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RP的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
2017-03-17戴梦伦张嬛阁
戴梦伦++张嬛阁
【摘要】土地整理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控制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以及自然资源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鉴于此,对土地整理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和整理将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土地整理;生态环境;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土地需求不断增加,城市化处于加速阶段,经济建设和城市化不可避免要占用部分土地。此外,土地利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同时加上不合理的开发,土地整理过程中的面临极大考验。
1、土地开发整理概念与内涵
土地整理是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的再组织和再优化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土地整理在我国实施较晚,相对的理论基础研究并不全面,因此在土地整理中依旧具有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多数地区过分重视农用土地以及耕地面积的增加,忽略了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重要性,并在土地整理过程中使用一些不合理的技术措施和整理方式,这些都会对土地的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
2、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实践证明 ,科学合理的土地整理,不但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改善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而且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条件 ,同时还可以改善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对于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新农村建设具有极为重要意义。但是,任何一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都可能对项目区及其背景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正面的、负面的或二者兼而有之的影响 。
总结土地整理过程中的生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土地整理都是针对一些坡度较大的土地或利用率较低的土地,这就会打破生态环境系統模式,从而导致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脆弱化,其自身带有的缓冲功能被降低。第二,对植被和生态系统结构造成影响。为提高土地垦殖率及开发荒地,进行大面积平整土地,使未利用地和零星闲散地开发整理为耕地,尽管能有效地增加耕地面积,却导致了原生、次生自然植被及人工植被的面积减少和退化,使开发整理区的植被组成逐步被单一的农作物替代。第三,对地表土壤和农田地力的影响,平整土地工程中的土方开挖和调配往往不可避免 ,对地表的扰动必然会破坏地表土层结构 ,开发整理后的农地耕作也将导致土壤质地的改变 ,如表层土质疏松和粒度细化,在耕地播种期及休耕、撂荒期间 ,表土裸露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第四,作为土地整理活动重要内容的沟渠的截弯取直、硬化等往往会改变地表水系的网络结构,不仅会直接影响自然生境类型的改变,还可能影响伴随原有水系网络而形成的各种相关生态过程。
3、当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3.1技术较落后,认识存在偏差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实践远远晚于国外,却仍然沿用比较陈旧的技术,以经验为主的定性方法进行项目可研、规划、评价,缺乏系统的整合过程,这些传统的技术无法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一些现代化的测量技术,以及数字化的技术都没有被积极引入到项目规划中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土地开发管理项目运行的准确性与精确度。
在对土地的开发整理中,农民群众却没有积极参与的意识,认为土地整理与自身利益无关,或者说是在参与过程中没有热情,只注重眼前,忽视长远利益。而且,当前的土地整理缺乏合理完整规范的法律体系来保证实施,对于相关的行没有做具体的规范指导,导致无法可依,违法现象丛生。
3.2规划不科学,资金投入不足
现阶段,土地整理缺乏比较具体的规划,包括未对土地的适宜性、潜在价值、利用基本状况、水资源平衡等作出具体的分析,未对调研项目的土地分布情况进行统计,未明确具体的整理任务和目标,未对工程布局、灌排方式等进行经济和技术论证等。我国的农村土地整理通常都设置了专项的管理资金, 但是从我国耕地整体的发展来看,这些专项资金依然不足,特别是土地整理属于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如果单单靠政府的资金来作为支持,那么也难以满足耕地整理的基本需求,这样也是导致耕地整理发生困难的主要原因。
4建议及对策:
4.1提高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视
政府部门应该深化思想认识,正确开展引导工作,提高工作的积极性,要加大宣传力度,在群众中普及相关知识,加大投资力度,鼓励引导多元投资,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大宣传力度, 对于土地开发整理的相关知识要在群众中进行普及,使群众能够对其有基本的了解,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起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多元化投资共同发展的新型投资形式。
4.2创建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公众参与体系
透过创建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公众参与体系,提高了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的完善性、 可接纳性及正确性。创建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的机制及多元化,加大公众参与度,使专家学者、国土资源管理人员、个人、农村群体从整体上给予评价,体现民主性,积极听取公众意见,发扬集体智慧。让大众全程融入到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当中,提高公众参与度,让百姓在评价的所有方面积极参与进来。
4.3进一步提高规划设计水平
建立起专业的土地开发整理施工队伍, 并加强对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强专业施工队伍的建设,提高队伍的专业性,建立起完善的施工资质认证体系,尽可能减少不规范工作行为的出现。同时要相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
4.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国家应当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步伐,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以严格约束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行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要做到有法可依。严格惩处不依据法律法规违法开发行为,同时要相应地建立以专家为核心的专业的工程验收队伍,对工程评价要专业深刻,不得流于形式,并要落实责任追究机制。
5总结
土地整理本身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广泛的内容。考虑系统内各生态因素间的相互平衡,考虑土地生态系统与其他各相关环境系统间的相互关系 ,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施土地开发整理的工程和生物措施 ,以降低或避免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岩,欧名豪,赵庚星.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0 (02).
【摘 要】现代物流是一系列繁杂而精密的活动, 要计
现代物流是一系列繁杂而精密的活动, 要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这一活动, 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在现代物流中, 信息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通过信息在物流系统中快速、准确和实时的流动, 可使企业迅速地对市场做出及时的反应, 从而实现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良性循环。我国物流业正处于全面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之中,由于没有相关经验,发展时间较短,我的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发展模式。ERP 由于具有为企业提供了跨国家、跨地区的集团型企业信息集成,获利分析,市场预测,决策信息分析,售后服务与维护,全面质量管理,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以及利用Internet实现电子商务等多功能而逐渐被物流企业所青睐。文章将就ERP管理系统的实际功能应用以及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现状做一定分析,就如何借助ERP加快实现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建设进行一定的讨论,为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创建一个可行的模式。
【关键词】ERP,信息系统,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
1 ERP概述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 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 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1.1 ERP管理系统的发展
20世纪80 年代, 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制造资源计划) 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 仅仅包括制造资源, 而不包括面向供需链管理的概念, 显然已无法适应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加特纳公司(Gartner Group Inc. ) 于1990年提出了ERP 的概念。它是在综合了物流后勤学、价值链、敏捷制造、精益生产方式、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 )、全面质量管理(TQM )、约束理论(TOC)、EDI 电子数据交换、C/S 计算机技术以及管理会计的最新理论等一系列先进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除了传统MRPⅡ 系统的制造、财务、销售等功能外, 还增加了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输管理、项目管理、设备维护、供应商管理、客户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 支持集团化、跨地区、跨国界运行, 同时也能够适应混合模式的生产方式, 多货币、多语言、多税种、在线实时分析监控销售、生产、采购等各作业环节, 及时提供决策信息。
因此,近几年来企业在实施ERP时, 开始将企业或社会的知识资源纳入其管理之中, 即把知识的创造、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继承、共享、评判和使用等组织成一条与生产经营关联的知识链(Know ledge Chain) ,并进行有效、优化的管理, 从而提升和挖掘知识的内在价值。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化企业和虚拟企业管理思想的出现, ERP 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行业化和本地化的特点, 以适应新时代的来临。网络和电子商务时代的ERP, 不但使企业适应全球化竞争和新技术所引起的管理模式的变革和调整, 还将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以迎接数字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ERP 系统还将充分利用Internet 技术及信息集成技术, 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办公自动化等功能全面集成优化, 以支持产品协同商务等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1.2 ERP管理系统的功能
1、支持企业发展的战略经营系统。通过ERP系统公司的决策层可适时得到企业动态的经营数据,并利用ERP 系统的模拟功能来协助进行正确的决策。
2、实施国际市场营销和集成化市场营销的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集成的信息系统, 实现企业和市场业务数据以及资料的共享。
3、实现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系统。系统自动协调各部门的业务, 使企业的资源得到统一规划和运用, 降低库存, 加快资金周转的速度,将各部门联成一个富有团队精神的整体, 协调运作。
通过以上功能ERP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内部、外部的资源(包括厂房、仓库、物资、设备、工具、资金、人力、技术、信誉及各种信息等全部可供企业调配使用的有形和无形的东西)的充分调配和平衡, 达到人、财、物、供、产、销全面结合与全面受控, 实时反馈、动态协调, 以销定产、以产求供, 效益最佳、成本最低, 流程式管理、扁平化结构, 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足够的活力, 从而赢得竞争优势。
2 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LIS)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内,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对物流信息(包括空间信息)进行收集、传送、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以支持相关人员进行物流管理和运作的人机系统。它以现代供应链和物流管理思想为基础,集成现代物流技术和IT技术, 为物流企业、制造业、流通企业提供物流电子化方案, 优化流程和管理, 节约物流成本。
2.1 我国物流信息系统的现状
在我国对于物流队伍中占绝大部分的第三方物流来说, 大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而且基本上都是以客户服务为核心, 以主要运作单据的信息化为基础, 实现了客户订单和产品的在线跟踪、查询功能, 使客户做到了物流外包环境下的有效过程控制。同时, 少数物流企業还实现了与客户之间的电子化连接。
从目前企业物流涉及的方面以及使用的物流信息系统管理软件基本可以将现行的物流信息管理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仓储管理系统( WMS) 。该系统主要提供一整套仓储业务以及作业管理系统,通过仓储管理系统,实现储位分配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仓储作业效率和速度,提供准确的库存信息,并使之与实际库存变化同步。
2.运输管理系统( TMS) 。该系统主要提供运输资源管理,包括车辆、驾驶员以及允许的运输范围和线路资源等; 运输成本管理,包括单车营运成本的管理; 运输计划管理,包括生成运输计划、运输执行命令系统等; 装载优化,提供优化的配载计划,使车辆车型的使用和搭配达到最优; 路径以及站点顺序优化,提供站点顺序合理性建议以及优化的路径路线。
尽管现行企业物流系统能够涵盖企业物流工作的大多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的需要,但是在仔细分析之后,其也存在着许多缺陷,主要在于:
1.现行物流信息系统所处理的业务大多只限于企业内部,没有与外界相关企业或者客户等的信息系统的链接。物流信息化对企业运营生产环节的渗入层次较低,企业网站的功能多为企业形象宣传为主,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只占16. 67%。这样就使得系统交互性差,业务处理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在电子商务日益发展强大的趋势下,单个的企业要想得到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实现与外界的信息共享,极大地方便顾客才能吸引顾客,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2.现行物流信息系统模块关联度低。由于物流信息系统开发时是针对物流功能,其模块设计功能单一,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诸如财务、人事、营销模块关联度不够密切,这样会影响到系统处理数据的速度、信息共享度、组织内部的协调能力等。
3.不能满足非物流企业的需要。现行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物流单一功能都非常强大,非常适合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但是对于制造生产型企业,这样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过于复杂,不切合非物流企业的主营业务目的,使用这样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2.2 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立足现实需求, 加快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通过对某个特定区域物流相关信息的采集, 为生产、销售及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提供基础物流信息, 以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物流公用信息的需求,支撑企业信息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 支撑行业管理与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通过构建基于Internet的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物流企业可以在该区域内实现信息共享, 节约社会资源; 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实现信息发布、查询, 减少物流信息流转环节, 降低运营费用; 平台还可以实现与信息化程度高的大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 而那些不具备全面开展信息化的中小企业, 通过会员方式加入平台, 能以较低成本共享物流业内信息资源, 拓宽其业务范围。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在宏观决策上可以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规划, 进而制定相关政策; 在行业管理上可通过平台及时获得企业信息、需求总量、供给能力、运输方式的运营状况等, 以便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控。
2.突出重点, 推动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
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委员会已经成立, 但是在统一标准方面还有相当大的难度, 既要国内统一, 还要遵循国际标准。要真正能够做到全世界范围内一品一码, 不仅技术上有很大的难度, 在实际操作上也有很大的难度。其次, 加快一些急需标准( 如企业间电子化物流信息交互标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等) 的研究制定, 以完善物流标准体系。
3.信息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效率和规范管理方面。
已建信息系统的企业大约三分之一对系统比较满意, 其满意的原因主要是信息系统提高了效率, 规范了管理。物流信息化有三个层次, 一是以内部整合资源和流程为目的的信息采集和交换, 其主要的目标是通畅、低成本、标准化; 二是通过与客户的信息系统对接, 形成以供应链为基础的, 高效、快捷、便利的信息平台, 使信息化成为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率和竞争能力的关键工具; 三是以优化决策为目的的信息加工、挖掘, 把信息变为知识, 提供决策依据。客户关系管理与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正在兴起, 一部分有基础的企业开始关注更高层次方面的解决方案, 这将是一个新的挑战。
3 ERP与物流信息系统的结合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随着信息化应用的深入发展,E R P 应用已经成为企业物流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企业物流管理借着E R P 系统的应用,能更好的发挥企业整体绩效。
3.1 ERP 管理系统与物流信息系统结合的可行性
1. ERP 系统为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提供了信息化管理基础条件。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企业资源计划(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 作为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引进。同时,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的越来越迅猛,电子商务与ERP 的集成逐步成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的新趋势,电子商务也拓展了ERP 的外延,使得ERP 从后台走向前端,从企业内部走向外部,为企业信息化管理打破了空间限制。因此,ERP 的发展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为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条件。
2. ERP 系统对物流信息功能的内在需求性。目前比较流行的ERP系统主要包括分销、制造、财务及人事模块,虽然集成了营销、物料、生产、财务、人事等功能,没有专门的物流模块来支持与其他系统模块信息的交换与集成。物流信息几乎分散在其他模块中,如分销部分、制造部分都有一些零散物流處理模块,这样在物流数据采集的时候极易导致数据的重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在具体的业务处理过程中响应速度必然会变慢,这就使得ERP 系统的物流功能相对比较弱。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来说,ERP 现有模块仅仅解决了生产计划和财务控制,从物流角度来看,ERP 系统不是一个完整有效的物流解决解决方案,没有建立起物流供应链调度系统,缺乏预测计划能力和其他系相应系统。
3. ERP 所需的企业组织结构重组为物流系统的开发提供了组织环境保证。一套ERP 系统的实施,不仅仅是一个计算机软件的安装使用,更重要的是企业建立一套管理流程,有时甚至还要重新设计整个企业組织结构来适应和掌握已经运用的ERP 系统。同时,随着企业经营的国际化和全球化,物流已经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业务,很多企业对组织结构进行了重组,物流业务通过设立专门的物流部门进行管理。物流业务涉及到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管理当中,在减轻了营销,制造部门工作量的同时,也集中了企业物流处理业务和职能,提高了物流反应能力。因此,企业物流组织功能的增强和实施ERP 所需的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为物流信息系统提供了企业组织环境的基础。
3.2 ERP与物流信息系统的结合的意义
在知识化、数字化、信息化来临的时代, 信息化已成为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关键是选择适应时代发展潮流、适合企业自身个性和优势的信息技术应用模式, 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企业管理变革紧密结合, 并融为一体, 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 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和赢得优势, 不但要重视提升信息管理能力和对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整合, 而且更要将上下游的合作伙伴联系在一起, 形成一个优势互补、富有竞争力的有机整体(供应链)。而ERP 系统可为企业提供跨国集团型信息集成、赢利分析,销售与市场的分析预测,管理决策分析,客户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以及利用Internet 实现电子商务等的整体解决方案,使企业可以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和管理现代化, 尽快改变企业物流管理粗放、落后的面貌, 进而建立起一套先进的、面向供应链管理的现代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改善企业经济活动中物流与信息流运转的效率和有效性。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ERP系统将实现对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办公自动化等整个供应链信息的集成优化管理。采用客户/服务器(C/S ) 体系结构和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 支持Internet Intranet Extranet、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ED I) , 从而支撑产品协同商务等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崔炳谋.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2]闪四清.ERP 系统原理和实施.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0
[3]翟学魂.物流信息系统的研究.物流技术与应用,2003