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常模研究*
2017-03-17陈卫中景璐石张绍兰
魏 敏,陈卫中△,景璐石,张绍兰
1.成都医学院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成都 610500);2.成都医学院 应用心理学教研室(成都 610500);3.成都医学院 免疫学教研室(成都 610500)
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常模研究*
魏 敏1,陈卫中1△,景璐石2,张绍兰
1.成都医学院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成都 610500);2.成都医学院 应用心理学教研室(成都 610500);3.成都医学院 免疫学教研室(成都 610500)
目的 建立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筛查量表的常模,为量表的应用提供参考标准。方法 随机抽取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共874名,采用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筛查量表进行调查,包含强迫、神经衰弱、焦虑、抑郁、职业倦怠、人格障碍和积极心理7个分量表。由临床专家与研究者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制定划界常模;在分析被试评分特点的基础上,计算不同年龄的百分位常模。结果 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特征多样且错综复杂,最突出的职业心理问题是职业倦怠,发生率约11.7%,其次是神经衰弱,发生率约5.5%。以平均分3分为界建立了各分量表划界常模,获得了与划界常模对应的频数比例;并计算了各分量表的年龄别第50,第75,第85,第90和第95百分位数。结论 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常模,可为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筛查提供客观依据。
职业心理健康;中小学教师;常模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不仅影响教师自身的生活和事业发展[1],还对每个学生的人格、态度与品德的发展健全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2-3],故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以往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研究局限于将重心放在对心理疾病和职业倦怠的测量上,忽视了其他亚健康状态,没有涉及积极心理状态,更没有突出职业特点。为能通过简洁的测量来全面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相关心理状态,以促进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健康及其管理,魏敏等[4]提出将心理健康作为连续谱来测量。在探索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主要的职业心理维度后,编制了《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其涉及心理疾病、亚健康状态、正常心理和积极状态4个层次,包含强迫、神经衰弱、焦虑、抑郁、职业倦怠、人格障碍和积极心理7个分量表总共28个条目,量表从条目编写、筛选和结构的确认均遵循严格、科学的程序。本研究就该量表在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中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分析教师职业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建立该量表的四川省常模,为量表实际应用于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做好准备,并探索了解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快捷途径。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先用整群抽样法从四川省随机抽取5个巿,每个巿随机抽取4所学校,对每个学校依年级从高到低,各年级1班、3班和6班的顺序发放50份问卷。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925份, 共计874份合格问卷纳入分析,有效回收率87.4%。
1.2 测量工具
采用自行编制的《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筛查量表》为测量工具[4]。量表Cronbach′s Alpha信度为0.857,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内容效度、效标效度和结构效度(结构方程模型主要拟合指标均>0.90,RMSEA=0.040)。为李克特量表,选项分别为“完全不符合、通常不符合、有时符合、通常符合、完全符合”,分别对应的分值为1、2、3、4、5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双录和校对;校对好的数据由SPSS 17.0统计软件完成统计分析,分析时采用原始得分,缺失值用中位数代替;调查表中积极心理部分为正向计分,心理疾病等其余部分为负向计分,统计时统一为负向计分,即分值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由于被试得分均为偏态分布,故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设定为0.05。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特征
调查对象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分布特征,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分布情况
2.2 划界常模
每个条目有5个选项“完全不符合、通常不符合、有时符合、通常符合、完全符合”,分别赋值1、2、3、4、5分,平均分为3分。强迫症等心理疾病部分的条目内容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制定,结合临床诊断标准和条目设计情况,临床专家与研究者共同讨论后认为:各分量表以平均分(3分)作为“正常、有患病倾向、很可能患病”的界值是比较恰当的,即分量表得分的平均分等于3分的个体,有患病倾向;分量表得分平均分>3分的个体,很可能处于患病状态。职业倦怠和积极心理两部分类似地给出划界常模(表2)。划界常模界值处对应的频数百分比,见表3。根据划界常模,平均分>3分的个体很可能处于患病状态,表3中所示的比例即为可能的发病率。结果表明:职业倦怠的发生率最高,约为11.7%;其次是神经衰弱,发生率约5.5%;人格障碍发生率约为1.0%,有93%左右的教师心理处于正常状态,有2.8%的教师职业心理不积极。
表2 各分量表划界常模
表3 各分量表界值处百分比例
2.3 差异性分析
探索各分量表得分在不同年龄、性别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统计学假设检验的P值列于表4。结果可见:神经衰弱分量表得分,不同年龄间有差异(P=0.025);强迫分量表得分,班主任与非班主任有差异(P=0.043),不同位置学校(乡、镇、县、市)间也有差异(P=0.002);抑郁分量表得分,不同位置的学校间有差异(P=0.011);人格障碍分量表得分,不同位置学校间有差异(P<0.001),不同层次学校(小学、初中和高中)间也有差异(P<0.001)。
2.4 年龄百分位常模
各分量表得分的年龄百分位常模,见表5。保守估计,至少有50%的个体心理是正常的,这些个体的得分几乎都相等,故没有列出被试<50的百分位数;患者和可疑的患者是得分比较高的个体,表4中列出第50,第75,第85,第90,第95百分位数。由于各分量表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没有制定性别常模,为了应用方便,也没有针对其他影响因素制定常模。
表4 分量表得分在年龄等因素各组间比较(P值)
注:*:因素的分组情况见表1
表5 年龄百分位常模
3 讨论
教师受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等多因素影响,易角色冲突和疲劳,被国内外学者认为是一个高压力的职业[5-6]。从上世纪末开始,教师压力逐渐成为国际研究关注的领域之一[7],本研究以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为目标人群,以心理健康中与职业相关部分为重点,以管理和促进教师职业心理健康为源动力来设计。本次研究主要发现有三点:一是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特征多样且错综复杂,有多种心理疾病也有职业倦怠,各种心理疾病按照发生率大小依次为神经衰弱>焦虑>抑郁>人格障碍,由于对焦虑等疾病的概念定义不同、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的对象不同[8],故没有将本研究测得的发病率与其他研究结果做差异比较。二是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最突出的职业心理问题仍然是职业倦怠,发生率约为11.7%,其次是强迫症,约为7.9%,与余秋梅等[9]研究结果相似。神经衰弱分量表得分在各年龄间有差异,50~60岁高龄教师神经衰弱较多,与王益民等[10]研究结果相似。 三是绝大多数教师心理处于正常状态。
目前,国内多数学者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针对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多采用SCL-90为工具测量心理疾病[10-11]。然而,SCL-90条目数较多,编制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与现代临床诊断标准间有一定差异,不同学者使用SCL-90测量教师心理健康所得出的结论呈现出较大的差异[12]。另有学者自行编制教师反省智力量表、工作倦怠量表等,但没有关注那些对教师个人素质与生活品质具有提升作用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人格特征”方面的内容[13]。本研究采用量表包含心理疾病、心理问题和积极心理3个层次,将职业心理作为一个连续普来测量,量表除了信度效度较好外,更具有简洁操作性好的特点。已有的量表研究中有些划界是根据百分位数来制定,数据的百分位数受样本的影响较大,也颇具争议[14],本研究中划界常模参照目前使用的临床诊断标准来制定,与样本无关,同时有较好的实用意义。量表及常模即可用于管理层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筛查,也可用于教师对自己职业心理的初步了解。不过,本量表只适合于作为初筛工具,必须由专业人士附以访谈才可做诊断。
[1]Kovess-Masféty V, Rios-Seidel C, Sevilla-Dedieu C. Teachers′ mental health and teaching levels [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07, 23(7): 1177-1192.
[2]Reinke W M, Stormont M, Herman K C,etal. Supporting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in schools: Teacher perceptions of needs, roles, and barriers[J]. 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2011,26(1): 1-13.
[3]Miller D F, Wiltse J. Mental Health and the teacher [J]. J Sch Health, 1979, 49(7): 374-377.
[4]魏敏, 景璐石,陈卫中.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筛查量表编制[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8):3302-3306.
[5]原忠.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建议[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12(4):33-35.
[6]Borg M G, Riding R J.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Satisfaction in Teaching [J].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91,17(3): 263-281.
[7]Kyriacou C. Teacher stress: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 Educational Review, 2001,53(1): 27-35.
[8]何伶俐. 神经衰弱和抑郁症概念发展中的文化分歧[D].天津:南开大学,2013:1-155.
[9]余秋梅, 李里,周波,等.云南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2):201-204.
[10] 王益民, 魏存军,陈克定,等.兰州市 223 名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 (20):3728-3730,3737.
[11] 张积家, 陆爱桃.十年来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教育研究,2008(1): 48-54.
[12] 衣新发, 赵倩,胡卫平,等.中国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横断历史研究:1994~2011[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2-22.
[13] 俞国良, 金东贤,郑建君.教师心理健康评价量表的编制及现状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26(3):295-300.
[14] 章使, 吴振云,方格,等.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全国城市常模的建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 24(2):139-143.
The Norms of Occupational Mental Health Scale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 in Sichuan
WeiMin1,ChengWeizhong1△,JingLushi2,ZhangShaolan3.
1.LaboratoryofEpidemiologyandHealthStatistics,ChengduMedicalCollege,Chengdu610500,China; 2.LaboratoryofAppliedPsychology,ChengduMedicalCollege,Chengdu610500,China;3.DepartmentofImmunology,ChengduMedicalCollege,Chengdu610500,China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norms of occupational mental health scale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 in Sichuan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cale. Methods 874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 in Sichuan were selected randomly and their occupational mental health were assessed by the occupational mental health scale involving 7 aspects: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neurasthenia, anxiety, depression, occupational burnout, personality disorders and positive mentality. The cut-off scores were established by the researchers and clinical experts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the percentile norm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were calculated after analyz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cores. Results The occupational mental health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 in Sichuan was diverse and complex. The most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 was occupational burnout with the incidence rate of 11.7% which was followed by neurasthenia with the incidence rate of 5.5%. The mean score of 3 was used as the cut-off score for each aspect, the corresponding frequency ratio was obtained, and the 50th, 75th, 85th, 90th, and 95th percentiles of each sub-score was calculated. Conclusion The norms of occupational mental health scale can provide the objective basis for screening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 in Sichuan.
Occupational mental heal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 Norms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1.1705.R.20170111.1044.002.html
10.3969/j.issn.1674-2257.2017.01.024
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重点项目(No:TER2012-002)
G443
A
△通信作者:陈卫中,E-mail:5169139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