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阆中人文风貌掠影

2017-03-18徐志福

文史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阆中滕王阁状元

徐志福

一座城市的文化定位,取决于这座城市的独特个性。好山好水各地都有,其差异是各有各的文化定位。如果风光山水背后文化都一样,大家就不必去看了。须知地方文化之根是城市安身立命之本。

阆中,是一座神奇的风水古城,素有“风水宝地,阆苑仙境”之称。这里山川秀美,人文荟萃,历史与自然留下的丰富馈赠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远在2300年前,这里就是巴子国的国都,钟灵毓秀,代多闻达。滥觞于这片土地上的多彩文化闪烁着史诗般灿烂光华,为巴蜀的秀美山水抹上了绚丽的色彩。其风水文化观光地的城市定位不无道理。

触摸风水古城的年轮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历史,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年轮。历史自有史书记载,而年轮则不仅是史书上的抽象的数据,还应该体现出一座城市的丰富内涵,包括它的古迹、名胜、遗址、故居、老街、旧巷……

阆中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其他三城为徽州、平遥和丽江)。自战国时的公元前330年巴国从江州(重庆)迁阆中建立巴子国,这里就是巴蜀大地上的军事要冲,经贸中心。在两千多年的岁月风云里,它吞吐万象,沉淀下来的深厚的历史底蕴,形成了烛照千秋的独特历史文化品格。

首先,从古城对面的东山上鸟瞰阆中,果然是依“三面江光抱城廊”的迂回水势而建,其山、水、城组合的布局、规划、设计、营造符合“天人合一”的理念。次看街道设计,总体成棋盘布局,按风水学“天心十道”喻意:中天楼为坐标轴心,十字大街为主干,并向四面辐射,南向为正,居中为尊(官署、衙门在城中心)。居民住区呈品字、多字群落。古城总体方位历经两千年而不变。再看城内,90多条街巷,有的虽已改建,但仍按原位且保存原名。有20多条街巷保持唐宋风格,2处元代、4处明代、12处殿堂基本完好。布局上仍是墙体相连,门楼相望,纵横交错,店铺林立,宽宽窄窄,曲折幽深。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汉桓侯祠、天宫院、状元洞、三陈书院、贡院、华光楼、清真寺、观音寺、福音堂等保持原样,布局营建在古街古巷中供人观赏。古街巷命名依舊,如状元街、管星街、武庙街、学道街等。阆中城内有十多处各具特色的居民大院,建于不同时期,建筑风格各异,座座院落都有其鲜活的故事。

阆中城有200多个人文景观供人观赏。著名的清代考棚依旧。状元洞三面摩岩题刻有宋真宗御书“紫薇亭”,还有苏东坡手书“将相堂”。而张飞庙的“虎臣良牧”题字,张飞用的丈八蛇矛、铁鞭甚至其书法《立马铭》、历代名人墨客留下的匾额诗文手迹等都保持原样,天宫院、观星街古迹犹存。一个城市的年轮就深植在古城一街一院一亭一阁一碑一物中。踏着唐宋格调的小巷石板路,走进古庙、古院、古楼、古堂,摩挲着古人留下的一些物件,仿佛穿过历史的隧道,翻开关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典籍。这座披满风尘的古城在人们的感知视觉中重新焕发出诗意的容光。

前人留胜迹,我辈独登临。这得力于一个“留”字。要是没有有识之士对文化的情有独钟,再多的古迹都会被岁月的烟云拂去。阆中人历来有珍惜文化的传统。当年杜甫在阆中先后住了二三个月,留下几首诗,后人就给他修了3个少陵祠堂。陆游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后人特建放翁祠以资纪念。唐滕王李元婴在阆中执政五年修了第三座滕王阁,被毁后,若干年后又重建,比原来扩大了好几倍。

滕王李元婴与阆中滕王阁

提起滕王阁,人们必定会想起南昌赣江边那座驰名中外的雄伟楼阁。阁以文名,文以阁名,进而会联想到唐初著名才子王勃写的那篇旷世宏文《滕王阁序》。而阆中也有一座滕王阁,亦建于1360多年前。两处滕王阁都是唐朝滕王李元婴所建。李元婴是唐开国皇帝高祖李渊的22子(幺儿)、太宗李世民之弟、高宗李治之叔。唐初玄武门之变,27岁的李世民杀死长兄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连他们的子嗣全部赐死,惟独对年纪尚小的幺弟网开一面,且宠爱有加,乃至于骄纵失度。

在李世民的呵护下,李元婴在皇宫肆无忌惮,行为放纵,逐步养成皇室子弟纨绔膏粱的共性,举凡飞鹰走狗、声色犬马的劣行样样精通。他长大后,生活上骄奢淫逸,品性不端,放官后自然就横征暴敛,欺压百姓。

公元626年7月,李世民迫使李渊立他为新太子,继承皇位,是为唐太宗。公元639年(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封元婴为滕王(封地在今山东滕州)。到山东滕州后,他横征暴敛,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亭台行宫,第一次用滕王名字命名楼阁,为自己树碑立传。

高宗李治继位后,看不惯他“不遵轨辙,逾越典章”的做派,将他贬到苏州任地方官;不久,又把他调到洪州(治今南昌)任都督。谁知他恶性不改,居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为自己享用,并于公元653年,又广聘能工巧匠于赣江之滨修起一座高插云天的楼阁,仍命名为滕王阁。这显然是有跟他侄儿皇帝对着干的意味。楼阁建成后他又建一艘青雀舸花船,常率幕僚狎客歌伎乘船畅游江中,漫步洲渚,观赏在花丛中上下翻飞的蝴蝶,为他画蝴蝶寻找素材。更荒淫无耻的是,他常以其王妃之名召下属妻女到王府宴饮,趁机逼加淫辱,为此还挨过女人的鞋底板子。这些恶劣行径使唐高宗忍无可忍,下旨拆除了两处滕王阁,并削去滕王在滕州的千石食邑,将他从洪州贬到滁州。到景色优美的滁州后他一仍逍遥。高宗又把他贬到更远的寿州任刺史,公元679年派任隆州(治今阆中)刺史。元婴一到阆中就嫌前任、其兄鲁王李灵夔衙署简陋,便大兴土木,按皇宫规格建宫苑,谓之隆苑。后人因避唐玄宗讳,更名阆苑。从此,阆苑便成为阆中的别名。此名还入了《辞海》:“阆苑,唐代苑名,故址在今四川阆中城西。”其时李元婴为了宴饮歌舞、田猎赏蝶,还在阆中城北阆水旁风景优美的玉台山半山腰上修建滕王亭(后更名滕王阁)和玉台观;在城南阆水边修了一座可以俯看全城的南楼(现为华光楼),使阆中形成五城十二楼规模。李元婴在阆中五年,其骄任放纵习性一如既往。有下属裴聿者,好意劝滕王收敛一些,反遭其打骂。据说,高宗皇帝实在把这个皇叔没办法,只好在赏赐下属丝绸时,特送他一车麻。这是告诉他:滕王的钱多,送麻是给你串钱用。

公元683年,唐高宗又调李元婴任梁州(在今甘肃省内)都督,次年,未到任即告病亡。

公元763年8月,诗人杜甫为朋友治丧,在阆中呆了三个月。他闲时游遍了阆中名胜,其中游滕王亭、玉台观各写了两首诗,其《滕王亭子》一首云:“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这“伤心丽”和“满目斑”是老杜在漂亮的锦石和似锦的繁花中体味出的特殊感受,其批评暗讽指向十分明确。

清人尚熔评南昌滕王阁有云:“山水与楼台,又须文字留……若非子安序,此阁成荒陬。”没有王勃序,就不会有滕王阁千年不变的声誉,也不会有屡废屡兴计29次的记录。而阆中滕王阁也因有杜甫、陆游等历代名人题诗亦屡废屡兴。到了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1986年,南充市政府在玉台山滕王亭、玉台观破屋旧址上重建滕王阁。其占地85亩,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大殿建筑在半山腰上,造型别致,结构精巧,金色琉璃,富丽堂皇。其间,又按照历代名人诗句和史籍修建亭、台、廊、阁,错落有致,各具神韵。原有的古碑、石刻、佛塔、石洞保持完好。现已建成滕王阁公园对群众开放,山下的小学已改名滕王阁小学。

那位骄狂放纵、风流倜傥的滕王爷从政为官是一塌糊涂,但却是一位著名的大画家,号称滕派蝶画鼻祖。宋代陈师道有诗云:“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明人陈文烛在《重修滕王阁记》里也说他“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李元婴出身帝王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在绘画、音乐、舞蹈诸方面造诣极高。他每到一处游玩,即对蝴蝶的飞舞细心揣摩,对其举止、形态、吸饮、啜粉都作细微观察、体味而以临摩,至而烂熟于心,笔下出来的蝴蝶或飞或立,姿态翩翩,栩栩如生,各异其趣。宋人谢无逸赞滕派蝶画有云:“粉翅翻飞大有情,海棠庭院往来轻。当时只羡滕王巧,一段风流画不成。”滕王画蝶,须、眼、足、翅处理毕现,线条流畅,细致工整,成为中国工笔淡彩画系领域的佼佼者。

据说,滕王将滕派蝶画法传给其子湛然,湛然传给幕宾梁太尉,由梁传习于民间,以至得以代代相传。又传滕王有《百蝶图》流传民间。笔者曾参观南昌滕王阁,见三楼西厅东壁悬挂有《百蝶图》,应是根据当年李元婴爱蝶绘蝶之雅事而绘制的。1996年,南昌滕王阁还举行过全国性滕派蝶画展,使得几近湮没的“滕派蝶画”得以在盛世重放光彩。

古云,人终为灰土,书终以传世。人生朝露,艺术千秋。此理固然!

众星璀璨的文化渊薮

阆中这块风水宝地,可谓物华天宝,地灵人杰,俊彦辈出,溢彩流芳,早就享有天文之乡、状元之乡的美誉。这得力于出过群星璀璨的文化世家群落,时间之早,全国罕见!

公元前100多年的西汉时期,阆中就出过谯隆、谯玄、谯瑛祖孙三代有影响的著名学者。他们勤习经史,修尚学业,被朝廷重用。谯隆还为汉武帝推荐过著名的天文历数家落下闳,使这个同乡进入朝廷,学以致用,干了一番影响深远的事业。元封年间,主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令司马迁提出改革历法,建议征聘民间天文历数学家参与改制新历的工作,武帝准奏。落下闳应召至长安,官授太史待诏,参与以司马迁为首的改制历法工作班子。天文历数家们进行多次共议,提出改革方案有18件之多。汉武帝经过筛选,只采纳了落下闳、邓平等人的方案。他们历经6年的努力,写出了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太初历》,把夏历正月初定为岁首,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这是当时世界上最进步、最完备的历法,为阴阳合历。《太初历》于公元前104年即汉武帝太初元年颁布,故名。落下闳还是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又研制出浑仪。

落下闳在天文、历法、数学方面的精深造诣获得了世界公认,称他为“世界天文学中的灿烂星座”,称其学说“比希腊地球中心说还早”(英人李约瑟语)。鉴于落下闳的伟大贡献,汉武帝授以侍中官职。其不就,辞谢返乡,继续他的天文风水研究,招徒传技,为家乡带出了几个天文风水研究世家。阆中人研究天文名扬天下,国内同行纷纷来到阆中,如东汉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率弟子们来阆中云台山研究天文,观察天象并传教,后死在这里。其孙张鲁还任过阆中侯。到唐代,全国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袁天罡、李淳风仰慕阆中这个天文研究胜地,特来此定居,开展天文风水研究,死后也葬在这里。他们的子女都师承父业,继续开展研究,取得不凡业绩。阆中人没忘记大师们的贡献,为他们修了“天宫院”,住地取名天宫乡(又名淳风乡)。这就使阆中成为古代民间天文风水研究中心,被称为“天文之乡”。这种读书研究做学问之风就根植于这块热土上,根源相系,形成世家“群落效应”。

西汉成帝、哀帝年间,阆中出现了天文风水家任文孙、任文公父子。他们能预测风雨水患,观测日食。东汉末至三国时,又出现过周舒、周群、周巨祖孙三代天文学家。他们醉心天文研究,在自己庭院建观测天象高台,积累了大量天文资料,能观测气象,预测风雨,为当地百姓服务。周群还是落下闳天文、历算研究的忠实继承人,被称为“后贤”(前贤落下闳)。周氏祖孙住地叫观星街。阆中自古崇文兴学,好学研习之风代代相传。以隋代开科举制到清光绪废科举,一千二百年间,全国参加考试的有几百万人,而荣登顶尖的状元不过512人。四川考取的只有15人,而阆中人就占了4位,还考取进士116人,举人404人,各类贡生317人。其4个状元分属两个状元世家。唐朝德宗、宪宗时,尹枢、尹极两兄弟相继高中状元,被称为“梧桐双凤”。二人文才出众,善辞赋诗词,虽中状元,却不做官,今日阆中学道街(以前叫状元街)就因二尹而得名。

北宋时谏议大夫陈省华不因官大而忽略教子。为避城市喧嚣,他将城边山洞给儿子们居住并做课堂,严管督教,从公元989—1000年的11年间,他使三个儿子陈尧叟(长子)、陈尧佐(次子)、陈尧咨(三子)分别考取状元、进士、状元。一家人二状元一进士,两相一将,父子同朝,人称“陈氏三杰”。三兄弟都为官清正,颇有政绩。次子尧佐工诗文、擅书法,有文集30卷,著有多部“编”“集”问世。父子四人在《宋史》都有记载。阆中城内“状元洞”“三陈书院”“状元街”等就是纪念陈氏父子而保留下来的文化遗址。

众多文化世家的“群落效应”带动了地方的“兴学”风气。当时的官办书院有月岩书院、云屏书院、三陈书院、锦屏书院,其中“古治平园”规模宏大,设备完整,时称巴蜀之冠。

试想当年的阆中,座座书院布局在山上、城内,琅琅书声回荡在古城的上空,代代读书人在书写着中华文明的不朽篇章。他们,连同他们的弟子,满怀心灵的虔诚与庄严,用毕生的精力走着艰辛而漫长的文化苦旅,不断充实着阆中文化的宝库。寻找文化之根,就是要去开发地方文化、乡土文化。比如上述的文化世家,对他们的兴起、发展、成就的研究,许多方面还有待深入,有的至今还是空白,有待进一步的发掘、整理、充实完善,让全国文化名城更加名实相符。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馆员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阆中滕王阁状元
登阆中腾王阁
滕王阁 我心中的歌
第三届“滕王阁杯”童谣大赛获奖名单
滕王阁,我心中的歌
如果你在明朝考状元
状元饼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阆中蚕业发展对策思考
经典吟诵第七期《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经典吟诵第八期《滕王阁序》(节选)
高考报道,不追“状元”追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