10.1%~28.4%之间,平均为 20.9%左右,占孔隙度损失的27.4%~87.7%,平均为67.6%。由胶结作用造成的孔隙度丧失在4%~27%之间,平均为10.3%左右,占孔隙度损失的12.3%~72.5%,平均为 32.4%说明压实作用是导致长6砂岩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本区长6砂岩中含较多的塑性碎屑,在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中发生扭曲、膨胀及塑性变形并挤入粒间孔隙中,从而使相当一部分原生粒间孔隙丧失。

6 结论

(1)岩心分析及测井解释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油层组储层物性较差,主要为一套低孔、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含少量低孔—低渗储层。

(2)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及成岩后生作用的影响。

(3)成岩作用方面,压实和胶结作用是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是导致储层砂岩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

[1]1.高澜,于函,熊东方.文安斜坡东营组储层物性特征及影响因素[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2]2.李建明, 秦璐,徐论勋,等.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3储层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3]林孝先, 侯中建.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盒8段储层物性特征[J].四川地质学报, 2009(03).

猜你喜欢

小层成岩工区
湖相页岩油建产区小层构造可视化精细建模
——以吉木萨尔芦草沟组为例
利用物质平衡法分析小层注水量
关于铁路编组站减速顶工区标准化建设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柴上塬区隔夹层分布特征
哈拉哈塘奥陶系缝洞型成岩圈闭及其成因
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北部花港组储层成岩相测井识别
能源领域中成岩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精确发现溢流研究及在西北工区现场应用
耀眼的橘红色——河南省焦作市公路局养护工区养护机械队速写
煤层气排采产气效果影响因素分析:以延川南工区谭坪构造带排采井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