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03-18陈立勇
陈立勇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手术方式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45例(50耳)为数据源,根据患者的炎症类型及病变程度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记录全部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纯音测听气导听阈和骨导听阈数据,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类型和概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测定患者的纯音测听气导听阈和骨导听阈数据较术前明显提升,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6耳(72%)的患耳听力改善;累计5例在术后出现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随访12个月内无患者复发。结论 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有效清除病灶,抑制引发深度的颅腔感染和并发症,降低复发概率,值得临床选用。
关键词:手术方式;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听敏度;并发症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Methods 45 patients(50 ear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were treated with surgical treatment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5.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inflammation and the degree of disease,the patients were selected to record all the patients.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months.The type and probability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months.Results The auditory hearing threshold and bone conduction threshold data of the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operation(P<0.05);36 ears(72%)had improved ear hearing 5 cases had different types of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operation;no recurrence occurred within 12 months after follow-up.Conclusion The choice of suitable surgical treatment of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can effectively remove the lesion,inhibit the depth of the cranial cavity infection and complications,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recurrence,worthy of clinical selection.
Key words:Surgical approach;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Hearing sensitivity;Complications
臨床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手段主要分为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除了轻度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采用药物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外,其余骨疡型、胆脂瘤型均采取手术治疗。笔者对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进行了一次分析研究,现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确诊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45例(50耳),年龄7~49岁,男29例(33耳),女16例(17耳),发病时间6个月~11年,常规检查显示84%的患耳有脓性分泌物,全部患耳均有听力减退,2例患者呈面瘫表现,耳内镜联合颞部CT检查显示全部患耳均有不同程度的鼓膜穿孔和听骨链损伤;其中,单纯型11耳,骨疡型25耳,胆脂瘤型14耳,已排除患者有合并其他部位炎症、肿瘤、药物过敏等不适宜参与此次研究的情况。
1.2手术方法 术前所有患者均常规行检查和耳内镜联合颞部CT检查,确定病变程度及分型,根据病变分型及咽鼓管感染程度选定手术方案,此次共计43耳乳突根治术,7耳施行乳突切除术并鼓室成形术。手术在全麻状态下开展,患者呈平卧位,术耳朝上,根据患者听骨链损伤程度,选择手术方式:听骨链有保留价值的患耳行改良式乳突根治术,首先开放鼓室,安置引流管,保持咽鼓管通畅,显微镜下逐步清除病灶及周围病变组织,根据鼓室探查情况进行不同类型的鼓室成型术,尽可能保留外耳道骨壁与残余听骨链,对外耳道皮瓣进行剥离,建立鼓膜移植床,将颞肌筋膜植入,修补鼓膜即告完成[1];听骨链无保留价值的患耳,进行乳突切除术并鼓室成形术,经耳后切开行乳突根治术,从乳突术腔后方沿上方骨质边缘剥离上皮层,向前向下剥离至外耳道边缘,向前向上剥离至颧弓根[2],同时进行鼓膜移植床制备,移植材料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选择自体骨,同种异体骨或其他生物相容性材料,在近乳突尖前方面神经嵴和鼓室天盖靠前骨板上各磨一小槽,以嵌置移植骨(或软骨)片[3],移植骨片要求固位稳定,可使用纤维蛋白胶填补接缝。进行听骨链重建要彻底清除听骨炎症组织,选用能覆盖移植骨片的移植筋膜来封闭穿孔,牵拉乳突部位的上皮瓣组织覆盖裸露的移植骨片和原外耳道缺损部位[4],选用颞肌乳突骨膜瓣、骨粉、软骨或其他生物相容性材料充填乳突腔,预防后期移植的骨片向后塌陷[5]。清理并缝合切口,先填入明胶海绵后再上覆盖碘仿纱条,耳后切口缝合完整后,常规使用纱布和绷带等加压包扎,术后给予全部患者一定剂量的抗生素,拆线后进行术腔清理。出院时嘱患者每周来院复查2次,连续复查2次无异常则改为每月复诊1次,不适随诊。
1.3评价方式 记录全部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纯音测听语气导听阈和骨导听阈数据,术后听敏度较术前提高10 dB者则为听力提高,听敏度术后提升低于10 dB或降低者则为听力无改善;连续随访12个月,记录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类型和概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全部的数据分析,听敏度等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患者术前纯音测听气导听阈平均值为(52.64±9.73)dB,术后6个月测得平均值为(41.85±6.29)dB;术前骨导听阈平均值为(48.51±6.42)dB,术后6个月测得平均值为(37.13±5.87)dB,以上数据经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术后听敏度提升20 dB以上的有17耳,提升10 dB以上的有19耳,共计36耳(72%)听力改善。随访12个月显示,术后2个月内出现2例耳创口继发感染,2例头晕,术后6个月出现1例鼓膜穿孔,无面瘫,迷路炎,颅内、外深度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属于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病,发病人群多为儿童或青壮年,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这与个人卫生条件程度成正比,其病因是由于细菌反复侵入中耳粘膜、骨膜甚至骨质所引发的长期慢性炎症,患耳異味,反复流脓,听力减退等,耳内镜检查可见鼓膜穿孔症状,并伴有头晕头疼等症状,若治疗不力可引起周围组织脓肿、面瘫、迷路炎、脑膜炎等严重的并发症,炎症若破坏大血管则可能危及生命。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通常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有效及时治愈迁延而来,致病菌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临床上现阶段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建立引流通道,彻底切除感染病灶和增生的肉芽组织,抑制炎症的残留,复发和扩散。最早的乳突根治术起源于90年代后期,以彻底清除病变组织为目的,为了抑制炎症扩散,缩短干耳时间,术中会清除患耳全部的中耳传音单元,导致术后患耳听力受损明显,且现有治疗手段均无法改善术后听力,现在临床使用率逐步降低。随着人们心态改变和要求的提高,现阶段手术治疗的原则在去除病灶防止复发的同时,要尽量维持外耳道解剖结构和中耳的传音功能,降低患耳术后听力功能的损失和术后患耳听力功能和生理结构重建难度[6],因此现临床应用较多的为改良后的乳突根治术。术中仅切除外耳道后壁,连通乳突、鼓窦,对未受感染的鼓室内壁和咽鼓管的黏膜尽量保留[7],对鼓膜和听骨链只进行基础的炎症处理,故该术式存在一定的复发概率,且适应症限于感染未侵入中鼓室,且听骨链有保留价值的患者[8]。在此次笔者的研究中,共计43例患者采用的是此术式。
此外,通过手术治疗慢性中耳炎还需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及炎症的复发,临床上容易导致上述情况出现的原因有气房残留、炎症组织残留、术中术后引流不畅、术后感染等,因此,术者在术前一定要为患者拍摄颞部高分辨率CT并进行细致分析,了解手术部位的解剖形态和病变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手术过程中注意患耳前庭窗龛、乳突尖、面神经隐窝、上鼓室、后鼓室、咽鼓管、鼓室口、镫骨周围、窦脑膜角面神经周围及迷路周围等隐蔽部位的处理,预防气房形成和坏死组织残留;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自身状况,例如有疤痕体质的患者,应预防术后外耳道狭窄导致术后引流不畅,及时督促患者按时换药,尤其是术后3个月内,按时换药不仅可及时清除分泌物,预防术后感染,还可观察患耳愈合情况,如有异常也可及时处理。
除上述两种术式外,临床上还有乳突腔缩窄术、开放式乳突切术等多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手术治疗方式。因此,术前要全面评估患者的个体差异,病程进展,咽鼓管功能等综合情况,才能选择适应的手术方式,清除病变、防止不良反应的同时,尽量保留患耳的正常结构,提升术后患者的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胜刚.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与乳突根治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5):748-750.
[2]李中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治疗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9):170-171.
[3]吴健.三种乳突根治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疗效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34):100-101.
[4]刘奔,李斯斯,王锦.慢性化脏性中耳炎手术治疗中影响患者听力的因素[J].医学综述,2013,19(2):332-334.
[5]高士杰.65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1):28-29.
[6]童明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97例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0):187-189.
[7]王文学.耳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6):2100-2101.
[8]廖天义,陈翠芳,陆冬凌,等.Ⅰ室鼓室成形术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4):436-437.
编辑/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