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思考

2017-03-18刘波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服务体系

刘波

摘 要: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现代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丰富的文化活动需求的有力保障,也是保护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必要途径。为此,本文通过介绍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迫切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以及现代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路径来论述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

关键词: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6-0231-02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務体系”。就各地各级文化部门而言,明确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向与路径,文化体系建设要改变传统的模式,要以全体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要具有分层次多元化以及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方式应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迫切性

服务均等化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之一。从文化理念层面来讲,就是要依靠群众进行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的成果必须由群众共享。这就意味着必须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然而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也是城乡一体化、基层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人们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对于文化服务的认知不同,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不同,要求文化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各文化层次的群众,让文化建设真正惠及各类人群,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以满足,文化民生保障水平得以提高。另一方面,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也在日益提高,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相比前几年,城乡居民对公共文化的硬件设施、广播电视、互联网信息资源、各种类型的文化娱乐活动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文化部2015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末,纳入统计范围的全国各类文化(文物)单位、艺术表演团体、公共图书馆、文物机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2015年全国文化事业经费比2014年增加了17.1%,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0.39%,比2014年提高了0.01个百分点;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较2014年增加了16.5%,达到人均49.68元(图1、图2)。

基于当前人民群众的实际文化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我们要把新的动力注入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从文化生产力、发展环境以及人民群众创新力等方面努力开辟文化发展的广阔空间。

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

(一)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城乡差别以及居民文化程度、思想意识不同,导致乡镇居民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供给不足,甚至有的偏离了乡镇居民的真实需求,把城市居民的需求等同于乡镇居民的需求,造成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剩。而对于乡镇居民来讲,他们迫切需要的文化服务却相对较少,也缺乏与相关部门就维护自身文化权利方面的沟通。相关地方政府在乡镇居民的公共文化建设中更多地倾向于建立农家书屋、文化站、送文化下乡等比较传统的文化输送形式,然而这些方式的收效并不大,没有真正让乡镇居民受益,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可见,乡镇公共文化服务的提升空间还很大。另一方面,长久以来,由于政府投入不足,乡镇文化服务建设缓慢,加之文化服务工作人员相对不足、文化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政府更愿意把精力放在立竿见影的项目上,对于文化服务建设显得不够积极,以至于在乡镇文化建设上出现了财政投入不够精准、基础设施滞后、农村书屋藏书陈旧、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

(二)公共文化服务媒介和时间有待与人民群众生活现状对接

《文化部2015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中明确指出,要在众多领域推进公共文化项目建设,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要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必须与时俱进,敢于创新。以民众阅读为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民群众已经不再满足于纸上阅读,然而在许多地区尤其是基层,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仍然处于传统传播阶段,导致公共文化建设的效果不明显。另外,公共文化服务的时间安排在“早九晚五”的上班时间,双方时间的冲突使得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难以满足。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缺少服务意识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政府部门变以往的“管理者”为“服务者”。然而,我国政府层级多,官本位思想严重,在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仍然以“管理”为主。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些“形象工程”,主要表现为有些乡镇文化书屋、文化站的开办流于形式,缺少宣传、无人管理、书籍陈旧、资料过时,完全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文化传播内容上,有些地区监管不严,导致一些地方的文化传播形式和内容相对混乱、低俗。《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提出,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参与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热情高涨,但政府的管理不规范,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

三、现代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路径

(一)要加大对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改变对公共事业经费投入“一刀切”的做法

对于自然条件恶劣、产业结构单一、文化教育水平落后的地区,要适当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倾斜。鉴于基层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落后、陈旧,地方政府要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协调资金加大投入,改变基础文化服务设施落后的现状。

(二)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要符合人民群众的生活现状

公共文化服务要不断改进,现在互联网几乎涉足世界每一个角落,文化建设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如文化输出可以通过报刊、广播、互联网、文艺演出等形式进行文化输出。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也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比如可以针对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士等群体的需求,开展适合他们的文化活动。一方面可以满足这部分群体的文化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文化服务建设的形式更加广泛,同时还能够带动一些文化志愿者加入,让社会风气更加和谐,让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最终目标得以实现。另外,为了满足上班群体的文化需求,要丰富8小时之外的服务内容。要依靠现代技术,比如手机微信、微博等推送一些时事新闻、娱乐等信息,满足这部分群体的需求。

(三)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强化服务意识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政府必须摆正位置,强化自身的公仆意识和服务职能,变“管理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形成一套有效的符合“服务型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要杜绝“形象工程”,避免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流于形式。

四、总结

总而言之,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各地各级文化部门的首要任务,不仅要从加大对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要符合人民群众的生活现状以及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强化服务意识,还要加强队伍建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相关部门要严格把关、认真甄别,避免低劣产品或有害信息充斥市场,误导人民群众。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促进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社会。

参考文献:

[1]刘晨曦.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研究[J].商,2015(08).

[2]侯丙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探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服务体系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