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浪费
2017-03-18侯小敏
侯小敏
摘要:英语课堂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是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交际技能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越来越多地受到英语教师的青睐。它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得到了张扬,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展创造了较大的空间。但从教学实践中来看,我们注意到教师课堂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浪费”现象比比皆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关键词:英语课堂;探究性教学模式;浪费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63
英语课堂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是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交际技能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越来越多地受到英语教师的青睐。它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得到了张扬,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展创造了较大的空间。但从教学实践中来看,我们注意到教师课堂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浪费”现象比比皆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现象一:媚俗的语言
语言是教学的主要中介,但教学中常常充斥着这样的语言:“你太聪明了,答得太好了,真了不起”等。这种毫无启发性的语言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心智、浪费了教学时间,而且还有损素质教育的严肃性,更容易造成相互吹捧的教学炒作。这类媚俗的语言背后,一是课堂上教师将“对话”当成“问答”,表面上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而不是师生、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二是教师对新型师生关系缺乏深刻思考,从一味批评走向另一个极端。这种表扬与夸奖的滥用,会导致学生习惯性上瘾,也会导致学生思维方面的浅尝辄止。
现象二:作秀的过程
英语课堂探究性教学模式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活动必须服从教学目标,以利于知识的讲授和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上,我们经常有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如一位教师一堂课安排了两次讨论、两次探究、四次活动。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乱乱哄哄。这种问题的症结主要在:活动多,而且掌握火候不准,有活动没体验。有活动值得肯定,活动太多则过犹不及。活动是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进行的,是印证、运用、探究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活動是载体,不是目的。而且活动多了,难免目的性差,设计不周全。如果活动与动手动脑相脱节,活动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相脱节,没有体验与反思,只能说是一种无效而无价值的浪费。
我们认为,课堂活动应该在教学目标的限度内让学生形成一些体验,发现一些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适度的活动来巩固、运用、拓展学科知识,服务于教学内容,体现教学的实效性,以实现教学的预期目标。
现象三:片面的形式
1. 英语课堂探究性教学模式有形式而少内容。课堂上教师对探究性教学学习的目标、时机及过程缺少认真细致地设计。甚至出现了只要有疑问,不论难易,甚至学生已经异口同声地说出答案了,教师还要求再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这样的浪费现象,且不说问题设计毫无讨论价值,就是探究时间的随意性也很大,有时学生才刚刚进入讨论状态或切入探究正题,探究学习却在教师的要求下草草结束,代之而来的是教师预设的结论。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探究犹如合同中的霸王条款,学习好、思维快的意见和想法替代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与想法,学习差的更多地变成了花瓶摆设与陪衬,或者只是少数宠儿充当课堂焦点,缺乏的是真正平等的交流与沟通。
2. 探究性教学变成放任自流。课堂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权利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个性还给学生,有的教师上课便让学生自己看书,没有目标及具体要求,没有提示,没有指导,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学生一看到底;还有的教师片面理解了探究性教学模式,搞所谓的学习超市,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定,学生喜欢哪一段就探究哪一段;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挑,喜欢怎样学就怎样学;学习伙伴由自己选,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等。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学习方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自主。
3. 探究性学习成了唯一。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两种互动统一的学习方式。注重探究性学习,这值得肯定。但探究性学习不能超越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急功近利者往往就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以为创新,就得全盘否定旧的,将探究性学习当成了唯一,完全抛弃了接受性学习。这种片面的形式就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重形似不重神似,浪费的是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损毁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殊不知,由于英语教学内容特点、学生认知状况、心理特点、思想动态等方面的差异,以教师传授知识,以听讲、记忆、模仿、联系等为特征的接受性学习依然不可少,我们不能采取一种片面的、走极端式的思维,搞非此即彼。
现代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严谨性,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认知与情感、抽象与具体、能动与受动、个体与群体等因素加以协调平衡,将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辨证统一,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完整的认识与发展过程。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江北高级中学 7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