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构建与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7-03-18蓝永健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平台建设微课资源微课程

[摘 要]随着微课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数量急剧增长。如何进行微课构建和应用,发挥微课综合资源的利用效率,已成为微课发展的当务之急。通过分析当前微课资源的建设现状,就微课资源建设提出对策,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应用微课资源平台开展教学作了应用研究。

[关键词]微课资源;平台建设;微课程;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6-0006-03

笔者主持了广东省教育厅2015年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基于“群项目”的微课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移动应用开发>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两个省级课题,在课题建设过程中都进行了微课构建并应用微课开展教学。表1是本课题组部分教师开展微课教学的相关数据。下面将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其对策作经验分享。

一、选用易上手的微课开发技术路线

【问题】教师觉得微课需要采购拍摄设备,并需要比较严格的拍摄环境,费用支出大,制作微课既要懂拍摄技术,也要懂后期编辑技术,技术含量比较高,并且还需要一个微课制作团队。易出现技术拦路虎和资金短缺的问题,从而制约微课资源的建设。

【对策】选用易上手的PPT录屏型微课开发技术路线。

微课教学要想真正落实,归根到底还是在一线教师的身上,不能过多依赖于第三方公司的付费制作。第三方公司很难持续地、动态地、及时地制作出教师合适使用的微课,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是脱节的。微课教学的常态开展应始于开发技术,要以简单易上手为主。近两年的微课制作经验告诉我们,PPT录屏型微课只需要使用一台电脑、一个录音耳机、一个剪辑软件或者再加上一台能摄像和拍照的手机就可完成,不需要学校额外投入。它成本低、上手快,可以作为主要的微课开发手段,因此得到学校层面和一线教师层面的双向支持。

二、开发系统性的微课程教学资源

【问题】微课资源单一而缺少系统性配套学习资源。微课大多是5~10分钟的视频,由于它短小精悍,吸引了非常多的教师和学生关注。但是我们对比研究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的微课平台后发现,很多微课资源仅是一个微课视频,并没有提供辅助的教学资料。总体上参赛的学校、教师和作品都很多,但是有些微课资源散而乱,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资源或者微课程资源。

【对策】系统性微课程的开发。

(1)就单一个微课视频而言,微课资源应该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作业、微点评、微反馈等系统性的辅助教学内容或者手段。

(2)就一系列微课视频而言,微课资源要形成微课程类型的资源,应加强微课程的整体开发,从整门课程或某个完整主题的角度出发去设计、创建微课资源。

我们抛弃了某门课程中做一两个微课的做法,而是针对整门课程把以前的章节授课重新分解知识点,把知识点做成微课,由知识点串起整门课程的技能点。同时配套详细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从而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截至2016年6月,本课题组建设了多门微课程,开发了大量的微课配套教学资源,并在学校的班级进行了教学尝试。初步教学反馈统计表明,这些资源和教学模式受到了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欢迎。表2是微课配套教学资源统计数据,微课视频205个,配套资源合计有1438个。系统性的微课资源比单一的微课资源更能对教学产生积极作用,学生可以全过程地以微课的方式学习整门课程,微课高效而有吸引力的特点就彰显出来了。

三、打造微课教学平台

【问题】在推进微课教学的过程中,学校与教师面临的一大困难是微课教学平台的建设或者采购。

目前比较多的大赛微课平台,只是把收集到的微课视频以比较粗的粒度进行了上传,不利于资源的查找和学习。有的缺少对学生互动的支持;有的缺少教师上传维护的功能而只能由主办方上传;有的视频格式单一只能在PC电脑中查看而不能在移动终端中观看,对碎片化学习和移动学习的支持不大;有的平台没有数据分析功能,教师不能统计和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从而不能及时地帮助学生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由于教育单位大多是一次性采购第三方开发的软件来安装使用,使得后期的维护与升级困难,不能根据教学的动态变化而做出软件功能性的互补,进而打击教师使用微课的积极性。

【对策】通过自主开发和合作开发并举的方式,打造自己的微课教学平台,以应对多样的教学情况。

本课题组有多名教师通过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高级认证,并获得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网络规划设计师和系统架构设计师等证书,具丰富的软件开发经验,是典型的双师型教师。本课题组已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E-Online云课程平台”(中国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5SR126686),并在2016年6月起引入第三方公司合作开发和攻克技术难点,完善平台功能。目前该平台支持PC、平板电脑和手机等多终端的访问使用,并可以实行教学过程数字化管理。这为微课走进课堂、走近学生提供了非常强大的平台支持。

一方面,有了微课平台,微课教学资源就可以体系化地管理和呈现,平台集微课上传、命题、发布、学习、答题、学情反馈、批阅、课中交互等功能为一体,用移动终端也能访问使用,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在自主开发和企业合作开发的过程中,一线教师的软件开发技能、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又得到了提高,能更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企业迫切所需的专业知识。合作开发是技术开发的过程,是培训学習的过程,也是深度挖掘业务需求和修改软件BUG的过程。因此能使开发出来的平台系统与一线教师的使用紧密结合,与我校的校情和学情相结合,做到节省培训周期、加快上线部署进度、好用易用,从而乐用愿用。

四、使用微课开展“课内翻转课堂”

【问题】微课的应用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离不开的。国外的“翻转课堂”,也是人们所说的“家校翻”,基本上是学生在家观看微课,但对于中国的家庭而言,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一是家里未必都有电脑,二是多数家长对孩子上网都持警惕态度,三是学生在学校住宿也未必有电脑,四是学生可以使用智能手机但却没有校园免费WiFi,流量不足等。

【对策】使用“课内翻转课堂”。我们的专业课大多是计算机类的课程,每堂课都是在机房上课,并且2节连堂,因此有充足的时间“课内翻”。第一节课前小半部分时间观看微课视频,后面的时间学生自主学习、评价检测、即时反馈和拓展提高等。有学者认为,基于云计算和网络技术应用的“翻转课堂”重点是课堂中的应用,是通过云计算、网络技术、应答系统等技术手段来支持个性化学习的有效开展,具体依托课前备课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问卷和答题系统等信息化技术手段为个性化学习的开展提供支持。在课前和课后要求学生使用电脑、手机等设备访问微课资源进行反复观看和练习,结合适当的激励措施,为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成为一种常态行为提供了技术支持。

五、大数据分析学生掌握情况决定教师怎么教

【问题】学生看了微课视频后,教师还要重复讲解吗?到底有多少学生看了视频?学生看了视频有收获吗?教师应用微课后,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对统计的教育数据收集会有新需求。

【对策】对学生的学习或者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利用多种统计图表来估算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情况,从而决定教师怎么教。

在实践中我们做了很多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下面选择了教学中使用的三个数据分析案例进行实证说明。

1.使用调查问卷的结果帮助教师做决定

2016年6月课题组在两个教学班100个学生中开展了《中职学生应用微课进行学习的调查》(网址http://www.diaochapai.com/survey1749625),共收回83个有效数据量。从表3可知学生会根据微课视频决定自己的观看方式,实现反复观看或者边思考边观看,能自主地进行学习。从表4可知,教师可以适当地重复讲解微课视频中的一些关键内容,不应有学生看了视频教师就不需要再重复讲解等疑虑。通过学生的回答,能真实和客观地帮助教师做决定。

2.采用学习进度分析图表,动态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

大数据使实施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具有可能性,真正实现从群体教育的方式转向个体教育。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能够准确把握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实现对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的评估,使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认知度更清晰,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和辅导策略。

在教学《数据库技术》的“分离和附加数据库”这个知识点时,笔者利用微课平台的学习进度分析功能,可以实时统计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如图1所示。同时还可以查看每个学生的详细进度。比如需要查询学生罗志鸿为什么是75%的学习进度,可以细化跟踪,如图2所示。动态的学习进度监控功能对于微课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教师怎样备课和上课提供了科學的参考依据。

3.基于即时教学评价信息反馈技术,促进课堂高效开展

基于即时教学评价信息反馈等手段,能实现交互式教学,增加师生互动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情境感知、数据挖掘等方法,可以提前预知学生潜在的学习需求,可以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助或者重点关注。

针对这一点,我们对平台的数据进行了数据挖掘的开发,先进行必要的数据清洗,再结合数据库视图编写特定的算法;最后使用Flash图表控件,实时生成一些报表,如小红花数量排行统计图、学习进度统计图、实训难度统计图、作品成绩统计图、在线测试成绩题目得分情况分析图等。如果想了解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和完成对应的实训作业后有没有学到东西,可让他们完成一套在线练习题,通过相应统计技术,就可以把以前需要三节或者四节课才能完成的内容整合到两节课中。

在教学《数据库技术》中的“认识数据库文件和文件组”这一个知识点时,笔者应用在线测试功能的统计技术,从图3可以快速了解这一套题目的测试人数和平均成绩情况;从图4可以快速统计全班的得分情况;从图5可以针对某一题目快速了解有多少学生回答正确,并且能知道选错了的学生比例。这对教师评讲题目和评估学生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微课是一个新兴的课题,已经为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开辟了新天地。特别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随着手持移动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微课平台”引领教学新时代[EB/OL].http://www.jyb.cn/Teaching/jxyj/201404/t20140424_579228.html, 2014(4).

[2] 蓝永健. 基于“群项目”的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基础教育研究专辑),2016(1).

[3] 江苏教育新闻网. 智慧课堂:“互联网+”时代的课堂变革[EB/OL].http://www.jsenews.com/edu/ld/201609/t3018476.shtml,2016(9).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平台建设微课资源微课程
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微课资源开发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中职“单片机”课程中微课资源的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绩效提高途径探析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微课资源在开放大学基层教学点英语课外学习中应用的思考
微课资源与模型的巧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