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及对策

2017-03-18王翘楚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王翘楚

[摘 要]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至金融行业,并形成了互联网金融这一新领域。互联网金融直接挑战了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传统经营服务模式面临着改革的要求。商业银行为缓解互联网金融造成的冲击,进行改革创新已迫在眉睫。因此,商业银行应及时进行互联网金融与传统业务的融合,减小互联网金融化过程引发的震荡,加速业务转型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环境的优势,促进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发展;商业银行业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070

[中图分类号]F724.6;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2

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特征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兴金融,凭借计算机技术等互联网工具,可实现资源配置、资金融通、信息中介等目的,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进行多方面结合的一个新兴领域。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不仅业务渠道与媒介有所差别,而且由于具有开放透明、合作共享的特点,具有更加多样化的功能与模式,如在线理财产品销售和金融电子商务等,从而使传统金融业务操作更加便捷、参与度更加高、受众更加广泛、成本更加低廉,促进了其发展。

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这颗“新兴之星”具有开放透明、灵活方便的特点,突破了传统金融服务地理和时间的局限。它的燃起在多方面对商业银行产生了影响,其中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意义最为重大。

2.1 互联网金融对支付结算业务的影响

支付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充当中介作用的一个功能业务,是最为基础和久远的一个功能。但是在互联网模式下,人们已经习惯了“移动支付”,其快捷方便性深入民心,通过网上数据交易就可以进行商品支付,但是却使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出现了“脱媒”现象,商业银行资金中间人的作用在不断下降。随着国家慢慢发放第三方支付的牌照和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知名的互联网公司腾讯、阿里巴巴等以其更加豐富的货币汇兑和支付功能,冲击着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

商业银行支付业务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只是传统商业银行的方式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然而促使银行支付业务从线下延伸到线上是大势所趋。但由于现在互联网支付市场已经被占据了一大部分,商业银行若只凭借单一的资金传递作用,并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但总体来说,传统支付结算业务得到了推动与发展。

2.2 互联网金融对存款业务的影响

如果说银行是资金的源泉,而存款就是其最大的宝库。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前,市场上的信贷业务是比较少的,与现在的模式相比是十分单一的,当时存款利率也是相当的高。由于信贷资源没有被更好的利用,人们更加倾向于定期存款。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以后,一种方便快捷、信息透明、低门槛、成本低的信贷资源被开启,人们纷纷地把资金源头指向了互联网金融。以“余额宝”这个吸取存款资金较多的数据分析,从2013年1月到2014年3月底,某行累计6 128万客户与支付宝、财付通等互联网支付平台发生了资金交易,存款净流出4 137亿元,月均存款下降5.95%。而且有机构以2013年中期的数据测算,假如有1%的活期存款转化为货币基金类理财,对银行2014年利润的影响是2%。从数据可以看出,存款的极速减少,使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随着市场变化的利率使互联网公司能从这个变动利率中套利。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促进了存款业务的发展,使存款业务与其他业务相配对,改变了存款的低利用率,使银行与金融公司相互合作,共同获利。

2.3 互联网金融对贷款业务的影响

贷款业务是将银行存款以一定利率贷出的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为重视与盈利最多的业务之一。商业银行作为中介,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将贷款利息差作为自身的收益,减去相关的人工手续费后的所得为其净利润。随着P2P与众筹等融资方式的出现,这些网络融资方式利率较低,加上网络金融十分快捷且门槛比较低,审批时间也比商业银行要短,在风险控制上,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对资金融通等商业行为,运用相应合理的评估模型,考察企业的信用评级,决定是否发放贷款,更加适应了社会的运行,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商业银行的主场地位发起了挑战。

3 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的风险分析

与传统金融服务相比较,互联网金融服务更加开放透明、业务丰富、方便快捷、受众广泛,但相随而来地是一些新型的风险因素和特征。因此,互联网金融体系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信用机制、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等。

3.1 安全风险

与传统金融服务相比,互联网金融服务在更加便捷高效、开放透明的同时,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如业务流程设计不完善、系统风控环境不稳定、设备防御能力不够强都可能使用户的信息与交易面临着安全风险。

3.2 监管风险

如今我国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迅猛,但是金融监管机制仍然不够健全,监管机构和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方便快捷产生了大量的客户需求,商业银行为了迎合客户的需求与趋势,产品创新有可能延伸至无监管的空白地带,构建的部分业态或者环节甚至可能触及法律的红线,产生监管风险。

3.3 业务风险

如今国际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突飞猛进,模式创新呈现多样化。在大力开拓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同时,很多投入了大量资本进行开发、构建相关服务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成为了商业银行面临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商业银行开拓的产品服务如果过度创新或者创新不够,都会造成成本增加、业务流程阻塞、用户体验下降,从而造成产品、业务模式创新失败,产生大量损失。

4 传统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应对策略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起步较早的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企业仍然活跃在大众的视野内。尽管传统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业务领域的开发已经小有成果,但仍然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面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激烈竞争,商业银行的优势在于资金、客户基础、信用品牌和物理网点等方面,面临的威胁一大部分在于互联网金融公司快速更新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在策略上,其可以利用资金优势,以客户为导向,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趋势,并使其成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化进程中始终不渝的理念。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传统优势,吸纳互联网企业的新技术与快速反应机制,以多方位的金融创新为立足点,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打造互联网金融服务品牌。在促进自身产品业务和盈利模式改进与升级的同时,推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

4.1 丰富与完善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构与功能

面对互联网金融领域正在突飞猛进的时势,传统商业银行为应对互联网化趋势产生的冲击与影响,应大力进行流程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等,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传统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计算机、云技术等新技术建立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提供丰富优质的交易产品满足用户的财务管理需求,并整合生活资源满足用户对生活服务支付的需求,全面提升用户体验和平台的竞争力,打破传统业务的时间、空间限制和存、贷款的业务壁垒,高效地进行信息融通和资源整合,促进行业全面健康发展。

4.2 促进互联网金融与传统服务融合

如今互联网金融商业环境日新月异,产品服务创新层出不穷。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互联网融资平台和金融信息共享平台,这不仅可以方便、快捷地匹配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进行资源配置和资金融通,而且通过互联网技术还能将信用评级、风险监管等信息进行开放透明管理,合理合法共享,可以进一步提高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服务效率。在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发展的时代,商业银行应当尽快转变营销格局,将传统金融服务与互联网化的智能网点相融合,将业务服务转移共享至智能终端,全面优化用户体验,拓宽服务渠道,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强传统业务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融合,促进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领域双赢局面的形成。

4.3 顺应时代潮流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

在现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商业银行想要成功转型升级,必须要抓住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核心基础——大数据分析。商业银行应当全面提升大数据分析水平,提高整合各类业务数据的能力,以大数据的量化管理概念为基础,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最为合理、最适合自己的战略方法,推动、融合量化理念的转型升級。

4.4 加强互联网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

加强对网络环境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增强系统设备的防御能力,构建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的安全体制,完善身份认证系统,为客户的信息安全和交易安全提供保障。通过各种媒介普及互联网金融知识,提高用户的风险防范意识。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更加完善的互联网金融服务风险管理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舒炜,唐磊.商业银行深化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城市金融,2016(2).

[2]降磊.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3]郭颖梅,王嘉娴.网络金融管理问题探析——以余额宝为例[J].经济师,2015(3).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
浅析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影响和风险对策
湖北省P2P借贷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互联网金融视角下中国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轻资产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手机银行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对策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