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河南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研究

2017-03-17朱华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

朱华

摘 要:高等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主力军,具有现实性。当前社会需求促使河南高等教育面临可持续改革发展,改革能促进高校自身的发展,能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研究,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责任,也是对河南高校人才培养类型上的质补。河南高校经过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何协调可持续发展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是当今面临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河南高校今后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

[项目基金: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转型发展背景下河南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YB2016149]

一、可持续发展下河南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可持续发展下河南高校人才培养发展优势

1.发展的外在机会

(1)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河南高校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必然带动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创兴人才的需求,河南为了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施教育兴省、高校发展的策略,大力发展我省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是适应这一要求的必然选择。

(2)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我省高校创新大发展

河南省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仍然处于偏低水平,长久来看,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与办学机制灵活的民办高校相比,公办高校还应该以立足市场主体为准,在适应经济形势、提高自身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等方面谋新出路。

2.发展的内部优势

(1)高校的办学类型多样化

我省高校公办本科院校比例较大,民办教育学院及职业技术学院占一定比例。类型的多样性可以让考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院校,加上我省的考生人数相对较多,教育市场也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2)高校的发展主动性较强

高校在自身发展方面的成功与否关系到自身能否在教育领域站住脚,所以必须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维护教职员工的利益,努力抓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学院名誉和声望。

(二)现阶段河南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矛盾

1.缺乏办学特色

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是高校在不断创新发展中最应重视的问题。我省现在大多数高校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发展创新,相互模仿教学特点,没有明确的定位。在专业建设方面,二本高校参照一本高校的专业设置,三本院校照搬二本高校专业设置,使自身院校失去了教学特色;课程结构方面,应建立完整课程结构体系,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践中学习,根据学院自身办学方向建立恰当的学生管理制度,做到让一般的学生变优秀,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更高的就业率。

2.师资教学团队单一,职称评审困难

教师决定着高校的教学质量,是高校创新发展的主力军。教师职称结构单一,仅是教授、副教授、讲师等,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教师职称评审门槛高,教师们都忙于做课题,写核心论文等,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无力评社会职称。再加上一些院校不鼓励教师有第二职业,阻碍了教师与社会接轨学习的机会,教师多元化发展受到限制,对培養创新人才是一个极大损失。

3.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薄弱

省内部分高校的目标是让学生顺利毕业,在学术水平方面没有相应的要求,学生不重视科研成果的积累而死学书本上的理论,学术氛围差,因为实践经验积累太少,创新的想法很难实现。另外,部分高校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气候,学生自行解决问题没能形成惯性的模式,创新思维能力没能很好地被激发。

4.教学机制和实践教学不够灵活

省内大部分院校没有特别的激励政策,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其次,省内部分高校缺少试验经费,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出于应付上级部门检查,即便真的建立起来,对学生开放程度有限;再次,校外实习难度大,一些企事业单位不愿接收校内实习生,教学实践环节只是“形式主义”,并无实质内容,学生所学知识非常有限,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对创新人才培养较为不利。

二、河南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及理性思考

(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构建

1.确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高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全面协调发展,为高校推动人才培养指明思路和战略方向。随着高校管理职能越来越系统化,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较高,企事业单位了解院校的机会增加,利用聘请、授权等让企事业单位参与到高校实践课程中来,实现了社会、高校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

2.发挥人才的主体性,构建新型培养模式

高校在注重培养先进人才和发展就业岗位的同时,首先要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将理论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启迪创新意识,实行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成才的渠道,是我省高校新型培养模式的基本体现。

(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1.扩大办学自主权,加大资金投入量

高校在学生步入就业岗位之前要进行全面充分的专业能力测评,这样才不至于人才流失。政府也应当大力宣传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加强职业教育、特长教育等,引导一切可以推动的社会资金力量,引导全民发展教育,支持教育,为教育的飞速发展架起一座桥梁。

2.加强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实用价值的能力,教育教学方面坚持改革创新,打破旧思想,突破新思想。专业设置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社会发展急需的短线专业,为学生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更多平台。

3.优化师资队伍,完善相关制度

(1)高校对师资力量必须做出严格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严把专业知识关,同时要有先进的个人思想,有独特的思维模式和教育模式,让大多学生的专业能力平稳提升,师资力量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着重点。

(2)加强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高校教师要认识到自身不足,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专业能力,自觉向“双师型”教师队伍靠拢。注重学校与社会的接轨,在学生学习专业能力的同时,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巩固自己的专业技能,找到学习的价值点,聘请企业人才走进校园,为学生由高校向社会过渡提供帮助。

(3)保障教育事业向着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应该将教师岗前培训和职后培训工作紧密衔接起来,切实提高河南教师的职业地位,形成多元、开放的师资教育管理体系。

(4)明确培养目标,健全长效机制

我省高校应该进一步健全、完善多方面的机制,这样既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又能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认真总结省外高校先进教育活动的经验,创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河南高校在今后的工作中围绕“办学特色,教育创新”为目标,审视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满足社会所需的人才。

4.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新的经济形势下,高校的发展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指向标,更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自强。

(1)改变固有的教育观念,树立创新人才培养意识。高校是培养高技术人才的摇篮,是当今社会转型发展的需求,尽快转变教育观念,建立新的教学管理制度,省内高校应携手规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探讨,深入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培养实用新型人才是发展趋势。

(2)审视人才的选拔模式。当今高校教育乃至中小学教育,对书本上理论的东西多数是死记硬背的模式,这种死板的模式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严重干预了对学生潜在创新能力的考察,导致人才选拔的局限性。目前,省内知名专家学者都已经意识到问题的根源,重新审视人才选拔模式,从基础教育、从高考形式抓起。

(3)建立新的评估方式。传统的教育评估阻碍了教学改革发展,要从学生成绩评定方面、教师业务能力考核方面、教学管理方面、课堂教学方面等作出切实可行的政策,不能只停留在基础理论方面,要着眼大局出发,把创新业务、创新教学、创新精神调动起来,作为评估的标准,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三、可持续发展视野下河南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趋向

(一)注重特色教育,培养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

高等教育是时代的符号,注重特色教育、质量教育,更新教育观念,采取切实可行的可持续举措,多方位寻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高校内部改革举措方面,上至院领导下之系部教师人员达成共识,上下阶层形成完整的核心力量,让辅导员、学生参与其中,推进改革进程。

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提高教学课堂水平、实践水平,适当引进高水平教育人才,确保为创新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

对创新型人才目标的培养方案应定期组织各个管理层进行学习、讨论,针对不足地方加以改进,强化教学任务的明确性,教育观念的创新性。

切实推出各个院校及院校内部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机制,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力做好准备。

(二)强化品牌意识,打造河南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

清晰的办学思路是高校发展的基础,树立高校品牌意识,以品牌与实力促进院校发展,形成特色立校、质量立校的河南名校。

高校是否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高校核心竞争力之一,文化底蕴反映院校校园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具有历史性与实践性,也是院校在长期积累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文化。

高校教育既要遵循教育的本质,也要注重教学的规律性,确定科学化、时代化、个性化、合理化的办学理念,又要从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有格局而不失特色的教学理念,稳步推进从规模发展向教育内涵转变,突出创新人才特色,提高河南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语

河南高校在可持续发展视野下,开拓创新,树立高校教育品牌形象,以特色教学、实践创新和制度管理取胜,实现创新人才培养多样化、高层次化,推动河南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也给河南高校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注入新鲜活力,使我省高校在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天凌云.大学穿心教育目标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3:10-12.

[2]刘丹青,徐峰.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教育創新[J].长春大学学报,2015,(11):8-10.

[3]刘秀勇.高等学校创造性教育探索[J].黑龙江高等研究,2014,(10)19-20.

[4]王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6):25-28.

作者单位: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艺术系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