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国短篇小说中的现实主义
2017-03-17陈路
陈路
在文学作品的神坛中,法国文学尤其法国短篇小说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备受人们喜爱和称道。法国短篇小说篇幅短小精悍,大多以现实主义为主,采用以小见大、由点及面的手法,从小人物的普通故事和生活去揭露一个时代、一种现象、一种精神,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时代性。其深刻的諷刺、犀利的笔法与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往往令读者从看似平常的故事情节品味到其蕴藏的深刻内涵和文学魅力,由衷地为作品所折服。基于受众对法国短篇小说的喜爱和关注,国内编译出版了众多版本的相关著作,其中《法国文学——沙漠里的爱情》是近年出版的同类书籍中较有特色的一部好书。
《进法国文学——沙漠里的爱情》(王正元、王燕主编,刘丽英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精选了10篇具有典型意义的法国短篇小说,旨在让读者对法国文学有一个总体认识和基本了解。该书包括了莫泊桑的《项链》等堪称法国短篇小说代名词的经典,但又不仅限于经典,而是各个层次都有涉及。换言之,书中有些作品是在法国文坛具有巅峰地位的,而有些作品虽并不为人所熟知,但对作者本人却具有典型的意义。
10篇小说虽然总体上都是现实主义,但每个作品具体题材又各有不同,其中既有爱情,也有战争;不仅有爱国主义情怀,也有对社会现象的犀利讽刺。这些小说往往是,故事的结局即文章的高潮,所有的情感与内涵在结局一触即发,心灵的震撼是语言无法形容的,而这震撼又是接连不断地,一层层展开,令读者深思寻味过后更加惊叹作品的伟大之处。比如同是“睡美人”题材,文中选用的《林中睡美人》却一改传统的描述,故事的最后并不是结局,王子因为母后的离世而万般伤心,但在妻子和孩子的幸福生活中死亡已经被遗忘。如此,故事便不再是简单的儿童童话,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照、对人性的揭露。书中司汤达的《瓦尼娜.瓦尼尼》以浓烈的情感充分显示了作者的笔法特色,情节的安排也不同于莫泊桑,其大起大落的故事让读者阅罢深受震撼。当女主瓦尼娜.瓦尼尼告诉男主是自己背叛了他,男主内心的巨大悲痛和矛盾好像淹没了最初的爱情。男主一次次在国家责任和自己的爱情中抉择和挣扎,女主为了男主又一次次失去自我。这是一场赴汤蹈火的冒险,只是为了追寻爱情,可追逐的过程中显露出的冷酷和自私却又如此的深刻,在国家政治的大背景下个人的爱情往往是纯粹的悲剧。女主在追寻爱情的道路上曾那么勇敢,可在故事的最后她却和王子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这到底是对爱情的讽刺,还是对女主自己欲望的满足?
书中选用的《沙漠中的爱情》更是让人匪夷所思,因为人兽之间的爱情在读者看来是难以想象的。故事中,当野兽放下兽性和防备以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爱意时,迎来的却是男主锋利的刀刃。面对刀刃,野兽的目光却依旧是温暖的,这时留下的也只是遗憾和悔恨了。这看似荒诞无稽的故事,折射的是人性的冷漠,人兽之间尚且可以有爱情,而人与人之间却如此冷漠——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梅里奥的《马铁奥.法尔哥尼》中,马铁奥为了自己心中坚持的正义,亲手杀死了自己年仅10岁的唯一的儿子,这不仅让读者思考这到底是正义还是伪正义?如果正义的代价是这样,那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这样的死亡观,其存在的价值又是什么?《最后一课》则是由一个普通的法语老师为切入点展开描述,最后一节的法语课,大家都那么正式,那么认真,那么投入,或许孩子们还没有完全了解这最后一课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每个人认真的表情、投入的神态,老师庄重的服饰都是小人物在面对侵略时最细腻的爱国主义的表达,当韩麦尔先生在黑板上尽全力最大的写下“法兰西万岁”时,倾注的是他所有的爱、所有的尊严,因为自此以后再没有一个地方属于祖国,没有祖国谈何尊严!
总的来说,该书以10篇法国短篇小说展现了17世纪到20世纪法国短篇小说发展的漫长历程,清晰而系统地再现了每个历程的变化、异同以及各个历程的显著特色。这些“浓缩的精华”,让我们走进作品,走近作者,了解那个开出这些灿烂文学之花的神奇国家,体会法国人民对于人间真善美的理解与感悟。无论对初次接触法国文学的读者还是法国文学的爱好者,该书都不失为一本值得推荐和阅读的精品。
(作者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