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激趣”之我见

2017-03-18任颖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激趣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任颖

摘要: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领会。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教师如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活学生的快乐因子,对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很有好处。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即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引趣”的问题上多下工夫。那么,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如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文就对常用到的几种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趣;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110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两位同学代表两列火车,站于教室前后通道口,另一同学代表中间站站一通道口,让学生演示两列火车相遇的情景,并配以恰当的火车汽笛声,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了相遇问题的条件和含义。

又如,在教学《第几》一课时,笔者采用了讲故事方法创设问题情境。笔者先在黑板上画了美丽的森林,然后依次贴上了小白兔、小熊猫、狮子、松鼠、小马。变贴边讲故事:美丽的森林里新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今天都搬到新家了。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住在什么地方……这节课教师创设了生动而有趣的问题情境,我们一起编故事,一起讲故事,让学生犹如进入一个美丽的大家园。通过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二、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总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丰富,表象清晰,理解就深刻。教学中单凭教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 、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这样做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可以要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为了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有多大。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所以,学习兴趣很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因此,教學中让学生动操作、独立探索,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前,可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在教学新知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时,教师可联系学生50米赛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因为路程一定,所以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例,也就是说如果甲与乙的速度比是3∶5,那么他们的时间比就是5∶3;反之,如果两人都跑5分钟,这时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例,路程比等于速度比等于3∶5。这样,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正反比例的直观表象,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积一定,成反比例;一个因数一定,成正比例”了。再如,应用题训练也应着眼于“生活化”。这是指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了的数量关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在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在教室里面布置了一个简易花店,标上“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问:老师想买7支菊花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那你能帮老师想办法吗?老师又想买一束又漂亮又实惠的花,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在教学“7的组成”时,可先让学生到操场上拣7个小石子,然后在画有一个圆圈的桌上反复投掷并记录每次投掷后圈内、外的石子数,从而使学生在游戏中感知和更新数的组成;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可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在“比和比例”的教学中,可让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水杉树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普遍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事实证明,如果教师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教学实践证明:数学即生活,只有数学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充满数学的世界,学生才能够在互动与发展的氛围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学生才会更加热爱数学、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但生活中有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形,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再回到书本上来。

四、发挥图示、教具作用,重视直观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所以,现行通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同样多”的概念时,先将两队小朋友进行拔河比赛的情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从画面的观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样多”的概念。由于学生喜欢拔河比赛之类的游戏竞赛活动,所以学习就感兴趣。在讲比多(少)应用题时,事先用白、黑纸版各剪兔子纸型12个和7个。教学中运用教学绒板,进行贴示,从贴示中说明“白兔比黑兔多” “黑兔比白兔少” “白兔比黑兔多多少”“黑兔比白兔少多少”等概念,之后又要学生依据“同样多”“多多少”“少多少”来说明图示或自己动手摆图形,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不仅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类应用题的有关概念和解法,而且提高了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和爱好。

五、获取成功喜悦,让学生体验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对激发自我发展和学习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一个学生由于自我获得了成功,就得到了积极向上的成功的情感体验,那么它随之而来产生主动学习内驱力,而个人内驱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是其他任何外部条件无法比拟的。因此,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是不断增強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内因,因为只有内因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依据。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例如,有些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虽然解决的是某个在旁人看来并非困难的问题,却因自己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而激动大叫起来,“我做对啦!”“我做对啦!”进而重燃学好数学的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充分肯定学生一点一滴的成绩,使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有一种独特的成功快乐和自我欣赏与陶醉。这样一次或多次的成功会成为学习动机和激发兴趣的“激活剂”,才能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尽管帮助学生逐步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提高学习数学知识意义的认识,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即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作者单位:安徽省濉溪县孙疃中心小学 235100)

猜你喜欢

激趣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趣 导思 引探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