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治理:面源污染对农村饮用水的影响
——对开阳农村水污染防治的思考
2017-03-18彭正海
彭正海
(中共开阳县委党校,贵州贵阳 550300)
生态治理:面源污染对农村饮用水的影响
——对开阳农村水污染防治的思考
彭正海
(中共开阳县委党校,贵州贵阳 550300)
水滋养着生命,也影响着的生命体,是肌体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在创造物质财富相较好的今天,健康的生命体是一切发展的根本,由于发展的需求及人的智力的缺陷,使得发展从不同层面影响并危害着人的自身发展。
农村 农业面源 污染 安全用水
肌体每天以不同的渠道享用着水的滋养,平时一杯清澈见底普通的冷水,肉眼看上去是洁净的,可谁知道里面是否隐含有多少病菌,这些病菌又会给我们人体带来多大危害。因而,各类生产生活用水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轨迹中留下了一串无尽的思考。
1 开阳水土资源概况
1.1 开阳地型地质地貌
开阳位于云贵高原东侧梯状斜坡地带,属黔中苗岭山群,在区域性地质构造上,属黔中高原区,地势较高,海拔一般在1000~1400米。地势西高东低,从西南向东北倾斜,起伏不平,呈斜坡状,地势最高为双流狼鸡岭,海拔1702米,最低为龙水两河口,海拔506.5米,最大相对高差1195.5米。
开阳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县境南部多山,北部多峡谷,以山地为主,丘陵、盆地少有。岩溶发育较好,由于风化强烈,流水侵蚀、溶蚀严重,形成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境内森林覆盖率高,喀斯特发育很全面,具有绿色喀斯特之称。
1.2 开阳水资源的利用
县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分水岭地带向北面乌江河谷和东面清水清河谷倾斜。县境大部分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季光照充足,降水强度大,由于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降水量由南到北,由东到西逐渐减少。夏半年多阵性降水,暴雨多,强度大,冬季多小雨或毛毛雨。雨日多,高地尤多,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境内河流流向总的是由西南流向东北,均属山区雨源型河流,由降雨补给河川径流,均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河流由于受降水时空变化的影响,水量变幅大,月际分配极不均匀,清水江汛期集中了全年水量的三分之二左右,且汛期的水量有一半以上集中于少数几次洪水。其他河流除乌江外的水量集中程度更高,在枯水季节部分溪流断流,成为季节性河流,影响对河水的利用。河网密度虽然较高,但水量较大的河流河谷切割深,岸坡高达数百米,河流客水量虽然大,但因河床陡,水流湍急,产水河段地势低洼,开发利用条件艰难、利用比较困难。
在贵州省内,开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属中等水平,由于开阳地形变化大,地面坡度陡,地表水下渗汇流的速度快,加上岩溶发育、渗漏严重,除少数盆地及河谷地区外,加上地表水主要来源于降水,有变幅大、暴涨暴落的特点,很难形成常年的地表径流。
地表水的渗透,在喀斯特发育很全面的开阳,河溪通过落水洞而以伏流形式转化为地下水,地下水又以泉眼或者暗河的形式排出地表,倒补给地表径流以利用。以至于县境水质多数属碳酸钙类型,也有少数属重碳酸钙、碳酸镁类型,具有偏碱、总硬度偏大、溶解氧光足、生化耗氧不高的特点。大多河段经过河水稀释和自净,尚能符合地面水、农用水、渔业用水要求,但细菌含量高,无能细菌总数和大肠肝菌群数,均超过食用水标准。
1.3 农村人畜取水现状
饮水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的福祉,各村镇根据自身的水资源及地势情况采取了不同的供水形式。全县除集镇外的村寨都基本属于直供井泉供水,各村寨通过一眼或多眼水源泉井,直接通过管网为村居民供水。其二是水源来自地下水,一眼或多眼水源井泉取地下水输送到水厂,经加氯消毒后进入清水池,由地势较高的水厂清水池,通过自流方式给居民供水,禾丰、冯三、龙水等集镇用水属于此类。其三是水源来自地表水,一个或多个取水泵站取地表水输送到水厂,经加药加氯等工艺处理后进入清水池,由地势较高的水厂清水池,通过供水管网对居民供水,南江、龙岗、双流集镇用水属于此类。
除集镇外和几个村级供水外,农村用水不论是哪一种取水方式,其饮用水主要来源于河水、井水、泉水等,基本没采取净化措施或简易消毒措施就直接饮用或烧开饮用。
2 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因素
2.1 农业面源污染的内涵
面源污染通常是指污染物产生并无特定排放点,在自然降雨或融雪冲刷作用下进入水体形成污染,具有广域、分散、微量的特点。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农业生产活动引起的、时空上(沉淀物、化肥、农药、盐分、病菌等)在各种应力作用下以低浓度、大范围的形式缓慢地在土壤圈内运动并且从土壤圈向水圈、大气圈扩散,对大气、水、土壤造成的污染。
在开阳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源自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过程中农药、化肥、地膜等农用物资的不合理和过量使用,以及人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任意排放使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农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地表径流或水土流失农田渗漏,造成对水体、土壤、生物和大气的污染。具有排放分散、隐蔽,排污随机、不确定、不易监测等特点,表面上看其单位面积上的污染小,但其影响范围大、因素多、方式复杂,已经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生活污染源也占一定比重,主要是人们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的随意排放,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致病细菌较多,可以造成表面水域的富营养化和污染,同时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普遍缺乏废弃物和污水的处理系统,污水直接排放使水环境受到污染。
2.2 面源污染水源的途径
农业生产生活的废水或污水直接排放、泄露,废弃物处理不当、降水、山洪暴发等原因进入水源。地表水饮用水源取水口上游,下游及沿岸卫生防护范围内,有近距离修建养鱼池、放牧、生产生活污水、农田利用污水排入或堆放生活垃圾粪便,因为雨水冲刷,泄漏流进泾流而污染;地下水取水井口泉眼影响半径范围内,有生活污水的渗水坑(井)、渗水厕所(旱厕),生活垃圾、农田使用废水、生活污水、难降解的或者有毒、有害的农药、化肥,生活污水的排放沟、垃圾粪便处理厂、挖沙、挖土、修建养鱼池等。
农村供水消毒措施设施不完备,农村直供水大都没的进行消毒工艺,使制得部分饮用水不能达到卫生要求。管道埋设在有垃圾、家禽家畜饲养场、污水暗管、污水阴沟、暗渠等污染区内,若没有采取相应的卫生防护措施,饮用水非常容易遭受污染。
管网本身陈旧腐蚀,布设穿过有面源污染的区域,有垃圾或污水管道、排水沟距离太近,当污水管破裂,自来水管渗漏时,由于停水,自来水管内形成负压,污水便可以进入。将饮用水管与其他水管连接,用于污物洗涤、物品浸泡、冲刷厕所,一旦自来水停水,饮用水管内产生负压,便把其他水管内的污水吸入饮用水管内。
2.3 面源污染水源的成因
农业生产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和生存基础,在进行农业生产时,难免会用到化肥和农药,增加化肥农药的施用一直被农民作为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化肥投入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主要表现在化肥施用量过高、肥料配比不合理和流失造成化肥的残留体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物。农药中大多数是难降解的有机磷农药和剧毒农药,农药施用不当造成利用效率不高,残留通过各种渠道汇流到水体中,引起水质污染。
随着农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农用薄膜的使用量增多,但薄膜回收率不高,部分薄膜散落田间地头,残留在土壤中,在降解过程中的有害物质随土壤中地下水的渗透对水体造成影响。规模畜禽养殖场的粪便资源如不能完全利用,部分粪便随着冲洗水通过沟、渠和地下渗透进入水体,另外,散户养殖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排出或渗透,也造成了水体的污染。
开阳是磷都,境内西部含磷丰富,部分水源直接就有部分微量元素的超标。在县境内县境水质多数属碳酸钙类型,也有少数属重碳酸钙、碳酸镁类型,偏碱、总硬度偏大,长期饮用过酸或过碱的水资源,对人体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农民的习惯及思想观念也对农村安全饮用水造成一定的影响。生活污水主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其中包括厨房、洗涤室、浴室等排出的污水和厕所排出的含粪便污水等。加之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的匮乏,上流的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下游,造成水源污染生活废水及雨水没有统一管理、处理,原本的沟渠、河道往往成为理所当然的下水管道系统,这就导致水体污染。
3 防治污染确保饮水安全的建议
3.1 预防理念是安全用水的前提
政府公务人员积极转变自身观念,正确理解环境保护重要性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存逻辑,树立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从既要提高环保意识,又要理解农民对提高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宣传好安全饮水的重要性,讲清楚农村用水存在的隐患,只有自身明白了,才能有效动员群众,共同做好防污治污工作、消除农村饮用水安全隐患。
组织相关专业工作者,深入农村开展环境保护宣讲,积极教育引导广大农民从思想上理解、意识中重视饮用水源的保护,宣传如何安全用水、饮水工程建设和维护、节水治污的农业种养新方法、新技术,调动群众对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改正不恰当的用水习惯或农业生产的不恰当行为,真正认识饮水安全的重要性及如何减少或杜绝污染饮用水的行为。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把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和原因、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系列标准和生产技术、如何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生态环境保护等基本知识作为农技培训内容。扩大农民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设立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投诉中心和公众举报电话,形成一种合力,协同社会各界,整合各种资源,来进行防控面源污染。
3.2 治理措施是安全用水的关键
农田生态系统管理,根据农作物种植密度和种植品种、播种时间、生育期、土壤肥力状况以稳产高产为基础的密植、间作、套作和轮作减少土地裸露,保护性耕作改善土壤的入渗性能、土壤物理结构和土壤生产潜力,减少土壤养分流失。采用沤、堆、牲畜过腹等秸杆还田、畜禽废弃物还田、吸喷河泥还田技术,弥补农田土肥,合理的灌溉减少流入水体的养分和农药。因土因作物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优化氮磷钾肥和有机肥结构。通过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合理用药、保护天敌等综合性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从而减轻农药对水环境的污染负荷,建立合理的林带或草地过滤农田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污染。
化肥、地膜、畜禽粪污、秸秆尾菜等农业面源污染相关要素,本质上都不是有毒有害污染物,关键是如何充分发挥其投入效能,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比例。增强农业系统内部的要素循环,扶持补贴种养循环的农业生产模式,扶持补贴畜禽粪污、秸秆废弃物还田或加工成有机肥还田循环模式,推动农业产业与其他经济产业循环,对农业投入品(农药包装物、地膜残膜)的回收与利用,鼓励研秸秆、淀粉为原料的生物降解制品(生物降解地膜、降解塑料包装物)等,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综合利用秸秆、农膜等废弃物。
统筹环境承载能力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依据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科学规划规模标准化养殖,配套排污处理、利用,鼓励和支持散养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生态循环水养殖及水面网箱养殖底排污等养殖技术。强化农村环境治理(垃圾收集、改圈、改厕)力度,坚决制止垃圾裸露、粪便污水直接排入水体,通过沼气发酵,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培育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经营性服务组织,鼓励新型治理主体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地膜回收利用、农作物秸秆回收加工、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有机肥生产等服务。
3.3 改善设施是安全用水的保障
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规范农村饮用水水源的保护,确保水质安全,加强集中供水管网的建设、管理与维护。由于农村饮水受到地理位置和村落分布特点的影响,饮水源头较为集中,引入渠道大多是村民擅自挖建和修筑,没有加设任何的保护性措施,受污水渗透和扩散影响。有条件区域应规模化集中供水,集中进行饮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污水排放和处理系统,保障农村饮水卫生。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污染源与周围环境等因素进行针对性整改,确定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最适宜本地的污水处理技术。合理运用自然和人工湿地功能,保留运用好农村水塘景观维持农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的作用、利用废洼地、坑塘建立人工湿地系统,以对村镇生活污水、畜禽废弃物以及农田非点源污染物的净化,既节约土地,又节约成本。集中建设正式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净化厂,进行有效防污治污,以确保农村人畜安全饮用水。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减少疾病、拯救生命,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人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农村安全饮用水事关农民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基。农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配置和保护,是政府、社会、个人的共同责任。
[1]祁俊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修订通过;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通过;
[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新华网,2015年11月3日;
[5]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中国农业信息网,2015年4月14。
S273
A
1003-1650(2017)04-0287-02
彭正海,男,(1971,12-),贵州余庆人,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党校系统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基层政府治理和基层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