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会计估计变更的巨额冲销盈余管理研究

2017-03-18彭胜志闫盼盼

会计之友 2017年4期
关键词:盈余管理

彭胜志++闫盼盼

【摘 要】 随着监管手段的加强,上市公司进行巨额冲销盈余管理的手段更加隐蔽,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形逐渐增多。为了对巨额冲销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有必要进行会计估计变更视角下的巨额冲销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研究。文章以 2012—2014年间披露了会计估计变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该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基于会计估计变更的巨额冲销盈余管理与公司规模显著负相关,与负债水平显著正相关,与高管变更和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不具有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 会计估计变更; 巨额冲销; 盈余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3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4-0052-04

一、引言

巨额冲销是盈余管理的常见类型,它通过将以前期间的未确认损失和以后期间的可能损失集中在一个会计期间确认的方式来进行利润的跨期调节,是一种恶劣的利润操纵方式,将导致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随着证券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关联交易、会计政策选择等方式进行巨额冲销的难度也随之变大。而由于会计估计变更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外部监管较难控制,使其逐渐成为上市公司进行巨额冲销的手段。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对巨额冲销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DeAngelo[1]发现企业控制权变更与巨额冲销存在一定的联系,企业控制权变更后更倾向于选择巨额冲销盈余管理,以便将问题和谴责留给前任管理当局。Pourciau[2]将高管变动分成正常与非正常变动,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高管变动与巨额冲销具有显著相关性。吴水澎等[3]研究了利用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进行巨额冲销的影响因素,指出公司规模和董事变更对利用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进行巨额冲销具有显著影响。William.R.Scott[4]指出在公司组织结构发生变动的时期,比较容易发生巨额冲销行为,新任管理者进行巨额冲销的目的是将亏损责任归咎于前任管理者。朱星文等[5]也在研究中发现,在高管变更的当期,公司存在较大的巨额冲销的可能,但如果其属于政府控股的企业,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巨额冲销行为。张林和王佳[6]以2006年至2010年深圳证交所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会计准则执行以来上市公司发生巨额冲销的情况以及实现方式上的变化。由此可见,目前国内外关于巨额冲销盈余管理的研究大多是从会计政策变更以及公司治理的角度进行,而与会计估计变更有关的巨额冲销盈余管理问题尚未被涉及。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上市公司通过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巨额冲销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

二、研究假设

首先,相对规模小的公司而言,大公司一般具有更为健全的内控体系和内审制度,有效的内控体系和内审制度通常有助于降低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进而提升财务报告质量;其次,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通常也会聘请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而大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的审计往往更趋于审慎,更容易限制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行为,Gore的研究就表明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比非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更厌恶上市公司的盈余操控;最后,公司规模越大,越容易受到公众和媒体的关注;而这种公众和媒体的监督和关注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公司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巨额冲销。因此,本文提出与公司规模有关的假设1。

假设1:公司规模与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巨额冲销负相关。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债务融资在上市公司融资中所占比重也在变大。债权人为了保障其债权的安全性,通常会通过债务契约提出限制性条款,例如合理的权益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等,而作为债务人的上市公司为了能够满足这些限制性条款,经常会选择运用盈余管理,但这样的处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亏损,只是将亏损隐藏或推迟暴露。对于巨额冲销盈余管理,由于它是在企业已经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将以前期间的未确认损失和以后期间的可能损失集中确认来放大亏损,因而作为债务人的上市公司可能会选择通过巨额冲销盈余管理将前期累积的未入账亏损集中一次确认。因此,本文提出与债务契约有关的假设2。

假设2:债务契约与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巨额冲销正相关。

高管变更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具有一定的影响,上市公司未来良好的经营业绩,不仅能够为高管带来薪酬的增加,而且可以为其树立良好的声誉和形象,带来更大的晋升机会,因而在前任高管因糟糕的业绩而离开上市公司时,继任高管往往会倾向于通过操控研发支出、资本支出和应计项目等方式,将前期未确认的损失以及未来可能的损失集中确认,借此进行利润清洗,俗称“洗大澡”,从而为自己在任期间经营业绩的实现创造条件[7]。因此,本文提出与高管变更有关的假设。

假设3:高管变更与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巨额冲销正相关。

注册会计师是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主体之一,其独立审计职能的正常发挥,能够有效地防范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出现重大差错和舞弊。如果上市公司进行巨额冲销盈余管理,这种盈余管理行为一定会反映在财务报告中,但其并不希望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而当会计师事务所对其盈余操纵行为提出异议并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时,便可能导致上市公司的不满,转而聘请能够迎合公司利益的会计师事务所[8]。此外,由于会计估计变更很大程度上依赖职业判断,不同的会计师有着不同的职业判断,因此上市公司也可能会通过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来执行其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因此,本文提出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有关的假设。

假设4: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与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巨额冲销正相关。

三、实证设计

(一)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在2012—2014年的年报中披露了会计估计变更事项的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剔除金融行业和数据缺失的公司,共收集样本428个,从中遴选出符合巨额冲销条件的样本30个,以及符合正常会计估计变更条件的样本30个,将其作为对照样本。样本數据主要来源于CSMAR数据库和新浪财经网站。

(二)模型设置与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本文目的是对基于会计估计变更的巨额冲销盈余管理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巨额冲销盈余管理是在企业已经存在亏损的情况下,故意做大亏损,因而本文对巨额冲销盈余管理的界定标准是会计估计变更前本年净利润为负,且采取了降低当期利润的会计估计变更后使得本年净利润进一步恶化的上市公司。本文选择虚拟变量(BB)作为被解释变量,如样本发生基于会计估计变更的巨额冲销,则赋值为1,否则为0。

2.解释变量的选取

基于研究假设,本文将代表公司规模的总资产对数(Size)、代表债务水平的资产负债率(Dr)、代表高管变更的虚拟变量(Eturn)、代表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虚拟变量(Achan)作为解释变量。其中,会计估计变更当年发生了高管变更的,Eturn赋值为1,否则为0;会计估计变更当年发生了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Achan赋值为1,否则为0。

3.控制变量的选取

由于良好的公司治理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巨额冲销行为,同时会计差错也可能影响会计估计变更,因此为了减少模型设定的偏误,本文将会计差错调整(Restate)、审计委员会设立(Acomm)和独立董事比例(Indir)设为控制变量。其中,Restate和Acomm为虚拟变量,会计估计变更当年发生了会计差错调整的,Restate赋值为1,否则为0;设置有审计委员会的,Acomm赋值为1,否则为0。

4.模型的构建

为了检验研究假设,本文拟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具体如下:

Ln(■)=b0+b1Sizei+b2Dri+b3Eturni+b4Achani+

b5Indiri+b6Acommi+b7Restatei+ε

其中,b0为常数项,b1—b7为回归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i表示第i个样本。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为了对巨额冲销样本数据的基本特征有初步了解,本文对巨额冲销样本及其对照样本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得出,在2012—2014年间,两类公司在Achan和Acomm变量的均值和标准差上均无明显差异,但其他变量在均值或标准差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说明这些变量可能会与上市公司基于会计估计变更的巨额冲销盈余管理行为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多重共线性检验

如果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现象,将影响回归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而有必要对解释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本文选取容差(容忍度)和方差膨胀因子(VIF)两指标对多重共线性问题进行检验(见表2)。通常,容忍度越小或方差膨胀因子越大,则多重共线性越严重。从对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检验结果来看,容忍度最小为0.680,方差膨胀因子最大为1.471,表明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三)Logistic回归的拟合优度检验

在描述性统计和多重共线性检验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研究各解释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本文运用SPSS 19.0软件,采用对数似然比方法,对前述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并采用决定系数R方和Hosmer-Lemshow的方法对模型拟合优度进行检验。拟合优度的检验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从表3可见,模型的Nagelkerke R方为0.398,而卡方检验中的Sig值为0.000<0.01,说明模型在1%水平上是显著的。从表4可见,通过Hosmer-Lemshow检验得到的Sig值为0.349,表明由预测概率获得的期望频数与预期频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模型拟合较好。

(四)Logistic回归结果与分析

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由回归结果可见,模型总体在1%水平上显著,除Restate外,其他变量的系数符号都与预期符号相一致。Size与BB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从而验证了假设1,这可能是因为公司规模越大,内控体系和内审制度越健全;公司规模越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越审慎;公司规模越大,公众和媒体的关注度越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上市公司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巨额冲销的行为。Dr与BB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从而验证了假设2,这是因为作为债务人的上市公司为了满足债权人的限制性条款,可能已经积累了一定额度的未确认亏损;对于这些迟早要暴露的未入账亏损,作为债务人的上市公司会倾向于选择通过巨额冲销盈余管理将前期累积的未入账亏损集中一次确认。但Eturn、Achan的系数符号虽与预期一致,但不显著,没有得到实证的支持,因而假设3和假设4不成立。假设3不成立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本文未对高管变更从外部聘任和内部继任加以区分,而在外部聘任和内部继任两种方式下,上市公司进行巨额冲销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对于外部继任者,因其未参与上市公司以前的经营决策,因而可能催发巨额冲销盈余管理行为;而对于内部继任者,一般参与了上市公司前期的经营决策,并承担一定的责任,因而进行巨额冲销盈余管理的程度相对较小。而假设4没有得到验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随着会计师行业的监管程度加大以及注册会计师水平的提升,使得上市公司通过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基于会计估计变更的巨额冲销得到了抑制。在控制变量上,Restate的系数符号与预期不一致,可能是因为随着会计法规的逐步完善,对会计差错调整有着清晰的界定以及严格的处罚制度,使得上市公司不再轻易将会计差错调整和会计估计变更混为一谈去进行盈余管理;Indir和Acomm的系数符号虽然和预期结果一致,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公司治理与采用会计估计进行巨额冲销的相关性不大。

五、结论

本文以2012—2014年披露发生了会计估计变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巨额冲销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是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巨额冲销盈余管理与公司规模显著负相关,与负债水平显著正相关,与高管变更和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不具有显著相关性。该研究结论有助于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更加清晰地辨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而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更为有效的监督和监管。●

【参考文献】

[1] DEANGELO L E. Managerial Competition, Information Costs,and Corporate Governance:The Accounting Measures in proxy contest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8,10(1):3-36.

[2] POURCIAUS.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Non-routine Executive Change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3,16(1-3): 317-336.

[3] 吴水澎,刘斌,刘星.基于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巨额冲销动因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71-77.

[4] 威廉·R.斯科特.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2-36.

[5] 朱星文,廖义刚,谢盛纹.高级管理人员变更,股权特征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0(2): 23-29.

[6] 张林,王佳.上市公司巨额冲销的现状分析[J].商业时代,2012(15): 76-78.

[7] 周吟吟.高管变更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来自A股市场的证据[J].会计之友,2014(4): 77-81.

[8] 李然.内部控制审计、事务所行业專长与盈余管理[J].会计之友,2015(3):125-129.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
股权融资方式下盈余管理综述
企业盈余管理相关问题及应对
定向增发、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
关于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及防范措施分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会提高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