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语言的时代特色

2017-03-17何晓艺

活力 2016年19期
关键词:创新方法

何晓艺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新闻语言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新闻语言的时代特点,进而指出新闻语言功能丰富,在大众传播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要加以重视,不断创新,把握和驾驭好新闻语言。

[关键词]新闻语言;时代特色;创新方法

语言产自人类的社会化过程中,同时在人类社会化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于信息的迫切需求,致使“新闻报道”这一语言形式产生并日臻完善。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各种媒介的不断出现,使信息从单向传播转向互动传播、更进一步转向多项传播。百家争鸣的竞争态势,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范围,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拓展了新闻语言向社会渗透的深度和广度。因此,作为社会语言的一部分,新闻语言有着明显的时代特色。

一、新闻语言的发展

社会生活不断发展变化,新闻语言是社会变化最直接、真实、迅速的反映和记录。它源于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发展。

(一)新闻语言随着受众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为传播活动提供了无数新鲜的语言元素,更是极大地丰富了社会语言。作为社会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语言必然也就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变化。

(二)新闻语言随着传播目的的变化而变化

新闻以内容征服受众,新闻语言作为表达这些内容的符号,就内容的不同,传播目的的不同,时刻变化着,它或庄重正式,或平易近人,或激浊扬清,或诙谐幽默。

(三)新闻语言随着媒介地位的变化而变化

以往新闻中的官话、套话一直被广大受众所诟病,随着新闻语境的不断发展,如今的新闻报道,或一针见血的针砭时弊,或个性知足的褒贬颂扬,或形象生动的篆刻生活,或直言不讳的发出黄忠大吕之声。一张一弛、真实、丰满,不乏鲜活灵动。

二、新闻语言的时代特点

秉承真实准确的概括、客观严肃的陈述、简洁顺畅的表达、新奇多样的运用这几大原则,新闻语言的发展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诸多新的传播媒介衍生,大大拓展了新闻语言向社会渗透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变化和进步的传播媒介让新闻传播本身就成了一种时代特色,而作为传播工具的新闻语言伴随着新闻传播产生的伊始就已经被赋予了时代的使命。

而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传播应该从报纸作为传播媒介的产生开始算起,而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革新,新闻语言也从报纸上舞动的文字,成了广播中跳跃的声波,电视画面里鲜活的“现场”,网络传播中时髦的互动,手机传播中急速的短消息。可以说每一种媒介与之相对的新闻语言都有着自己的语体风格。新闻传播在今天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传递信息,更是争夺文化市场的武器,传统媒体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改变语态、亲和受众才能做出不一样的文章,因此,研究传统媒体的新闻语言,其时代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语言的创意时代

“从社会语言学家看来,信息时代有三个主要的标志,即信息爆炸、信息更新、信息共享”。有限的新闻事件,多样的传播媒介,必定会出现诸多同质化的新闻,而传播媒介的科技化程度不断进步、信息的快速更新,更是给媒体的竞争“雪上加霜”。

这是一个以内容为大、为争夺受众而竞争的时代,如何让自己的新闻尤为“抢眼”,让受众“忠实”,不仅是出于新闻报道的需要,更是成为媒体自身生存的需要。英特尔公司总裁葛鲁夫曾说:“整个世界将会展开争夺眼球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21世纪的主宰”很多新闻工作者开始在语言的使用上绞尽脑汁,出奇制胜,尽可能的“个性化”,竞相拼创意思维,以营造更高的市场“卖点”,自此,新闻传播的竞争进入了创意时代。

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前期,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央视走基层的记者们分赴各地采访包括城市白领、乡村农民、科研专家、企业工人在内的几千名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幸福”成为媒体的热门词汇。“你幸福吗?”,看似简单,口语化,但这个简单的问句背后蕴含着一个普通中国人对于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等方方面面的感受和体会,引发当代中国人对幸福的深入思考,一句“你幸福吗?”准确抓到了报道与观众的切合点,使报道变得轻松而富有吸引力。

(二)新、奇、特创新

马克思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人们生活的时代环境不同,形成的思想认识也不一样,因此语言的时代性差异也非常大,从一板一眼的照本宣科、千篇一律,到时而活泼、时而辛辣、时而庄重、时而新奇、时而淳朴,都体现着媒体对于语言使用上的与时俱进。

想要赢得受众的眼球,就要时时推陈出新,通过独特的话语特点与视角,运用具有时代特色和个性化的新闻语言对事件进行精细的雕琢。如黑龙江卫视《新闻联播》2016年9月9日播发的报道《走起,龙江新征程!》,本是关于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黑龙江省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会的一则报道,却使用了网络流行语的标题,不仅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抓住了观众的收看兴趣,更给报道增添了几分时尚和跃动。

新闻的写作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语言,而人民群众又离不开与他们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这也让信息化时代的新闻报道带上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如黑龙江广播电视台2015年12月7日《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发的《好政策让我获新生》,从题目到所报道的内容使用的都是百姓自己的语言,质朴、实在、不加粉饰、又个性十足。

现代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让人们很难花出大把的時间阅读冗长的大篇幅报道,相比较之下,现代人更喜欢交流似的“聊”新闻。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在2016年推出全新样态的新闻节目《新闻早、午、晚点名》,主持人一改正襟危坐演播室的方式,用普通人的语气,聊家常的形式讲述新闻事实。将“说”介于雅和亲近之间,既提供了有效信息,又摒弃了传统电视新闻播报的高高在上的距离感,保持了口语通俗性、间接性、生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综上所论,新闻语言功能丰富,在大众传播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新闻语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新闻语言的时代特色不单是表现在传播工具的不同,也表现特定时期的特定社会背景之中。只有很好地把握了新闻语言的时代特色,媒体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舆论导向功能,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我们的社会生活。□(编辑/周洋)

猜你喜欢

创新方法
基于创新方法的建筑设计剖析
创新方法在推广应用中的“有”与“能”
论中小型企业管理创新的实现路径
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的创新方法初探
从提升科学水平角度分析高校党建工作
如何创新高效课堂评价激励语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试论森林分类经营的创新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职物理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