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在地理课堂教学效果评估中的运用

2017-03-18李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帕特里克培训者评估

摘 要:为了进一步改进地理课堂教学工作,达到以评促改的目标,需要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教学过程和课堂效果进行多角度和深层次评估。本文根据唐·柯克帕特里克四层次评估模型,通过分析现在地理课堂教学评估的现状和问题,运用微信公众号这一新颖的网上在线评估系统,为地理课堂教学效果评估设计了一套有效的评估体系。通过建立形式新颖而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对地理课堂教学进行客观、科学、全面的评价,为改进地理课堂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支撑。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 地理课堂 评估模型 教学效果评估

一、导论

根据中国知网1979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对“课堂效果”文献标题检索结果439篇文献分析来看,有227篇文章涉及中等教学课堂效果研究,这些文章中都是针对如何提高课堂效果及影响课堂效果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的,目前还没有对地理课堂效果评估研究方面的文献。本文针对这一空白,对地理课堂效果评估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随着新课标及高考政策的调整,对我们地理课堂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和新挑战,加强地理课堂效果评估体系建设是增强课堂活力的必要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本文根据唐·柯克帕特里克四层次评估模型,通过分析现在地理课堂教学评估的现状和问题,设计出一套较为完整的课堂效果评估体系,并运用微信公众号这一新颖的网上在线评估系统进行线上课堂效果评估。这一线上评估模式的评估结果较为客观真实,为改进地理课堂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支撑。

二、课堂效果评估的相关理论

(一)唐·柯克帕特里克四层次评估模型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唐纳德·柯克帕特里克(Donald Kirkpatrick)1959年在《评估培训项目——四个水平的评估》一书中提出了评估模型,这也是当前国内外运用的最为广泛的评估方法。柯克帕特里克主要是以学员作为评估的对象,根据他们的活动状况进行划分,在层级划分上,依据行为学的研究结果,由表及里,由观念到行为直至结果的变化规律,将评估分为 4 个层次:反应层(Reaction)、学习层(Learning)、行为层(Behavior)、结果层(Result)第一层次的评估是反应层评估,它是最基础的评估。评估内容主要是培训对象对培训的感受和反应,包括对培训资料、师资力量、培训方法、教学内容和服务设施等方面的看法。柯克帕特里克认为,培训者在培训中若没有积极的态度,那么,即使培训内容再实用,培训方法再新颖,也很难使培训者消化知识和掌握新技能,更难以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反应层评估通常通过向培训者发放调查表、召开培训者代表座谈会等方式来获得培训者对于培训的反应和感受。

第二层次评估即学习层评估,是指测量培训者对所学知识、原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主要是评估培训者从培训项目中内容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例如,“培训中学习到什么知识?学到或改进了哪些工作技能?转变了哪些观念和态度?”学习层评估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若是培训者在知识、技能或态度等方面没有收获或改进,行为和结果上的改变就很难实现。学习层评估通过书面测试、实际操作、工作模拟和技能练习等方式测定培训者与培训者前相比是否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层次评估即行为层的评估,指培训者在培训项目中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转化程度,在培训后工作态度、效率和能力的改进程度,以判断培训者是否在工作实践中运用了培训中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是否转化成个人技能等。行为层评估比反应和学习评估对个人和组织来说要重要一些,但要求培训者所在部门与组织人事部门通力合作,以取得培训者工作行为变化的准确信息。这一层次评估的一个典型方法是360度考核法,通过培训者的上级、下属、同事和客户(服务对象)对培训者培训前和培训后的态度、行为等的变化进行比较,得出评估结论。

第四层次评估即结果层的评估,是该模型中最重要也是最难操作的部分,它用来评估上述(反应、学习、行为)变化是否对培训人员所在组织带来明显和积极的结果,是否有助于组织绩效的提升。因此,结果评估只有建立在良好的前三个层级评估的基础上,才能评估出培训对组织绩效提升程度的作用和影响。可以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设计一系列指标(如工作失误率、工作成本节约、执行力、工作创新、服务对象评价、组织凝聚力等)进行衡量。通常可以采用问卷调查、代表面谈、小组讨论、跟踪调研、指标测试等,确保培训评估结果的客观和公正。

柯氏四层次评估模型从反应、学习、行为、结果四个层级进行评估,能够获得培训的大多数反馈资料。该模型简单、全面,有较强的系统性和操作性,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评估模型。它的出现及应用为其他评估模型的发展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柯氏模型的四个层级是培训后从培训效果的角度来实施评估的,它缺乏对培训全过程的评估。此外,该评估模型主要是定性分析,缺乏对培训绩效量化考核的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提高课堂教學质量的研究,大多或缺了统计实证研究的研究方法,而且其研究内容缺乏教学主体——学生的感受与反馈,从学生视角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极为少见。因而,以往研究视角的偏颇和研究方法的缺失很有可能影响到结论的可靠性与建议措施的有效性。学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最直接感受者,也是掌握教师课堂教学信息最充分和评价教学效果最全面的评估者。因此,从学生的角度来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发现,学生认为教师课堂教学的精心准备、授课思路清晰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显著性的影响。这也体现出学生对高效的课堂教学的诉求。高效的课堂教学,往往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充分搜集相关的教案教辅材料,精心准备的课堂讨论、巧妙地设计提问。同时,还要做到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自如的课堂管理,确保整个上课过程有条不紊。在教学技巧上,要注意在讲解过程中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的知识需要进行详尽讲解,而且最好是运用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去解释说明,将新知识置于学生现有的理解知识能力水平相适应的范围内。

总之,大学生对信息与知识的要求远比中学生高,如果只采用传统的 “填鸭式” 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大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诉求。在授课目标上,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的高效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型社会对人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切实目标。

作者简介:李植(1979.03-),女,北京东城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地理教学。

猜你喜欢

帕特里克培训者评估
遇见奥兹(节选)
新“国培”高质量培训者队伍体系化管理探索
云端 落地 花开——山东省乡村教师培训者培训学习后记
熊抱
提升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培训者专业能力的研究
教师培训要有“场”
粉红色的小企鹅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最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